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原始出處
www.douban.com/lpic/s2351340.jpg》
最近為了選一部電影給我的周日中文班的學生看,很是苦惱!
我的選片原則是:中文發音,英文字幕 (他們的中文只有〝你好!我喜歡打籃球。王大中是我的好朋友〞如此的程度),還有,不能有性愛的場面,因為最小的學生只有七歲!最好也不能血腥暴力,此外,娛樂效果也很重要,也就是要能讓這群七到十五歲的孩子們Enjoy!之所以安排電影欣賞,是希望藉此引起他們對華語世界的興趣,進而對學中文產生熱情。
我想了很久,真的想不出台灣或中國有哪一部電影符合我的要求。不要太沉重,輕鬆有趣或溫馨啦都好。放眼望去,華語世界的電影,簡單明瞭地說,就是比較通俗的那種,還有必須有英文字幕 (海外版) 那種,並且還要能讓兒童及青少年喜歡的那種,好像沒有欸!
Denver 的韓國影碟店租的到一些加上英文字幕的韓劇及韓國電影,去年店老闆告訴我最紅的是「宮 ─ 野蠻王妃」,韓裔的年輕人很愛。縱使他們的韓文也許學的支離破碎,但說不定迷上英俊的「信王子」或可愛的王妃,就發憤學韓文也說不定!我小時候不也很迷港劇嗎?從古裝的楚留香到時裝的新紮師兄,一路看來,廣東話都會落幾句,在我心裡對香港也有了某種具體的意象。港劇之後就是日劇的狂潮,雖然我沒有學會日語 ( 因為語言天份實在太差,上了一學期日語就放棄了 ),但不可否認的,因為日劇的關係,讓我對日本的社會及文化有了雖不見得客觀,但多少也是某種程度的認識,也很喜愛,便引發想更深刻了解的欲望,依此,閱讀與旅行便伴隨產生。我想台灣的哈日風,不管是迷日劇也好,迷動漫,進而深入的讀日本文學作品,就是經由這種大眾文化產業而滲透開來的啊!
再回到初衷,我希望藉由影音的媒介讓這群華裔第二代感受到中文這東西是為了了解其所屬的人、事、物。語言學來就是要用,若用不上就跟廢物沒兩樣!再者,語言與文化更是不可分割,互相作用!因為嚮往或好奇這個文化,因此我們學這個語言;或因為學習某個語言而讓我們更了解某個文化。
我的學生當中有一對十四、五歲的姊妹,她們是越南華僑第二代,中文字只有小一的程度,姊妹倆常上網逛亞洲的影音網站。有一天下課,她們問我知不知道「飛爐毀」還有「無租」?」花了好一番功夫,我才搞清楚這是蝦咪ㄚ!原來是飛輪海和吳尊!(她們的中文發音不太好,再加上老師我,對時下的流行沒有即時 update,真是你說我猜,猜不出啊~ ~ ~) 她們很厲害,用英文搜尋還找了一堆影音資料,還會唱「飛輪海」的歌耶!我對她們說「你得好好學中文噢!搞不好 You are so luck 哪一天你真的見到你的偶像吳尊!你就用得上中文囉!」( 唔 ~~ 老師好像有點騙人,吳尊是汶萊來的,說不定他的英文很溜!) 總之,因為吳尊,兩個粉絲對台灣很嚮往。這個理由也許可笑,但畢竟對於十幾歲的孩子 ( 尤其是外國長大的孩子 ),流行文化比起精緻的藝術電影或文化更有吸引力多了!再舉一個例子:我住在溫哥華四歲小侄女會唱周杰倫的「媽媽的話」!也許有人會說溫哥華華人很多,講中文沒什麼難的。周杰倫在我住的中西部 Colorado 的華人青少年圈也很紅噢!這些teenager 彼此交談幾乎不講中文,但卻會表演周杰倫的歌舞。
我覺得流行文化是華文教育很好的種子。回到選電影這件事,侯孝賢或蔡明亮或是張藝謀的電影有其文化價值,但我很難拿來作為教材吸引這樣年紀的學生們學中文。( 舉這個例子可能失當,這幾位導演的支持者如果看到這篇文,請息怒!我的意思是指電影的類型和我學生的程度之間的相對關係 ) 華語圈的電影類型似乎偏向某幾類,大多也蠻沉重很具省思意味。( 香港是很多商業片,但我需要的是講普通話的片子 ) 以前,我自認為是文藝少女的時候,很看不起所謂的商業片啊!但十幾年後,身為中文老師的我才體認到能廣泛感動普羅大眾的電影或電視劇,才是激起文化漣漪的大石頭!也是進入更精緻文化的入門磚。沒有人從兒童時期就愛看藝術電影吧?我也是從八點檔開始磨練感受力啊!( 不知道這樣的比喻會不會怪?)
總之,扯到這裡,我到底是要說什麼呢?唉 ~ 就是找不到一部電影給我的學生看。像「我的野蠻女友」好笑也浪漫的,或是「現在只想愛你」純愛到不行的,或「淚光閃閃」有帥哥和美女讓你哭的希哩花啦的,還有什麼…….?即便劇情很芭樂或無厘頭也ok!
明天去影碟店找找看!如果真找不到適合的,老師我就只好放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他們大概會睡著!不過看看中國窮鄉僻壤的學生們是多麼的艱苦,才會珍惜現在擁有的!( 口氣果然很〝老師〞)
後記:
找不到“一個都不能少”卻意外租到陳凱歌的 Together 《中名:和你在一起》我十幾歲,國中程度的學生看了都很喜歡,其中一個還哭到找面紙盒耶!( 不過,小三的學生就完全沒興趣 )
果然,影音力量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