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有個媽媽問我:
「老師,現在孩子寫的造句都很奇怪,你都是怎麼教的呢?」
說來汗顏,在「教」的這個領域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其實有點兒心虛,
畢竟「教」是一門藝術,很難說個準,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
教法也會不一樣,於是我反問這個媽媽:
「您在教時,遇到什麼問題了嗎?」
原來孩子在語文課寫造句練習時,常被老師寫紅字,
不是語詞使用錯誤,就是語意不清,沒寫到重點,
所以媽媽很想了解老師在班上如何指導孩子寫造句,
還有--批改的標準是什麼?
其實,我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媽媽的疑惑,但我和她分享了我和孩子的對話。
有次,小毅坐在車上,看著窗外,指著外頭的東西要爸爸媽媽看,
他說:「爸爸你看!!」
爸爸回答:「看什麼?」
小毅說:「那個啊!」
爸爸當然沒看到「那個」,所以小毅很生氣,
覺得爸爸都沒有認真看(爸爸在開車,好嗎?),
嘴裡忍不住怪起爸爸來。
這下子,反倒惹火了爸爸,爸爸說:
「我怎麼知道『那個』是『哪個』?你也沒說要我看左邊還是右邊,
還有要看什麼東西,紅色還是綠色,大的還是小的,遠的還是近的,
你憑什麼亂生氣??」
我講完這個事情,問我問題的媽媽笑了,她明白問題所在,
原來,平常大人和小孩在對話時,就常常「言簡意賅」,
甚至孩子只說:「那個啊!」爸爸媽媽馬上就知道孩子要什麼,
於是就常常錯過了給孩子練習說話及描述的機會,
所以寫造句時,孩子當然寫不出長的句子,或完整語意的句子了。
平常我們就可以利用一些說話的小技巧及生活的事件來訓練孩子的語文能力,
讓孩子在陳述一個事件時,盡量讓他說詳細、講明白,
適時的追問,也可以幫孩子思考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或物品的內容,
生活時事、小故事,也能帶進成語教學。
(例如前陣子清明節,我就教了『慎終追遠』這個成語,
還說了很多關於掃墓的習俗。
結果很多孩子表示,他們從未參加過掃墓活動...)
生活當中有很多可以教的,我以前也曾教小柚子『火樹銀花』這個成語,
是利用國慶煙火到嘉義來施放的那一年教的。
我們站在屋頂上觀看國慶煙火時,我隨口就講了這個成語,
還講解給小柚子聽。後來小柚子隔天講給阿媽聽時,阿媽還嚇一跳,
想說三歲的小孩怎麼會那麼難的成語。
(知道是一回事,會用是一回事,三歲,知道就好了...)
現在我在班級中教學,也會很注意和孩子們的對話,
除了要讓他們懂之外,也不能太過兒語,偶爾穿插幾個成語,
說不定還能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
就這樣,我繼續用自己的方法教孩子,
而我也仍在「教」的路上繼續摸索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