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
很高興與您們共聚一堂。
我要和您們談談另一種革命:溝通方式的革命:
網際網路、臉書、推特、智慧手機和IPad,接下來就不一一列舉。
人類無時無刻都在溝通,彈指一瞬間無遠弗屆 - 即或是此刻我在談話之際 - 也正在和全世界溝通!
但是這種「溝通」也引發了新的問題:人類不斷地溝通,但是人類真的在溝通嗎?虛擬世界已經凌駕於真實世界之上。人們寄件電子郵件給他隔壁辦公室的同事,人們在自己家人之間,從這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從廚房到地窖之間,都在寄送著電子郵件!
雖然如此,國際扶輪卻也證明了,這些溝通方式對於真正渴望溝通,進行人性溝通,連絡他人,傾聽他人、了解他人,與他人連結的人們而言,可謂是絕妙工具。而這些溝通方式也成為我們許多計畫推行的絕佳工具。
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扶輪社核心,應該具有強效的資訊收集機制。
我們目標統一,行動一致。
如果沒有向所有扶輪社解釋,國際扶輪社長年度目標中具體化的目標和優先順位時,我們怎麼能夠朝向一致的方向邁進呢?
國際扶輪年度目標並非只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溝通方式,扶輪理事會藉此協助並與每一個扶輪社協力運作。
如果我們不和他們進行溝通時,我們如何能夠傳講我們的歷史,以及我們所有的卓越成就呢?
國際扶輪社長Ravi推動了一個創新的措施:扶輪全球回饋計畫。
此計畫針對某些飯店、餐廳、表演和租車提供折扣。
每週更有著新增的折扣商品與合作伙伴;此舉有雙重目標:節省經費並強化扶輪網絡的發展。
關於扶輪的諸多計畫,我就不在此贅言,3480地區顯而易見地在今年又如此游刃餘地、如此有效率、如此出色地落實了這些理想。
你們這不僅在地方與地區方面展現出朝氣蓬勃,而在國際層級也深入參與其中。
我親愛的朋友們您們真是太棒了!
我想您們應該為您們自己鼓掌。
人類最大的挑戰總是跳脫不了這幾個抽象用語:不平等、不公正、無容忍、悲慘。這些抽象用語在不同時空中,也有著可怕的但具體而相同的翻譯,又或者有了新的形式轉化。
面對這些具體而悲劇性的現實,扶輪社友並不僅以坐而言地以博愛、慷慨、公正、諒解、容忍,來對抗抽象用語為自滿,扶輪社友更進一步地起而行!扶輪社友的解決方案是具體的,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您們樹立的典範,就是最好的明證。
扶輪替自己辯護的方式,並非只停留於觀察層面,也不是止於研討會或辯論會,而是化為具體的行動。
而這是指始終如一地加入其他人的行動,為他人著想。
您們應該還記得海地的災難,重擊了該國與在當地生活的人民。
扶輪親臨海地,貴地區也一定前往海地幫助海地人民,在災難僅僅幾日之後,救難箱和幾乎全部的扶輪地區代表皆已抵達當地。
在日本,人們也知道在災難一發生後,扶輪第一批救難箱和來自於全世界的其他扶輪救援均已抵達當地。
是的,扶輪社也是以關懷自己親人,扶助親近朋友、協同扶輪社社友,投入自己的社區為優先順位,以真正做到改善弱勢族群的生活條件。
請不要忘記扶輪所建立的,是扶輪社,各扶輪社齊心協力,各司其職!
扶輪的建立是由下到上,而不是從上到下。各位無需妄自菲薄。
每位社友的自動自發化為行動,而這些行動普及後又催化為大型計畫。而這正是非常典型的人性化解決方式。
親愛的朋友們,請大家回想一下,在城市、地區和政府推行社會計畫時,其實常常是我們扶輪社友們先帶動的發想。
而我們又在其中加入了很重要的元素,我們向他人展開雙手。我們秉持至高人性的博愛一起面對問題!
行動有時看似微不足道,但都著有成效。請試著想像數千個扶輪社中,數百萬位扶輪社友的小小行動,加乘後造就了非凡的成果。正可謂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也請不要忘記這項地方或地區性行動,是由行動構建而成,但行動並不僅只是在支票下方簽名而已。這些行動不但需要我們個人的參與,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更需要和我們的家人和朋友齊心投入。
扶輪是由我們社會不同面向的代表們所組成,這正好彰顯了締造聯合網絡的良好意願,樂於認識他人、聆聽他人的心聲,以及樂意超越我們自身的眼前利益,而與他人合作的最好典範。
在扶輪社,我們並非聚焦於彼此相異之處,而是著眼於凝聚社友的共同之處;我們並不會嘗試去消除彼此的差異;相反地,我們會試著彼此滋養,更在共同夥伴關係中化差異成為養分。而這正是每一個扶輪社或扶輪地區,令人驚奇如運算般的加倍效果:扶輪社友不是只有增加而已,而是以倍數成長。
每位社友的原創性、創造力和才能,將彼此接棒演出完美連結。
緊接著則是加入其他地方、城市、地區、國家的朋友,以企圖解決更遠距離和更全球性的問題。
而這就是扶輪基金會令人印象深刻的計畫,我們明年在亞特蘭大國際年會時,將要慶祝一百週年紀念。
國際扶輪的座右銘是「超我服務」。
他人至上:身為總監自應回應扶輪地區各個扶輪社的需求。
親臨所需之處,亦即“親臨第一現場”以回應實際的醫療需求,現場了解需求後並提出創新永續性的解決對策。
如果我們不親臨第一現場,「那麼對於貧窮國家的援助,將淪於使富有國家貧窮人們的錢,流向貧窮國家的富有人士」。
我在去年11月時,陪同Grenoble-Belledonne扶輪社退休的兒科醫師Maurice Collin前往馬達加斯加進行他第21 次人道救援的醫療服務。
推行一項行動,必須符合兩個前提:
-採取的行動必須能夠帶來希望,並且能夠改善該國人民的日常生活。.
-推行的行動必須能夠符合居民的需求與要求。
一位非洲的賢哲人士說道:「你為我所做的任何事,如果沒有我的意願參與其中, 就是違背我的本意」。
以下分享幾個推動的服務:
1-在當地負責人士的同意下,為村落引入飲用水。大部分的工程是由當地居民自行完成的;他們也將為專案的成功和維護負起責任。
2- 為學校引入飲用水;新建並改善衛生設施。
3-2015年的扶輪主題為「光耀扶輪」。我們提供給負責健康和教育的社區光耀扶輪套件包。如此一來,兒童和負責人就可以在日落之後繼續工作學習。
4-健康照護:
寄送12 部洗腎機給安塔那那利佛的醫院。
為患有水腦症的兒童設置繞道引流設備。總計達到1750個治療人次。
角膜移植手術:過去4年來,我們每年都會派遣一位眼科手術醫師,到馬達加斯加進行10次角膜移植手術。
為了避免服務如蜻蜓點水無法持續,我們特別安排馬達加斯加的年輕眼科醫師Onja在里昂接受為期9個月的訓練。現在這位女醫師已經得心應手,並在最近成功地完成了14次的角膜移植手術。
這是個很好的教育訓練,更是個完美的技術傳承,
我們因此使39位年輕人得以重見光明並返回職場。
此外,我們也正在籌辦甲狀腺癌的診斷。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而我們彼此也都有共識,要幫助當地居民能夠在自己的家園中,生活得更美好。
我在此重申的是,扶輪並不會聲稱要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而是一步一腳印、謙虛但有效、且更有活力地,投入更多計畫。
我們扶輪社、扶輪地區、國際扶輪所參與最美好的計畫之一,想當然爾地就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行動:長期耕耘根除小兒痲痺疾病的傑出計畫!
在國際扶輪的發想之下,根除小兒痲痺疾病計畫於1985年推動,我們也終將看到曙光。從現在起一直到全世界根除小兒痲痺為止,扶輪推算可能將會捐助12億美元,這是一筆相當龐大的金額。
但根除小兒痲痺行動並非僅只於金錢而已:眾人對於國際扶輪這項成功且龐大的動員創舉著力甚深,我們好幾十萬的社友、志工們均親臨第一現場來籌劃、指揮和執行施打疫苗的工作,而其他人則持續不斷地挹注私人資金,以瓦解或規避當地的習俗上、宗教性、甚或經常的是軍事上的反對勢力。
估計總數超過一百萬的扶輪社友們都加入了這個志工陣營。某些人可能會說這是一個艱辛而代價高昂的計畫,但我們應該看的是我們所成就的,我們和我們的合作伙伴們,已經為全球122個國家多達20億個兒童注射了小兒麻痺疫苗。
我們也因此使500萬個兒童與成人免於罹患小兒麻痺,並使25萬人免於死亡。
除了以上統計數字以外,在上述疫苗中還配合開立維生素A處方,使150萬個兒童免於死亡。如果我們現在停止這些行動,那麼在未來的20年,可能會有400萬個兒童會因罹患小兒麻痺而癱瘓。
身為扶輪社友,我們當然不樂見此情況,因為這除了會引發人類悲劇以外,從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還會有財政經濟損失,這個費用會是根除小兒痲痺費用的好幾倍。因此必須做到完全根除,因為如果還有最後一個小兒痲痺病毒自由地散播時,世界上就沒有任何兒童是處於安全的環境之中。
扶輪可以為世界作出的最大奉獻,就是履行諾言,在不久的將來根除小兒麻痺。
我們離成功已經不遠了!
貴扶輪地區在這項龐大計畫中貢獻良多,而更令人慶幸的是,我們並非孤軍奮鬥。
我們大家都知道要募集2億美元的著名挑戰,而作為交換條件的是,扶輪社將得到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3.55億美元的捐獻,顯而易見的是,這場賭注我們贏定了。
國際扶輪在80年代,就懷抱著遠大理想,那就是關注世界上最幼小的生命,那些還無法表達自己,也還無法投票,而因此常常受到把持政權之人的忽略。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也是值得我們多加關注的。
在知道地球上有超過10億人口,都處於飢餓之中,而每3,5秒就有一人死於飢餓,在知道昨天就有超過4萬個不到5歲的兒童死於飢餓,今天就有超過4萬人死於飢餓,且明天還會有超過4萬人死人飢餓之後,您每天還能夠處之泰然地坐在餐桌上享用三餐嗎?
我們是否應該做些什麼事,來減少死亡人數呢?
在扶輪社的策略性計畫中,對抗人類悲劇乃是首要目標。
此外,對抗文盲與貧窮也是首要目標。在此我要引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盧森堡女公爵的談話:
因為在13億生活在極度貧窮的人口之中,就有10億人口是文盲,對我而言,無庸置疑地推行教育和消弭貧窮必須雙向並行。
人人都能接受基礎教育,而在此方面享有機會平等,此不但可以減少悲劇,還能減少社會的不平等」。
但是誠如我剛才與各位分享的,這個世界正在改變中,而這些改變對扶輪社的現實面也造成了衝擊。
這是為什麼,在完全站在友好的立場中,我想要與您們共同來正視一些要求和新的限制,並在完全忠實於扶輪精神下,思索單一或多種對策。並因此提出一些可能需要較長時段才能落實的想法。
我提出我們所面臨的挑戰。這就是扶輪社的永續發展與擴展,總之,您們也都了解,那就是招募新社友。
前扶輪地區的總監們,尤其是歐洲的總監們,一定和我一樣已經觀察到,扶輪社經常會基於各種理由,不論理由是好是壞,均傾向於在招募新社友上停滯不前。
儘管有著目前現有社友之間的友誼必須深化作為論據,但這種見解經常具有負面效果,扶輪社整體正在老化中,而正處於無法更新的困難之下。現今的情況也已經有所轉變,正如您所知,目標新社友常因職場或家庭等因素而婉拒我們對他們所做出的提議。
高素質而可能成為新社友的年輕人, 經常面臨著職場上「保持彈性」特徵之要求、每日工時長或出差頻繁而對加入扶輪卻步。
此外,常見的還有,配偶也同樣處於繁忙與高度要求的職場生活中,因此人們自然傾向保留難得卻是有其必要的家人共聚靜謐時光。
此外,現今的社交生活比以前更加活躍,休閒也具有更多面向,消費也更多樣化。
這正是未來社友與某些扶輪現實面之間的衝突所在,尤其是每週定期集會的規定。
上述情況更是再真實不過,尤其是在許多情況下,每週定期集會的形式為餐會,也就是最常見的至少兩小時的集會,這在中午對許多人而言是幾乎不可能的,而晚上聚會對許多人也頗有困擾,因為他們已經很少有真正的晚上時段,是可以留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或者從事共同的休閒活動。
眼前的關鍵字是:
彈性、文化和職業的多元性、教育,透過賦與加入扶輪的意涵,使其投入,藉由行動落實傳承,而使其對扶輪忠實的社友。
社長Ravindran透過以下話語再度提醒我們:
「我們不僅必須擴展社友人數,同時也需建構具多元性的扶輪社;招募具備能力、動機,且又有成功特質的社友。」
缺乏明確目標,欠缺歸屬感時,我們的社友就會離我們而去。
質疑每週定期集會的想法,是與我的見解背道而馳的;這是扶輪友誼建構的元素之一。因此,就我個人而言,我很高興能夠在每週四和我Thonon Genevois
International的扶輪社友們共聚一堂,幾乎是每週四,自十年以來一直如此,也就是從我的扶輪社創社以來,已經超過520個星期四的集會。
我也認為必須要有真正的集會,正式的扶輪集會。
如果您們有仔細看聯誼記錄,您們將會觀察到,已經有許多扶輪社在他們集會規劃和規劃方式上,充分發揮了想像力。
我就以我的扶輪社為例,我們決定採行早餐集會,或者以扶輪午餐、晚餐餐前酒和扶輪晚餐依次交替。
這同時對於參加扶輪的費用也有下修的效果,扶輪社的費用不應成為入社障礙。
在某些地區,許多社友或準社友因為工作,必須到其他城市或其他國家旅行或出差,為了降低這個現象的影響,許多扶輪社已經採行下列模式,我在此僅以例示方式說明:網路扶輪社。
網路扶輪社的目的是在所有扶輪地區中,於公司、執行業務者和社區領導間推廣扶輪社,這些人因為沒有時間,而無法履行傳統的集會要求。
網路扶輪社和傳統扶輪社有何不同?
網路扶輪社和傳統扶輪社均遵循著相同的指導原則,唯一的不同是,規定的集會是在扶輪社網站線上舉辦。取代實際在排定時間親臨現場,社友們可於每日和每週的任何時刻參與集會。
此外,也不要忘記在新計畫推行時,加入扶輪社的新模式:衛星扶輪社、創新扶輪社、準社友、「企業」社員。
還有另一個問題 - 同時也是個奇妙的事實 - 那就是平均壽命延長而且健健康康!我現身說法。
扶輪社友也和非扶輪社友一樣,越來越長壽,越來越老當益壯。而這些年長的扶輪社友,也常常是出席率最好的;他們同時也是最為投入的扶輪社友。
因此他們很珍貴?
是的,但是他們常在退休之後,不再經歷處於職場中的變遷與繁忙時,就會漸漸感覺到,他們與社會變遷及其扶輪社的未來,不再那麼息息相關,也就是我之前所說明的。
實際上,打破集會的時間與模式,及慣性的時間,將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習慣和舒適度。但我感覺這卻也是未來的趨勢。
在古老的西歐,扶輪正如所有的服務性社團一樣,均面臨著存活的困難!扶輪之所以能夠維持足夠的社友總數,只因歸功於在印度和在哪裏的發展呢?…尤其是台灣
但既然您們已經在這方面做得這麼成功,我為什麼還和要您們說到社友總數呢?
有些數據是具有象徵意義的:
在這方面您們的國家臺灣是很好的典範,在10年之間社友成長了50%,而此似乎主要歸功於,您們始終如一地,貫徹著重於以前參加過扶輪計畫人士之策略,如扶輪青年服務團、扶輪社國際青少年交換學生,或以前的GSE團體研究交換計劃。
您們和他們保持聯繫,並致力輔導與他們有所連結的社團。
就全世界男女社友的比例而言,在1995年時,100位社友中只有5名是女性;今日女性社友的比例為20%。而在此方面,您們國家和貴扶輪地區都是可圈可點:在台灣女性的扶輪社友超過30%,貴扶輪地區則超過27%。
我再次重申,為了捍衛扶輪成為社會典範的重要目標,招募新社友勢在必行。
我從社會的動盪轉變開始談起,思考到許多新興職業由此而生。
在此見解之下,我覺得「1對1」計畫完全適合。一定必須定期招募新社友;
新社友的活力、新社友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新社友對社會的看法,和前人的經驗與智慧相得益彰地結合後,將可以成為成就事情的動力。
容我再次強調:招募新社友勢在必行,招募新社友是你我在座各位的重要責任。
謝謝各位!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