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17 17:00:51| 人氣2,1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雅布隆絲卡雅 Oxana Yablonskaya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2009.5.15 獨奏會 )

她的琴藝就跟她的人一樣有著強烈的存在感!

 

圓圓潤潤的身形、已是70幾祖母級的雅布隆絲卡雅,那麼地自然、悠揚、瀟灑地駕馭著琴台,強有力的琴鍵之聲有嚇到我,好有情緒的琴音…..過癮 !!

「鋼琴女皇」之美喻非她莫屬。

 

在女演奏家中很少人可以有這麼好的技巧及能耐,更何況她已達聽天命的年歲。

滿場的掌聲實至榮歸,實在是太美了。聽眾們為了能夠再聽到大師的美妙琴藝,

顧不得已拍到紅的雙手,硬是要大師再來個3首曲子。

第三首之後,大師順手將鋼琴給合上,示意地感謝大家....太可愛了。

 

 

 * * * * * * *  以下摘自相關網頁及音樂雜誌  * * * * * * *

 

 

被《留聲機雜誌》讚許為「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大師」,她所灌錄的唱片成為詮釋經典,《BBC音樂雜誌》更表示:「她以熱情及敏感性錄製了近乎令人激動、令人眩目的作品。」身為一個偉大的鋼琴家及成功的教育家,雅布隆絲卡雅(Oxana Yablonskaya)的崇高地位,是少數鋼琴家能夠比擬的。

 

三鋼琴大賽首獎得主,無法飛出鐵幕傳達琴音,出生在莫斯科,從六歲開始一直到十六歲,雅布隆絲卡雅都在培育天才資優生的莫斯科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先後師事曾教導過鋼琴家阿胥肯納吉的教師阿奈達.孫巴特延(Anaida Sumbatyan)及名師戈登魏澤(Aleksandre Goldenweiser)。

雅布隆絲卡雅其實也是陳冠宇在美國的鋼琴老師,他用出專輯所存的錢繳學費,一堂課要一百五十美金(約台幣五千零六十元),陳冠宇認為值得,雅布隆絲卡雅不但教琴嚴格,同時也指導陳冠宇舞台上演奏,最重要是琴聲要感人,就是要投入豐富感情,同時技巧上要有爆發力,才能吸引觀眾注意。

雅布隆絲卡雅指出,她現今七十多歲,上台仍會緊張,主要是提醒自己的專注力。

 

雅布隆絲卡雅鋼琴獨奏會五月十五日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2008年曾受邀於新象來台過,今年是第二次由陳冠宇邀請。

 

 

演出曲目Program


貝多芬:D大調第七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03
L
.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7 in D Major, op. 10-3

布拉姆斯:兩首狂想曲,作品79
J. Brahms: Rhapsody, op. 79

柴可夫斯基:四季,作品37
P. Tchaikovsky: The Seasons, op. 37

 

<曲目導讀>

 

1.貝多芬D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七號

 

俄國鋼琴女王雅布隆斯卡亞繼去年來台演出蕭士塔可維契的鋼琴協奏曲後,半年內二度造訪,這次要帶來充滿浪漫風味的三首作品:貝多芬的第七號奏鳴曲、布拉姆斯《狂想曲》以及柴科夫斯基的《季節》。其中貝多芬的第七號奏鳴曲兼具古典及浪漫風格,是這場音樂會的重點曲目。

 

一般常把貝多芬的作曲風格,區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的音樂比較接近古典樂派;中期則是有浪漫派的風味;到了晚期則帶有些許的實驗性質。這首第七號鋼琴奏鳴曲完成於1798年,在定位上屬於早期接近中期的作品,在整體的結構上,雖然承襲著典型的古典樂派樣式,但是在音樂中,已經可以聽到貝多芬許多和以往有別的創新思維。

 

第一樂章以少見的急板(Presto)作為其速度標示,不過在一開始呈式部中的兩個主題,並不會讓人感受到特別的急促,隨著樂曲進展到發展部後,緊湊的感覺才慢慢出現。再現部的尾端有一小段即興式的樂段,似乎有種不願意讓音樂這麼制式被終結的感覺,這樣類似的寫作手法,也出現在他稍晚的第五號《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中。

 

慢板的第二樂章是一個充滿哲學思考的樂章,如果和他差不多在同時間完成的第八號奏鳴曲《熱情》的慢板樂章來做比較,在這裡貝多芬似乎比較不強調旋律的呈現。在整個樂章中時而出現用單手彈奏的單一聲部,來回應前面樂句的手法,營造出一種不確定感。整個樂章並沒有太多的起伏,在意境上透露了一股無奈和充滿疑問的感覺。

 

第三和第四樂章分別是小步舞曲(Menuetto)和輪旋曲(Rondo),在速度上都標示為快板,不過風格卻很不同。小步舞曲呈現著一種輕快但帶有些許慵懶的氣息,而輪旋曲則是由快速音群來組成主題,展現著熱情洋溢的風味。樂曲的最後,再度展現貝多芬創作的巧思,他把本來充滿活力的主題動機反轉,呈現了一種安靜且平和的樂段,製造出一個強烈的對比,而樂曲也就在這樣的氣氛下作為結束。

 

 

2.柴科夫斯基的《季節》

 

季節(The Seasons)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為獨奏鋼琴所寫作的十二首小品音樂,分別代表一年當中的十二個月份。每一段雖以月份為題,但都還有副標以表明創作動機。在這套曲目中,可以聽到柴科夫斯基受德奧樂派古典音樂發展的影響,樂曲中可以聽到如舒曼、孟德爾頌等人的音樂風格。其中像是一月的副標──在爐火旁(At the Fireside),更是直接取材於舒曼的《兒時情景》(Kinderszenen)。

 

這套曲目後來被改編為管弦樂版,原版的鋼琴獨奏反而少被演出。這次由俄國正統的鋼琴學派傳人雅布隆斯卡亞,來詮釋同鄉的作品,相信一定會帶來不小的震撼與感動。

 

 

 

<經歷>

 

雅布隆絲卡雅出生於莫斯科,早年於莫斯科中央學校師從Anaida Sumbatyan16歲後於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Aleksandre Goldenweiser。畢業後以三項鋼琴比賽首獎之姿在西方音樂世界斬露頭角,包括1963年法國的隆堤柏音樂大賽、1965年里約熱內盧大賽以及1969年的維也納貝多芬大賽,雖然因此獲得許多再次出席的邀約,卻因為冷戰的時代背景而無法成行。

雅布隆絲卡雅尚未離開蘇聯之前,曾與莫斯科愛樂合作演出蕭斯塔科維奇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並且首演重要蘇聯作曲家謝德林的「頑固低音」作品,此作品亦成為她的代表作。雅布隆絲卡雅並擔任莫斯科愛樂鋼琴獨奏之重要地位,也因而成功躋身於許多俄國頂尖音樂家之群,包括羅斯托波維奇及柯岡等等。僅管雅布隆絲卡雅在俄國已有相當的聲望,從未獲允至東歐鐵幕之外的地方演出。

1975
年,雅布隆絲卡雅決定申請美國簽證,並在1977抵達紐約,四個月後,於林肯中心艾利絲塔利廳展開首演,並大獲媒體喝采。隔年十月於卡內基音樂廳首演,吸引了大量的聽眾,雅布隆絲卡雅正式立足於世界重要鋼琴家之列。1982年於倫敦伊利沙白音樂廳首演,根據「每日電訊報」:「雅布隆絲卡雅一派輕鬆,很自然地達到許多鋼琴家終其一生無法成就的境界。」1986年於加拿大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指揮為羅斯托波維奇,當地評論家表示:「聽她彈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感覺這首曲子彷彿是為她量身訂作似的。」1990年,雅布隆絲卡雅重回久違十三年的俄國,演出票房滿座的音樂會,自此定期往返俄國,並再度被譽為俄國的重要鋼琴大師。

2006
3年,雅布隆絲卡雅於紐約卡內基Zankel音樂廳演出,成立「紐約蕭邦協會」,她並擔任副執行長兼音樂總監一職,音樂會票房隨即銷售一空。近年來,雅布隆絲卡雅亦開始與兒子,知名的大提琴暨指揮家Dmitry Yablonsky合作。

當年的「俄國秘密武器」──雅布隆絲卡雅,迄今已巡演超過四十個國家,與世界各國許多頂尖交響樂團及指揮家名師們合作,包括BBC愛樂樂團(BBC Philharmonic)、俄國勃修瓦交響樂團(Bolshoi Orchestra)、柏林電台交響樂團(Berlin Radio Symphony)、美國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USA)、東京愛樂樂團(Tokyo Philharmonic Orchestra)、台灣國家交響樂團(NSO Taiwan)、南非交響樂團(NSO S. Africa)、鹿特丹愛樂樂團(Rotterdam Philharmonic Orchestra)、雪梨交響樂團 (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等等,足跡踏遍知名音樂廳包括布宜諾艾利斯的科隆劇院(Teatro Colon)、芝加哥的管絃樂堂(Orchestra Hall)、倫敦的亞柏廳(Royal Albert Hall)、阿姆斯特丹的皇家大會堂(Royal Concergebouw)等,並榮獲聯合國頒發國際藝術學院榮譽院士。

 

 

台長: DJ
人氣(2,1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音樂家名錄 |
此分類下一篇:五嶋龍-小提琴演奏會
此分類上一篇: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