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30 22:48:59| 人氣3,2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化人生 文以載道 ──專訪作家凌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化人生 文以載道

──專訪作家凌谷

採訪:太皮 攝影:昊燊

  凌谷,原名禤廣瑜,澳門詩人及專欄作家,一九七六年生於廣東三水,一九八八年定居澳門。中學時期便積極參與文學創作,大學時期開始寫現代詩,參與創辦“如一詩社”。現為編輯。代表作有《新悅集》等,《尋貓記》獲第二屆澳門文學獎小說組優異獎。

  在澳門文學界裡,凌谷並非一個活躍份子,按他自己的說法是,因沒有“出來行走江湖”,故給人的印象一貫比較低調。人如其名,其人其詩都給人一種空靈、神秘和禪的感覺,而他近期的專欄文章漸漸體現出對世間疾苦和大自然的終極關懷,加上他是 “誡律森嚴”的素食者,不認識他的人可能會以為他一定是個整日愁眉深鎖的苦行僧般的人物。凌谷雖然愛沉思、愛獨處,愛跟自己的內心和大自然交流,但他同時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有面向讀者的專欄,他其實是一個樂於跟人接觸的謙謙君子,而為人為文都保持着一個宗旨──“愛”。

受郁達夫感染愛上文學
  凌谷小時候已喜歡閱讀武俠小說、《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男孩子較喜愛的文藝作品,不過只算作娛樂,真正令他產生對文學熱烈興趣的,是現代文學家郁達夫一篇著名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讀完之後,我完全被其征服,原來文章可以寫得如此優美,如此令人陶醉!那時我才真正喜歡上文學,並開始有系統地閱讀文學作品,幾乎是照着中國文學史的脈絡逐批逐批地看……中二的時候更加瘋狂,有時早上特意六點鐘就起床看書,更試過四點就爬起來背唐詩、讀古文,深深沉醉其中,是一種精神享受。”

  凌谷自然看了更多郁達夫作品,有幾年時間,他都受到那位在新加坡被日本憲兵刺殺的偉大作家的影響,精神狀態比較憂鬱,同時又喜歡親近大自然,常一個人跑到海邊去體會人生,以內省的方式尋求大自然與心境之間的關係,沉浸在一種“中國式審美觀”的狀態裡。於是他開始寫作和投稿,華僑報的華青版、澳門日報的鏡海及小小說,都留下他早期文章的足跡。

大學才讀懂現代詩
  寫現代詩,卻是他上大學之後的事。不了解現代詩的人,總認為這些東西故弄玄虛,詩人生堆硬砌來製造所謂的陌生化語言,產生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效果。第一本作品集為現代詩集的凌谷,原來最初也是對現代詩充滿誤解:“上大學之前,我鍾情寫格律詩和填詞,根本看不明白現代詩,經常以為這班人‘發神經’,後來在摯友毛燕斌的推介下,讀懂了鄭愁予的詩,發現現代詩原來‘有料到’,那時開始,對現代詩的熱愛就一發不可收拾。”

  他仍然十分嚮往當年在四川大學求學時,與那位好友每晚在出租屋裡徹夜讀詩、交流閱讀心得和切磋詩藝的日子。那時在成都城裡可找到可讀到的詩他都幾乎讀遍了,連地攤上落拓詩人的作品也得到過他的眷顧,開始認為無詩可讀的他,便執起筆來,自己創作現代詩,甚至與毛燕斌創辦了“如一詩社”。

愛的最深處是一種宗教
  凌谷的詩大多短小精悍,富含哲理,一般人不易讀懂,在我看來,與其去拆解其作品字面上的意義,倒不如代入作者的感受裡,與他一起在詩意裡縱橫馳騁。其詩作中,“愛”一字出現的頻率極多,不少作品都給人情詩的感覺。例如他的詩《問》:“今日的寒灰/昨夜的烈火//你要忘記的是/哪一夜的/哪一次的/哪一種溫度的/愛”,很能體現他那種在哲理中蘊藏愛,在愛意中蘊含哲思的詩風。

  “以前寫詩,”凌谷笑言,“主要是因為戀愛或失戀才會有特別強烈的感覺,當愛的感覺成為你某種詩的境界時,你寫出來的東西別人都會覺得是情詩。”他提到一首叫《去年的綠》的詩,對象是寫給男性,別人看了也認為是寫給戀人。

  對於詩中的愛所表現的境界,他有更深入的見解:“其實所有人的感覺都是一樣的。愛的感覺,你深入去之後,就會發現並非愛那麼簡單,那是一種更神秘、更內在的感覺,達到一種宗教體驗的程度。比如中東文學裡面,蘇菲教(伊斯蘭教的一支)當中不少大師級詩人的作品,乍看之下似情詩,但敘說的是人與上帝之間的愛,只是用戀人的關係來比喻。他們在修煉時會感受到來自宇宙間的愛,讓你變得很溫柔、很和諧,從而不停地去進入更內在的境界,獲得更強大的來自上帝的愛。”他認為蘇菲教詩人魯米(Rumi)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看似是情詩,但其實都是宗教詩,所描寫都是宗教的境界,“意境靚到不得了”。

詩的境界都由上帝創造
  凌谷引用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曾經說過的話:“所有的詩都來自上帝。”布萊克用大寫英語“Poetic Genius”(詩意創造者)來表示上帝,並認為一切宗教都是Poetic Genius的創造,只有上帝才是“True Man”。凌谷引伸說,詩的境界由上帝所創造,由祂的愛力所推動出來,任何人在戀愛中最沉迷、在陶醉的時候都在詩的境界裡,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會用語言表達出來,有人會用繪畫、用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

  “真正感人的詩一定達到這個境界,否則不能幾百年、過千年都能打動人……就像杜甫的詩,你一讀就能進入那個很高的層次,例如他有兩句‘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江亭》)所表現的那種境界就很類似禪宗的境界,杜甫實在了不起!雖然他不會用禪的語言,但實有那種境界。”凌谷認為,魯米、泰戈爾及一些神秘主義的詩作都接近這種境界。

  “真正可以打動人的詩,是你計劃不到的,有些力量逼着你要爆發出來,作品才可感動人和流傳後世,而計劃出來的詩,過了一段時間就無人記得。”也許,這就是他所說與上帝交流的結果,“任何感人的詩,都有一種講不出的、令人舒服的感覺,只有擁有這個狀態的人才能寫出好詩。”

現在還需不需要詩歌?
  自從《新悅集》出版後,凌谷較長時間在詩歌創作上沉寂下來,為何會這樣?他解釋,因為一來覺得自己寫出來的與過去差不多,二來也感到自己的詩作沒人讀,他常詢問自己,社會到底還需不需要詩歌這東西?現在,他卻又重新開始寫詩了,除了是因為生活經歷與心態不同而寫出來的作品境界有別以往,同時認為,自己的作品也不需別人來肯定,自己認為有需要就寫。

  “我喜歡將現代詩向神秘主義的方向發展,我的詩會繼續探討一些精神性的境界,甚至是一些歷來沒人踏足過或現代人已很少踏足的領域,就像魯米的詩所表現的那種境界。”

做文人要有骨氣
  如果說詩歌是凌谷一種內延的精神探求,那麼他每周在本報新園地《筆成氣候》撰寫的專欄文章,就是一種外延的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產物。他不諱言寫專欄對他來說,更像是一種責任、一種工作。早期,他的專欄文章免不了風花雪月,寫自己如何喜愛吃榴槤讓讀者垂涎,甚至將詩意化成專欄文字,寫出來的東西頗堪咀嚼。

  現在,他專欄的文章慢慢向更實在的方向轉型,按我的分析,主要包含為兩類,第一類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自覺,主動就社會一些不公平現象發聲,並非欲言又止、大而化之,而是有時會指名道姓,不避敏感議題,正如他所說的文人“要有骨氣”,當年他曾寫文章反映郵局職員在市民領取掛號信時態度傲慢,導致大排長龍,又不增加人手,文章發表後,社會反響極大,結果郵局服務有所改善,間接造福市民;第二類,是一些科學性較強、具全球視野的文章,例如談論素食、討論全球暖化、宣傳環保等等,在在都讓人感受到他那種對世人的熱忱,貫徹他“大愛”的精神。

寫專欄是一種社會責任
  關於專欄風格的變化,背後原來有一段故事。“在我仍在報館工作時,有一段時間很忙碌,寫專欄的時間越來越少,又不想胡亂交稿,已多次向編輯表明不想再寫,但每一次,坐在我對面的陳艷華都叫我寫下去,更說‘這是你的社會責任’,我就想啦,這可能真的是我應該要肩負的責任吧!於是我就堅持下來……既然已是責任,我就有‘文以載道’的心態,作為知識分子,我覺得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很值得關注,上天給我一支筆,一個方塊,我就要盡一些力量,在言論上讓這個社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幫助弱勢,將不平事寫出來。‘社會責任’這四個字,每當在我想放棄時,就給我繼續堅持的力量。”

  基於一種“文以載道”的熱情,在近年世人關注全球暖化問題的時候,他主動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撰寫了不少專欄文章,希望讀者有所獲益;矢志作為終身素食者的他,更參與了一些國際素食推廣和環保組織,進行義務工作,有時替人翻譯時,接觸到大量不為人知的資料,那些資料是科學家們經研究後得出的無可爭議的結論,但聯合國等官方組織最後發佈出來的訊息,卻因受到財團和政治的壓力,而變了樣。他笑言:“雖然我寫這些東西,但我當作為一種工作、一種責任去看待,我天性是一個詩人,我不喜歡去叫人吃素,因為素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他說,既然上天讓他接觸到那些資料,他就有責任去發佈出來,至於朋友吃肉,那是個人選擇,他不會因此而對吃肉的人“疾惡如仇”。

  唐朝詩人王維、現代詩人鄭愁予、英國詩人布萊克、波斯詩人魯米、美國詩人W.S.默溫及以色列的耶胡達.阿米亥都對他的詩歌創作有影響,而文章方面,除了郁達夫之外,凌谷並沒說明甚麼作家對他的影響較大,但就表示較喜歡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說:“昆德拉有意無意間將當代文學推向神秘主義,他對人類情感的分析來自神秘主義,但又將之推向虛無主義。”米蘭昆德拉很喜愛尼采,而凌谷的詩,也體現了一種尼采“永劫回歸”的感覺,像他的詩《空》、《果》和《疲倦》等,而這些也正正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後記
  凌谷原來在最近已放下了他曾一度狂熱的攝影的興趣,目的就是為了重新寫詩。“因攝影會令我分心,一旦為攝影人,我難以從視角語言中抽離出來,只有抽離了,我的文學思維才會完整地回歸。”目前,除了詩和專欄外,由於他的正職工作是一名編輯,同時須要編撰刊物,因此,他有大部分創作的熱情,已投入到工作上。







詩選

《空》








孤獨為限

《果》

花開了
有了天堂
花謝了
是涅槃

《疲倦》

血液的航程上
顛簸的靈魂
愛情是閉眼擬想的
彼岸
一張張的臉
一個個浮動的孤島
總有下一程的離愁
總想到達一個
未敢到達的地方

在那裡
沒有教會沒有牧師
音樂是唯一的真理
光芒是唯一的道路
相愛
像兩面對立的鏡子
擁抱着
綿密地進入對方
一層層的空靈
寧靜而
漫無邊際

我穿透你
就像光
穿透
尖叫的玻璃

原載2012/4/25澳門日報鏡海報

台長: 太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