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無處青山不道場
古人云:「學道覺者一步超,迷者千萬里」。
意指:學佛修行若能用覺醒的心認理歸真,即能出離生死苦海,若迷昧愚痴認
假為真,離道是漸行漸遠。
想想現今修行者十有八九未能固守本位,用心修行,而迷戀於凡塵俗業,那即是「內修實證」的功夫不足,起人心道心退,因此隨業而走上另一次輪迴
。
◎要知道凡夫是隨環境、隨煩惱而墜入生死苦海,覺者能藉世間煩惱、複雜環
境來煉就「這盞清淨的明燈,展現他的光輝」,達到生死解脫。
◎要知道學佛修行最大通病就是沒有智慧,未能斷疑生信,今天張三講這個修
行好,就修這個,明天李四講某某人很靈,就學某某。學來學去學了一大堆
,一樣也沒學好,到了這個時局很多人還在找道,真是可悲。
無處青山不道場其主題是告訴我們:「怫性處處在,處處有道場」。修行
若能透過智慧,展現自我佛性則道場無所不在。
◎要智道圓覺的佛性,它本來就:「遍滿一切三世未來清淨不動沒有邊際」,
可以容納六塵載乘諸天自在無礙。
一、圓滿覺醒的佛性,佈滿十方法界,過去現在未來均能「不被境牽、不受
塵擾」,廣大無有邊際。
二、任何根塵都可以映入佛性之中,逍遙一切諸天來去自如,無任何阻礙。
◎一個大修行者,現圓通智慧,不會「求法來縛其心」,也不刻意捨去一切法
。而是善用一切法而不執一切法。這是覺性成就的境界,也是大菩薩的修持
。
◎我們修行常說真或假,覺或迷,這都是凡夫的心外法,只是紙上談兵,沒有
放下我執與法執的相,沒有用平等心去觀才會有分別落差。
一、想想一顆清淨摩尼寶珠隨著不同角度映出不同色彩,但其本質是不變的
。
二、修行者不要因不同色彩而執著判定他的真或假。因為畢境每個人有不同
的角色要扮演。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聲聞-觀佛說法而解脫。
一切賢聖─三乘賢聖〈 緣覺-依十二因緣自悟而解脫。
↘菩薩-依六度法門修持而解脫。
↗離相為宗↘
皆以無為法─般若妙法〈 〉心性法門
↘無住為體↗
↗根基智慧淺者-先假言說而自悟。
而有差別─〈
↘根基智慧深者-本來無說、頓悟頓修。
◎要知道大修行者是用智慧為油,以慈悲清淨為火,點燃眾生的心。
↗般若-妙智慧。
↗開悟者的心境是─〈
↗ ↘空性-空無一物的自性。
〈 實踐的功夫是─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
↘
↘成功的要訣是─使凡夫都成為菩薩。
◎要知道世間烏龍事,有如空氣中的塵蟎,瀰漫在我們呼吸之間。想想網路上
的八卦不斷,家庭八卦不斷,道場人事八卦不斷。「「八卦愈多,離本心是
愈遙遠」。
◎想想世間誰最美麗漂亮?不是林志玲,也不是林青霞,因為他們的美麗全被
「智慧的佛菩薩」給比下去。
「智慧的美麗不是外表的好看,而是身在四相中而無四相的牽纒」。
一、要知道:我們修行不是專門研究佛的一生如何?講了多少部經?在何處
說法?這些都是心外法,對修行一點助益也沒有。
二、我們修行是要「開啟智慧,掃除心靈障礙,展現自我佛性,才能隨緣渡
化一切眾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