細說“新”語
太皮
新冠疫情發生後,我學會了幾個英文生字,例如coronavirus(冠狀病毒)、pandemic(大流行病)和quarantine(隔離)等,也知道一些字的其他用法,例如novel,除了“小說”之外,也可解作“新型”,這是意想不到的收獲,但還是那句,我寧願不要這種收獲。
除了英語,在疫情期間我對中文也有一些有趣發現。冠狀病毒的“冠”字,應該讀“官”音,但澳門至今仍有人會讀作“灌”,包括我自己,平常交流可接受,有時在記者會和廣播上聽到,卻感到怪怪的,畢竟說的都是專業人士啊。我又頻繁聽到一組獨特的用語,叫“手部衛生措施”,不知為何,每次聽到,我就想起電影《非誠勿擾》的“分歧終端機”,一種猜拳時讓對方看不到出拳的偉大發明。聽完內容可知,其實“手部衛生措施”是叫民眾用皂液加流動清水或以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殺菌消毒,那不就是“徹底清潔雙手”嗎?何以虛張聲勢地說“手部衛生措施”?
傳說白居易寫詩,有個宗旨是要老婦人都聽懂。衛生宣傳針對的是群眾,也該用通俗詞彙。也許,當局是考慮到勸人洗手的宣傳實已太多,際此緊急關頭,要一新用語,來吸引注意也說不定。
我又想到,政府拍了大量宣傳片叫人提防電話詐騙。面對煞有介事的誑語,一般人都會有一時三刻的心虛,但經過政府宣傳後,幾乎已對詐騙電話免疫。受騙的,大多是長者或外地人(非粵語使用者),接收資訊渠道狹窄等原因是他們渾不知“猜猜我是誰”和“政府扣押包裹”乃陷阱所在,因此,宣傳就應該更到位。當宣傳片中的阿婆大大聲拋對方:“呢啲叫電話詐騙!哼!”我便想,現實中,可能有不少外地人聽不懂,又有一些文化水平較低的長者也可能不知“詐騙”何意,倒不如說“小心畀人呃你啲血汗錢”來得更簡單易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