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1 18:08:15| 人氣1,104| 回應2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穿越眉漾心間

在轉角的眉間
是誰遺忘一瞥溫柔
飛揚自若
猶似翩躚彩蝶
載不動花落輕愁

那些穿越雲端的夢
去了又來 來了又走
關山天涯 山重山
遠水迢遙 彎復彎

誰在轉角的心間
漾著一世月光
天長地久

愛情走了以後
再也沒有相見的理由


2008/6/11 彤


請聽:城裡的月光
http://hk.youtube.com/watch?v=EE2dtRuMWyE

台長: 映彤
人氣(1,104) | 回應(2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詩思流域 |
此分類下一篇:網路戀情
此分類上一篇:【無痕】

奧黛麗

有表情的

我想到我看過的電影~【方世玉】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udrey1900/3/1281603146/20060826155553

.............................美人捲珠簾
.............................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
.............................不知心恨誰


沒辦法
職業病
什麼聯想都是以電影居多
2008-06-11 18:28:05
版主回應
眉的表情豐富,且看眉飛色舞、眉目傳情、
喜上眉梢....自古英雄美人,
都有一付深情的眉~~低眉淺笑最是可人~~

晚安~~奧黛麗~~祝喜樂順心~~^^
2008-06-11 19:14:39
映彤
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它千百度,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境界有詩人之境界和常人之境界;此所指之境界,應指,修養造詣之各種不同的階段而言;也涵蓋一般作品中的情意或景物;若作為衡量藝術而言;也含有某一階段,或某一層次的意味!
2008-06-11 21:54:15
版主回應
做學問的人,有此一、二境界就很難能可貴;經過一些世事以後,得知如此三種境界,除了探索某種生命情境的了悟,也體驗到該如何經營人生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以成就更圓滿的結局和答案。

王國維最後以自溺結束生命,呈現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境界說>千古發光,卻通不過生命之困境!
2008-06-12 08:06:03
瑪友友
晚安,映彤,謝謝妳的安慰。

無心思寫詩,先送來【卜算子】,也是我平日很愛的一闕詞。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使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2008-06-11 22:25:14
版主回應
最愛<眉眼盈盈處>;
千古黯然唯一別,
此詞別情依依,令人傷感!

妳要多加保重~~~日安
2008-06-12 05:19:39
斷章
看來映彤跟我的喜好某部分是相同的~~
呵呵~~^^
2008-06-11 22:43:01
版主回應
我也有同感!這麼說我們可能成為好姐妹呢!
真高興妳這麼說~~~~以後常交流哦~~^^
2008-06-12 12:56:46
鴻魚
映彤所提的、王國維〈阮郎歸〉
瑪友友提的、王觀、〈卜算子〉

詞的內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思情中的幽怨、感慨、遣憾。
最是湊巧的是,兩闋詞如用古語韻調來唸,都特別動聽感人,
但是用國語讀來,音韻就真的是有點怪怪的,卡卡的感覺!

最近鴻魚有在想,既然都學了古典詩詞,何不乾脆也潦下去學吟詩,詞唱呢?呵呵!想到就好玩。一首李義山的錦瑟,哼了都好幾十次了,就是希哩嘩啦的!雨霖鈴是還可以,就是不敢亮相。不過自得其樂,也蠻風情抒懷的就是了!
2008-06-12 05:37:36
版主回應
中國文學裡的聲韻學,似乎很不容易弄通,
一首詩經過了歷史文化的流傳,和各種語言的演變;實在很難去考証,古音韻的語詞發聲,(古調雖自愛,今人不多彈);因此唱的時候,會有一些蒼涼
之感;《錦瑟》與《雨霖鈴》,一為詩,一為詞;想必唱法與音韻也不同吧!
吟詩彈琴,一落入表演,就有些不自在,
清雅還是自得其樂,暫得於己的好~~~~

《雨霖鈴》,這詞總使我想起渡口上;<蘭舟催發>,
那種依依之感~~
2008-06-12 08:03:00
總覺得~~~
第一境界與第三境界居於現實
第二境界則偏於夢幻了

小小看法

早安~映彤

^_^
2008-06-12 09:14:45
版主回應
這三種境界,並非人人可得;
前提是成大事業與大學問者~
也許欣賞詩句的美,就已足夠

日安~晴美人~~^^
2008-06-12 17:03:47
魚歌
說的到,做不到,是妄想。
不管以說起,或是以行先。
最後都必須調和一致。
否則,還是無用~

詩人之眼,多是傷世感懷的
用的多了,自傷也傷人

~共勉之~

^____^
2008-06-12 10:08:17
版主回應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理想與現實之間,在於力行
落實在生活的行住坐臥間

做不到就別陳義過高,這也是修行

詩人之眼,也有歡喜自得的,如禪詩令人愉悅~

我有神珠一顆
天地塵封破
早也磋跎 晚也磋跎

我待塵封盡
緣來相會合
得又如何 失又如何?
靈光耀山河....

與你分享~~謝謝小魚兒~~^^
2008-06-12 16:49:48
魚歌
阮郎歸.詩海

千年詩海廣不廣。詩句傷又傷。
昨是今非忘不忘。夜風涼又涼。

失去了,慌不慌。為誰忙又忙。
此生已過惶不惶。淚痕長又長。
2008-06-12 13:37:40
版主回應
這首問答詩,寫得真好

詩是世人心靈的寄託,哀而不怨,憂而不傷;
詩心是一顆溫柔敦厚的心,所以,一首好詩
是可振奮、鼓舞人心的;詩人之眼,
應是純淨之眼,慈悲之眼,不該傷人自傷!

僅以個人淺見,共同切磋~~
謝謝小魚兒~~^^
2008-06-12 17:14:43
魚歌
您說的是,但是,以末學目前所見所聞
寫傷感的多,喜愛傷情詩的人眾
寫禪詩的少,喜愛禪詩的人也寡
且古今多少膾炙人口的名詩名詞
都是詩人在最顛沛流離,喪偶失意的最谷底寫出來的
這些詩詞都帶有當時作者太多的悲悽情緒
慚愧的是,末學剛開始寫古詩詞也是以傷情詩為寫作方向
以&quot三李&quot(李商隱.李煜.李清照)為標竿
要不是因一些事件幡然而悟,至今也還沉緬於苦痛之中

既然明白了這些,雖然個己能力有限,也期望盡一份心
使這片海洋更好
願彤兒也可以成為同道中人~


一翦梅.風雨行

風花雪月鴛鴦夢。妳曾年輕,我曾年輕。
轉眼夢碎花殘紅。淚如流星,碎如流星。
自放山水度餘生。層山重重,心事重重。
孑然一身滄海中。遙想曾經,憑弔曾經。

風雨江湖風雨行。狂風無情,驟雨無情。
半是無奈半是命。問天不應,求地不靈。
禍福相倚無有終。成也無明,敗也無明。
煩惱從來不稍停。何時心清,何時心淨。
2008-06-12 18:45:04
版主回應
賞讀<一剪梅>-風雨行;詞中頗富寓意,
感受到紅塵多煩惱,其實你還年輕,人生才開始
;似乎詩中的心境有些老沉,學佛的看淡看透世事
,難道可以跨越年紀,省去一些人生必經的過程?
這是否就是天生的慧根?
2008-06-13 17:53:34
瑪友友
難得鴻魚映彤有雅興,聊到詩的三境界,我今也有所悟,想加入討論、切磋。

不能不佩服王國維引這三句詩來闡明三個境界,因為這三境界,與詩詞的原意已不相關,卻能引述且帶入領悟的意念,並且成為他個人獨到的見解,若不是其國學造詣之精深,實難成立這樣精闢的論述。

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也有如在五里雲霧中的邈虛,似有滿腹的詩興,讀著前人菁華,滿眼的辭藻,卻抓不著邊際、漫無頭緒,這是我學詩的徬徨期。這段期間,不敢下筆,一直背誦著自己喜愛的詩與詞,那時的心情,有一首詩恰可比喻-- 蘇軾有一首詠廬山的詩【題西林壁】,詩云: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只緣身在此山中」,正是我當時(學習寫詩)的心情。

下了功夫、讓這些詩詞在心裡(不只是腦裡,還要進入心坎裡!)蘊釀多時,再下筆,就比較像樣了。因此,我深信,凡是詩人,都要苦讀勤讀古人詩集詞選,因為那是華語文化的精華,詩詞多有典故,不能不知、不能亂用,用錯了,那真的是貽笑大方。

若懂得用典,就好比明瞭「萍水相逢」出處的人,就也會瞭解「失路之人」悲從何來。

究其「水落石出」出自何處,便能瞭然東坡赤壁的磅礡氣勢。

又好比「酒入愁腸」之後,自然學得范仲淹如何「化作相思淚」。

如果讀過美國詩人Frost的「雪夜林畔小駐」=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這首詩的話,再讀鄭愁予的「佛芒特記」,相信會有時空遇舊識的喜悅。

此係我個人寫詩、學詩的第二階段心情讀出詩人用典之妙,就如前幾篇,映彤「美麗的白蝴蝶」重組詩那樣的趣味盎然。

這讓我想到,曾經在詩的境界論點裡,找到這樣的闡釋,也很有意思,特剪輯一段落與各位共享:

   
   受禪宗思想的影響,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   出學詩的三境:   
   「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   縮,成之極難;
   及至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也。」就詩人   的主體而言,
   心靈最初是自由自在的,不辨美醜,處於童貞狀態;當認識   到規矩和成法之後,就陷入束縛和捆綁之中;最後擺脫一切   外在的桎梏,獲得了主體與客體的契合,也獲得了真正的、   純粹的自由。這時,方能「行住坐臥,無非是道,縱橫自    在,無非是法」。(以上抄錄自網路資料)

而我從朱光潛的「詩論」中,讀到一段以王維的詩為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鹿柴】)

朱光潛說一首好詩「都必有一幅畫境或是一幕戲景」,我學寫詩(以及寫小說)的思索過程,往往都是有畫面的,就像王維的詩中有畫那樣。

然而學海、詩海無涯,愛詩的人,學習永無止境,所追求的境界,也不敢說自己已經到了那一境界了,只有孜孜不倦,繼續學習。禪宗明心見性「看山看水」的三境界,想必有更多普遍性的想法,便不再此贅述了。
2008-06-12 22:53:15
版主回應
任何的學問,都在於點滴功夫的累積;學詩亦然;雖說熟能生巧,水到渠成,但個人的境界終是因人而異;猶如看山看水,都滲有自我的生命經驗和對人生體悟的深淺;
我個人學詩,多從大自然中擷取美感經驗,
而古詩詞的背詩過程,對學詩是很重要的底子功夫,畢竟,中國文學的寶藏,取之無盡,用之不竭!

分享一首宗白華的<流雲>

啊!詩從何處尋?
從細雨下,點碎落花聲
從微風裡,飄來流水音
從藍空天來,搖搖欲墜的孤星

詩是美的化身,和畫畫同樣,不只是詩畫而已;
一個詩人,一位畫家,本身除了是一位詩人或畫家外;還是哲學家、文學、美學家,可以說涵蓋所有藝術的特質;一首詩,能動人心弦,多半閃爍著作者的生命光輝;中國古人有,人品即畫品,那麼人品亦如詩品,是可成立的!

對於寫詩我還是偏向自然無法,但一定要夠深厚,夠美感!

謝謝友友,此篇助益良多~~~~
2008-06-13 14:36:43
瑪友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鹿柴】)

「聲」應為「響」之誤,Sorry for that.
2008-06-12 23:45:23
魚歌
蘇軾三境界

未參禪前的境界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皆不同;
 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到了參禪時,其心得是:
「盧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盧山煙雨浙江潮。」

及至參禪悟道以後,其心境是: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問安~
2008-06-13 15:16:39
版主回應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領悟!

蘇東坡乃千古燦亮的文學家,他的境界,令人欽佩!!

謝謝分享和問候~~~^^
2008-06-13 18:00:24
魚歌
神珠在哪?
可否借末學一觀
以長見聞,感激不盡
2008-06-13 15:19:33
版主回應
我所知的神珠,直指本心
每個人都有的啊!
2008-06-13 18:03:37
瑪友友
謝謝魚歌提供,我也曾瀏覽過東坡的三境界,有禪意。
2008-06-13 16:28:40
暗夜靜默
【憶】

或許該是回眸的時候
一瓣心香的芬芳
已似巧手輕盈的撩撥心弦
凝結晨光的珠露
似白玉的雙手般無瑕
花開的情意
留不住絲絲的追憶

曾經許下的誓言
綴滿漫天星光
引起心靈的震顫
飄逸空靈又淡然出塵
彷若風前的柳絮
歡也零落 悲也零落
終會化成江中點點萍

文安 映彤 ^_^
2008-06-13 16:48:11
版主回應
好久不見,謝謝好詩分享

喜讀,祝暗夜靜默~~一切順心~~^^
2008-06-13 18:05:53
鴻魚
上得了山
下山
說平凡
是平凡
不說平凡
也平凡
若說不平凡
那真是不平凡

上不了山
下山
說平凡
是平凡
不說平凡
也平凡
若說不平凡
那真是不平凡

呵呵!這算不算禪詩啊!
不懂就學嘛!如果學無止盡是真言!
那就真的是沒有人懂了!

在每一個層次都有高處,
而在高處之下,就是低處
而在低處之上,就是高處
那高不可攀之處,在何處
在看不到任何人之處!

我的禪根、只能寫這樣而已!
2008-06-14 04:05:39
版主回應
上得了台
下台
說平常
就平常
不說平常
也平常
若說不平常
還真不平常

上不了台
沒台下
說平常
是平常
不說平常
也平常
若說不平常
那還真是平常

上台下台又是一番境界
在台上高,未必慬下台的高
台下的高,不必上台,也是高的~
2008-06-14 17:58:07
鴻魚
留言完才發現,我真的寫多了!且無禪味可言。
突然發現禪意竟在……友友的兩字流覽用語上!妙不可言!
不得不,又來多言兩句!
2008-06-14 04:15:28
魚歌
禪,是不立文字的。
講求每個當下,藉機藉事藉物,真心相對的直指本心互相成全
像末學這樣的,就是耍嘴皮子,不但毫無絲毫禪意,在老禪師面前是還要被打三十大板的。

神珠雖然每個人皆有,但是,我們皆拿不出,為何?
德行不足,若是自己本身一言一行都合乎一個禪行者的準繩,本身就具足了,何必再去假設一顆神珠,也無神珠可得。
當知,言者不知,知者不言。

蘇軾雖然得此三境界,然得知後,起了貢高我慢之心,輕視了禪行者對自己日常一言一行要求的嚴謹,日久見功的真功夫,就到處去參學,結果不但挨了不少板子,甚至,連隨身的玉腰帶都輸給了佛印禪師。可知,禪,不在神妙的奧理,而在平常一言一行的修正積累。

~共勉之~

^_____^
2008-06-16 14:03:20
版主回應
我實在是根器不足,對禪學一無所知
一切依樣葫蘆而已,你如此詳盡解說
除了感謝,對禪還是一頭霧水~

管它上山,上台,下山,下台~反正人生本來也不脫這些境地;弄通了,也會圓融,總之,也是凡俗生活中常見的~
謝謝小魚兒~~^^
2008-06-16 20:26:07
魚歌
沒有台
沒有山
你們去哪了?
2008-06-16 14:07:47
版主回應
安住自心~
2008-06-16 20:26:56
魚歌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做佛事
自在未曾有

心我兩放
即可達

~共勉之~
2008-06-19 11:50: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