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22 08:14:56| 人氣3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離幻即覺

 

知幻名正見,即離名正行,離幻名正覺,入幻名正度。

Photobucket

 

正見-知幻

問:何者是正見?答:知幻。

問:為何是幻?答:一切緣起假相、假名,畢竟空。

問:依何經為證?答:《心經》云:「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大般若經》總說:「一切法,畢竟空。」世尊於《金剛經》中向須菩提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惠能大師亦作見性之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亦有其他大乘經典為憑。

問:既然一切法畢竟空,為何《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而不說一切無為法,亦如夢幻泡影?」

答:一切法包括,有為法和無為法,故無為法亦是如夢幻泡影。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如化品中佛告須菩提:「一切法皆是化。於是法中,有聲聞法變化,有辟支佛法變化,有菩薩摩訶薩法變化,有諸佛法變化,有煩惱法變化,有業因緣法變化。以是因緣故,須菩提!一切法皆是化。」

復次,經文分明言:「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其義甚明,為人演說,豈可著相說法,故針對有為法而闡述,非羅什大師翻譯之過,而不直翻「一切法(包括有為法、無為法),如夢幻泡影。」

復次,眾生因著相,而產生自性妄執,如何從有生有滅緣起之相上,而悟入不生不滅之性空,故世尊要行者,應作如是觀;且於《阿含經》常教聲聞弟子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其目的,是要弟子明白諸法空相的實相,故特破有為法之生滅相。

問:經論常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真心、如來藏,為何今說,一切法畢竟空,連佛性都否認了?」

答:佛為度眾生,權巧說有,迷時說有此岸、彼岸,悟時彼此兩岸皆空,故法相是空,法性亦是空;妄心是空,真心亦是空;有為是空,無為亦是空;眾生是空,諸佛亦是空。因一切法究竟空,故無所得,故不執一切法;豈有不迷眾生,而悟後反迷佛性之理耶。

復次,佛說法前後無有矛盾,是眾生自起分別,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如化品中,佛告須菩提言:「若法無生無滅,是非變化。」須菩提言:「何等是不生不滅非變化?」佛言:「無誑相涅槃,是法非變化。」「世尊!如佛自說:諸法平等,非聲聞作,非辟支佛作,非諸菩薩摩訶薩作,非諸佛作,有佛無佛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云何言涅槃一法非如化?」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諸法平等,非聲聞所作,乃至性空即是涅槃。若新發意菩薩,聞是一切法皆畢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心則驚怖;為是新發意菩薩故,分別生滅者如化,不生滅者不如化。」佛怕初發心菩薩,一聞究竟之空理,而驚怖、懷疑,故權巧說「分別生滅者如化,不生滅者不如化。」為深入般若波羅蜜之菩薩,則說生滅法、不生滅法皆如幻如化之實相。

問:為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答:有生當體即空,有滅當體亦是空;污垢當體即空,清淨當體亦是空;增長當體即空,減少當體亦是空。一切法相之分別、對待,亦復如是。

復次,佛於《大品般若經》云:「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檀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慳心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尸羅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罪不罪不著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羼提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瞋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毗梨耶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身心精進不懈怠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禪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亂不味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般若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癡心故。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六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故,不來不去故;不施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進不怠故,不定不亂故,不智不愚故。」空豈有對待之理,其義甚明。

問:應知何幻?

答:人是幻,境是幻,法是幻。舉六祖禪法為例:「五蘊本空」是人幻,「六塵非有」是境幻,「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是法幻。再舉《金剛經》為證:「如來說有我者,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此是人幻;「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此是境幻;「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此是法幻。

復次,佛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云:「須菩提!譬如工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中,化作大眾於前,須食與食,須飲與飲,乃至種種所須盡給與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幻師實有眾生、有給與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如是化作轉輪聖王,種種具足,須食與食,須飲與飲,乃至種種所須盡給與之,雖有所施,實無所與。何以故?須菩提!諸法相如幻故。」

世尊說八正道,以正見為先,若無正見,何能正行。佛先說三法印,後說一實相印。三即一,一即三:諸行無常,與空相應;諸法無我,亦與空相應;涅槃寂靜,仍與空相應。幻之實相,即是空,故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行者當如是觀,以立正見。

正行-即離

問:云何正行?

答:無住生心。知諸相緣起幻化,自性本空,無一塵可染,無一物可得,無一法可說,無分別對待,離諸言語、文字等戲論,自然心無所住,念念清淨。《金剛經》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問:云何正觀?

答:知幻即是正觀。若不知幻,即有我在修之相,便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有我在觀照,便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常人著相修行,有我在修,即是執我為實;有所觀之境,即是執法為實。故六祖云「若言看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看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明此理,再也不會「夢幻虚華,何勞把捉。」

佛於《大品般若經》云:「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法不可得故,應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行處,不得般若波羅蜜,不得菩薩名,亦不得菩薩心,即是教菩薩摩訶薩。」

問:若不觀云何修行?

答:非不觀,只是不著。

問:如何不著?

答:六祖所教:「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我此法門,切莫作意起觀。八識種子,有善有惡,有正有邪,有淨有染,如恆河沙數不盡,故對治不了,降伏不止。緣熟種子便現行,念念有邪有正,若要強制阻止,反擾清淨之心,故《信心銘》云:「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問:那該如何?

答:念念無住。如《信心銘》云:「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切勿無端起知見,有見即是迷,故六祖云:「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正覺-離幻即覺

問:云何正覺?

答:離幻相即覺。總說,《金剛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反說,若不離此幻相,即不能覺,故經又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正說,見相不著假相,而無了知諸法空寂之實相,故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畢竟說,亦無實相可得,故經云:「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為如來度眾生,而設施假名實相。

正度-入幻度生

問:既然心、佛、眾生、一切法,皆是緣起的幻相,又何須度眾生?也無能度之諸佛、菩薩,所度九法界之眾生,及八萬四千法門。

答:覺者知幻,迷者不知;夢醒知假,夢中當真。眾生不知一切差別現象,皆因空中妄執分別而起,故於幻中做生死輪迴大夢,苦不堪言。故菩薩留惑潤生,忍而不證,因不忍眾生苦,故留一分無明入於幻中與眾生結緣,方能親近迷惑之眾生。

復次,《金剛經》云:「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眾生是緣起假名,其性本空,故無一眾生實滅度者。佛、菩薩亦是假名,其性本空,故經云:「實無有法,名為菩薩。」假「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問:法性本空,因何而有?

答:因憶想分別而有。《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佛云:「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中無明愛故,憶想分別,是明、是無明,墮有邊、無邊,失智慧明。失智慧明故,不見、不知色畢竟空無所有相,自生憶想分別而著,乃至識眾、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或聞善法,所謂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世間法,憶想分別著聖法亦如是。」凡夫認為有,故一切法皆有,所謂「此有故彼有」聖者了知畢竟空無所有相,故一切法空,所謂「此無故彼無」。

問:今後當如何修行?

答:《圓覺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若真了悟畢竟空義,方可當下頓悟見性,不假方便次第,直了成佛,六祖最後云「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各自努力!

 

 本文引自: http://zensoul.org/index/

台長: JAMES
人氣(3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佛學 |
此分類下一篇:疾病死亡之苦來臨時我們該怎麼辦?
此分類上一篇:法無定法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