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1-06 01:33:58| 人氣1,7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康熙來了》看同性戀社群與同志「熊族」的自我歧視。(2014.12.29)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康熙來了》看同性戀社群與同志「熊族」的自我歧視

2014-12-29

圖/擷自《康熙來了》

2014年12月16日的「康熙來了」,主題是「男明星同志好感度大調查」,節目中找來了十位男明星,用街訪的方式調查他們在同性戀社群中的好感度,再予以排名,現場也安排了兩位來賓對排名提出評論。

這集節目內容,由於大量的宣揚精壯、具肌肉線條的外在條件才是男同性戀所喜歡的,同時譏笑體型胖碩的馬太,而在台灣的同志熊族圈子裡引發了許多不滿的聲音。

我並不太苛責「康熙來了」的製作團隊,畢竟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綜藝節目,過往節目中也從不避諱操作以明星肉體作為話題的內容,看小S一天到晚摸男明星腹肌與大腿就很能理解,從節目的角度來看,賣弄同志對男明星肉體的渴求即使可議,至少也談不上甚麼對同志的歧視。

令人怵目驚心的其實是在街頭受訪的同志與現場的同志來賓對肥胖身材毫不掩飾的歧視:

「很多人其實以為馬太是熊,但其實我會把他歸類在豬。」

「我個人是很喜歡熊啦!可是馬太這個是豬啊!」

「有些人自以為是熊,但是殊不知吃久了就會變成豬。」

「你看他那個刺青那麼多,然後身材又長得像豬一樣,你不覺得像蓋了那個認證標章一樣?」

連現場來賓太陽臉在小S詢問:「所以同志族群裡面有人偏好豬嗎?」的時候,都用頗為不以為然的表情說:「我覺得真的很難吧!」

要了解這個歧視發生的脈絡,就不能不說明台灣同志熊族的發展歷程。

每個人喜歡的對象類型不盡相同,異性戀如此,同性戀當然也一樣,但是同志族群中比較明確的,喜歡較胖身材人們的聚落是在約1995年時第一次出現,當時的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計算機中心的電子佈告欄系統(簡稱交大資科BBS)中成立了「熊板」,才讓各地喜歡胖子的同志們有了彼此聯絡的去處。

1998年,「熊熊森林」開站,其中的聊天室功能讓同志熊族有了更即時,使用上更簡單的交流方式,成員間的社交網路因此進一步的聯結在一起。

在實體上,除了各地熊族的小型聚會之外,台北的同志卡拉OK酒吧開始出現同志熊族的大型聚會,從一開始的七、八個人,到後期形成好幾百人的緊密社群,頻繁的交流使台灣的同志熊族開始發展出共同的語彙、流行與自我認同,對許多同志來說,「胖」不再只是負面的形容詞。

經過在網路上與現實世界中的不斷發展,聚會場所從「樺谷」、「淺草屋」、「奕檜」、「Siro」、「龍星」到「Base」,至2006年為止,台灣的同志熊族早已經發展為近萬人,難以為單一社群網路承載的規模,也因此,熊族社群開始裂解並向外擴散,「熊」這種分類方式也漸漸出現各種不同的定義。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是一段台灣同志熊族的自我認同從同質化到異質化的歷史。

至少在2006年以前,台灣同志圈中還沒有「熊」與「豬」的分別,當時的定義很簡單,胖的人就叫熊,小胖叫小熊,大胖叫大熊,僅此而已。而之所以叫「熊」,是不精確的承繼了美國的同志文化。

自1980年代起,「Bear」在美國的同志社群中就已經是被廣泛使用的形容詞,意指身材較壯、有體毛、陽剛味濃的同志族群,台灣熊族發展的早期其實是把「Bear」與「Chub」混用統稱為「熊」,而後者指的是體重更重一些,沒有明確肌肉線條也不一定有體毛的人。

事實上,2000年以前,台灣根本沒有健身文化,以現在某些人的標準來看,當時所有胖的人都是「豬」,所以也根本沒有分別的需要。「豬」這個名詞在台灣同志圈的出現是明確的身材歧視產物,出現的時間大約是在2005年前後,受到兩個重要的事件影響。

2000年2月,台北東區加州健身中心統領店正式開幕,與當時的健身領導品牌亞力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形成白熱化競爭,直到2007年年底亞力山大歇業前的這段時間,台灣掀起了一股健身風潮,尤以同志社群受到強烈衝擊,下班後相約上健身房甚至成為流行的休閒活動,某些特定的健身中心也帶有同志聚集場所的色彩。

在此同時,美系同志文化對台灣同志圈的影響漸漸為日系同志文化取代,日本文化與台灣的親近性無論在地理上或是文化內涵上都比歐美文化更高,而日本同志文化中對於熊族的定義遠比美式文化更要求明顯的肌肉線條,1995年創刊的知名日本同志雜誌「G-man」漸漸透過一般網友或如晶晶書庫般的銷售據點被引進台灣,就具有明確的象徵性意義。

自此,台灣的同志熊族開始追求健壯的身材,以厚實的肩部線條,碩大的胸肌、粗壯的大腿與小腿肌肉為風尚。而沒有健身習慣,只是單純身材較胖,體重較重的人,就被某些熊族人士排擠出去,而用富含貶意的「豬」稱呼之。

異性戀歧視同性戀、同性戀中主流(喜好精瘦身材、俊俏臉龐者)歧視熊族、自認為熊的同志再歧視豬,這是歧視中的歧視中的歧視,三重歧視。

任何的價值體系都會有主流、非主流之別,美感不是不可以有流行標準,但就像異性戀男性對女性瘦弱身材的崇拜一樣,作為主流美感擁護者的一方應該在公共場合控制自己的言行,給予不符合主流美感要求的人足夠的尊重,營造友善的社會氛圍,讓每一個人都能抬頭挺胸的自信生活。但是,單看這一集綜藝節目中同志們夸夸而談自己對肥胖身材的厭惡即知,並不是所有的同志都能從自己所屬社群受壓迫的歷史經驗中學到這寶貴的一課。

賈培德

致力推廣辯論教育、促進同志權益,有空的時候做做不專業的劇場人,不過討生活還是得靠配音。BLOG:http://dzchiatw.blogspot.tw/

台長: →☆ 魅格格 ★←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