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是澳門日報鏡海文學版2011.4.27刊登
《寫作是與城市的一場親密對話——專訪作家鄧曉炯》的副稿,因版面關係而無法登載,有感訪問中鄧曉炯兄抒發不少真知灼見,未能發表相當可惜,現貼於網上俾有興趣的朋友閱讀:
澳門文創產業需要成功者
有人說,澳門發展文化產業,遭到市場規模小、參與者水平有限等種種局限,對此,長期關心這個議題的鄧曉炯有自己一套看法。
他認為,雖然澳門市場本身好細,但五十萬人口的規模是否連一部電視劇都養不起?是否細到連一間專業劇團都養不活呢?他打個比方,假設一部小本製作的電影作品,每張票售二十元的話,那麼在本土就已有一百萬元的潛在市場了,這還未計算每年二千幾百萬人次的遊客,他們也會有一定的文化消費需求。因此,市場的因素是存在的,但不至於現在這般零落,澳門與香港及廣東等地同文同語,市場可擴充的空間很大,市場細不是局限澳門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因素。
鄧曉炯還表示,文創產業是沒辦法規劃出來的,你不能指定去發展某一項目,一個地方最重要是做好制度的建設,講求公平競爭的環境,講求規範的商業市場運作,有完善的文創產業法律體系,有版權意識,再就是給予一個創作的自由空間,讓優秀的企業和人才脫穎而出。只要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文創產業才會健康成長,優秀的企業和人才才可以獲取成功和經濟收益,那麼就會有更多人願意投放資源進去,總的來說,文創產業需要成功者和成功的經驗,如此才能起到激發的作用。
鄧曉炯說:「人才不是一開始就全部ready好,須要培養和成全,可能第一部作品不是最好,但在良性競爭之下,優勝劣敗,優秀的人會一步一步走出來,假以時日,澳門就會有自己獨當一面的文創人才和屬於自己的大作品,並且走出澳門以外的地方去,發揮更廣泛的影響。」
訪問:太皮
請瀏覽
Blog佬記事和其他新聞台
圖片來源網站:http://sdxjw.dzwww.com/szyw/ylzd/201008/t20100825_6622404.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