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梁楷/潑墨仙人
【人物】
「人物」這兩個字,讓人側目的機會,其實不多。
除非加上一個形容詞,如:「偉大的」、「了不起的」、「特殊的」、「神祕的」...,可能讓人繪影形聲地,塑造出那麼一個型來,像「小」還能沾一點人物的光;「平凡」則無甚出色,不必枉為人物這個字眼。
人之所以為物,是否有什麼聚類的效果?或豐功偉業,於人於世有什麼特別出眾之處?
只要他是個人物,或是他的作為,讓人覺得他是個人物,眾人就得帶著幾分敬意,對其另眼相看,大書特書,尤其是「政治人物」、「重量級人物」。
「人物」一詞,這使我想到中國繪畫裡的「人物畫」,品類繁多,以人的面部為描繪的,稱為肖像畫,又稱「大首」,半身像叫「雲身」,全身叫「冠靴相」。
古代能夠列入「肖像畫」之列,一定是個人物,而且是個讓人歌功頌德的帝王、將相,千古風流的的大人物。
宋朝以後,肖像畫多為畫工擔任,一般民間畫工為往來行人寫生畫相,可見人不論古今,都有為「物」之傾向,即便是小人物,也希望永遠活在他人心中。
畫工所畫之不同身份的人,也有不同的稱呼,畫老人為「壽相」,畫婦女為「福相」,為死者畫像叫「追影」或「買太公」;而且對畫像的優劣,有三種評價:
上等的稱「對面相公」,意指傳神,如真人對面而坐,言笑風生。
次等的稱「簾外美人」,畫得雖好,但不夠真切,如隔簾看美人。
末等的稱「過路客人」,畫得不像,不生動,印象不深,如過客一般。
因此人物畫,以傳神為尚,那麼被稱為是個人物的人,自然不同凡響,也是入畫的。
過去在故宮,大家談到某知名大學,某位頗富盛名,教美術史的教授時,對他在為學生導覽名畫時,忌諱觀眾旁聽,頗有微詞,此時有位朋友發表她的想法說道:「其實我壓根兒不認識那位教授,但是從他的談吐之間,我感到他是一位『人物』....。」
原來「人物」當前,是有跡可尋的,跟畫一樣,在言談筆墨之間,不經意的露了真章。
2011/3/12 雜思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