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隆中對》,是一篇謀略家審時度勢的作品。
諸葛亮從當時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緊緊抓住了影響格局的主要矛盾和決定性因素,並針對群雄的力量強弱、策略得失、升降趨勢等方面進行比對分析,勾勒出當時的時局狀況和發展趨勢。
後來形勢的演變,證明了諸葛亮謀劃的正確性。
審時度勢,就是觀察時局、度量形勢,根據客觀實際及其發展變化的可能性與現實性,採取適宜的對策以圖成事。
它是從大的時空範圍、全局性的角度來講的,其策略建立在廣闊的時間與空間、歷史與現實、人心向背以及這一切發展變化趨勢的背景與條件之上。
其根本任務是站在歷史與發展的高度,認清並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潮流,因勢利導將整體局勢推向有利於己的方向發展。
審時度勢,要求施謀者對紛繁多變的客觀形勢進行科學的分析,掌握其中的規律,明確時勢的發展方向,為計謀的實施提供可靠的依據。
自古以來,有雄才大略者必善於審時度勢,能正確地認清形勢、權衡利弊,對動盪變化的時勢中出現的各種現象進行果斷的處理。
審時度勢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戰策兵略的成敗得失。如果能正確地審時度勢,即使在具體作戰中出現一些失誤,也不會導致全局逆轉;
反之,
如果不能正確地審時度勢,即使善於見風使舵、投機取巧,也難以避免最終失敗的命運。
要如何才能正確地審時度勢呢?
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遠見卓識必須以博學多才為基礎。只有擁有廣博的知識和經驗,才能有較高的思考基點以及認知的廣度和深度,也才能在較高的層次上把握並處理問題。
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往往同時又是政治家、詩人、文學家,孫武的《孫子兵法》融會了政治、經濟、外交、天文、地理、數學等各方面的知識,可見其學識的淵博。
二、要用統一矛盾的方法分析問題
時勢包含多種多樣的矛盾,正是這諸多矛盾共同構成了一個複雜的整體格局。
矛盾各方力量的對比、消長、組合與轉化決定著整體的走向,只要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和主導因素,進行科學性的分析,便能對時局有一個總體的認識。
成功運用統一矛盾的方法,關鍵是要立足於客觀實際,否則一切方法都是空談,都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因此,要特別注重調查研究,使分析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
三、要持發展的觀點
時代在發展,矛盾也隨著時過境遷而產生質或量上的變化。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時局,任何一種時局認識都是對當時客觀現實及其發展規律的反映。
因此,在審時度勢時,必須持發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不僅準確分析了各派勢力,而且大膽預測了其發展趨勢。
審時度勢是一項把握全局的工作,除必須做到以上三點外,還需要眾多周密的細部作業。但只要堅持科學的態度,努力探索,時勢是可知的,其規律總能為人所把握和利用。
《隆中對》
東漢末年,劉備在襄陽曾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用兵大計。諸葛亮說:
「自從董卓專權以來,傑出的人物紛紛起事,控制州郡的難以數清。曹操同袁紹相比,聲望差且人馬少,可是曹操竟然打敗了袁紹,變弱為強。這不僅依靠了時機,而且也憑藉了人的智謀啊!目前,曹操已經擴充人馬,號稱百萬大軍,挾制天子而向諸侯發號施令,要直接挑戰他的確很難。孫權割據江東,已經延續了三代,他的吳國地勢險要而民心歸順,有才能的人肯替他出力,只能聯手做為援軍,而不可打他的主意。現在您應去占領的是荊州和益州。荊州北靠漢水和沔水,物資利用可以到達南海,東邊和吳郡、會稽相連,西邊可以通向巴郡和蜀郡,那裡可以做為用兵的基地,可是荊州的首領卻不能算稱職的守護者。這大概是老天賞賜給將軍的好機會,將軍您是否有意於此?還有益州,地形險要,土地肥沃,人稱天府之地。漢高祖曾利用它建立起皇帝的基業。而現在管理益州的劉璋為人糊塗軟弱,張魯又盤據北邊,那裡民眾地富,他們卻不愛惜民力;當地有識之士想要尋求英明君主。將軍您是皇室的後人,威望和正義名聞天下,慕求賢能如饑似渴,假若能一舉佔領荊州和益州,控制險要,和西方各個外族和好,南方安定夷越,對外和孫權結成聯盟,對內改革政務,天下大勢一旦有所變化,立刻派一員大將率領荊州軍馬通過南陽直指洛陽,而將軍您親自指揮益州大軍向秦川挺進,老百姓誰還不預備酒飯來歡迎將軍您哪?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霸王的功業必能建成,而漢家的江山也就能復興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