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讀書會討論到關於單身女性的話題。記得在前陣子動腦雜誌有一個專題為現在女爵。這些女爵專指三十歲以上的單身女子。這些單身女子並不光只是單身就足夠構成女爵的條件,她還必須是某個專業職場擁有足夠影響力的管理階層以及在銀行存款中有豐厚的薪資或投資報酬使他們能過以優渥的生活品質。她們是名副其實的單身貴族。因為沒有家累的羈絆,也不必考慮家庭開銷的支出,更不必擔憂無法投資自身的生活品味有與他人有差異性的區分。在社會上擁有中高階層的名與利的女性的確成為後現代社會的指標之一。
日本的某個愛情小說家:指稱日本有許多敗犬女王。這些敗犬,並非為社會的淘汰者,往往都會是社會上政治,文化,經濟或學術中的佼佼者。指因為在愛情經營上挫折重重就被冠上一標籤:敗犬。這很明顯的是一種軟性的意識型態。社會上單身的女人或男人何其之多。可是女人成長到某一個年齡層之時,身旁的親戚朋友或知心好友都會善意的撮合單身的男女。假若女性拒絕這以結婚為主導的交互認識關係,總是會傳來不間段的緋言片片:這女生怪怪的ㄝ?她該不會是蕾絲邊吧?這真的對社會單身女子公平嗎?難道他們不能追求自己享受片面安穩的生活嗎?就一定得接受國家機器的束縛,好獲得機器中的零件們的團體認同嗎?我個人對如此的意識型態感受到不滿。
的確我有點偏女性主義。女性主義並非專專為女性所有。男人也應該給予支持。社會要保持安定的狀態,平息革命的聲響,就需要非專制化的軟性法條或文化習俗來約制或教化底層人民,不可衍生或背叛社會現狀的任何一絲絲的黃金歸條。老一輩的男女,就不斷的被這黃金般的文化教條給牢牢的釘死在名為社會文化的大樹之下。是一定會有改變的情況發生。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以及全球化跟地球村的蓬勃發展,活在地球上的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已經不再想遵循過去文化大樹之神給予人類的黃金法條,單身女子透過奢華的精品(luxury)來裝亮自己的自尊跟遮掩自己對於某方面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女性的精品行銷動腦雜誌推測會是下一波行銷趨勢。因為女人不再需要只單單倚靠男性出面花勞力去賺取金錢而養活全家。女性在教育的普及化之後更能夠做深入的思考進化,讓單身成為一種趨勢。
可是我又想到為什麼單身男性一直都不被視為消費的重點人物呢?難道是因為男性一直在消費市場上所供獻的金額不多,因此被忽略嗎?我不這樣認為。單身男性一般的消費品一般都以3C產品為主導市場,這類型的產品定位往往被歸納於冰冷,理性,反倒來說女性的消費品就會以裝飾品,化妝品為導向,而這類型被歸納於感性,熱情。難道男性的消費品因為有理性,冷酷的格調就不被視作未來的消費導向嗎?還是因為單身男生沒有社會標籤的壓力,反倒單身成為藉口,即使結婚後也不被限制購物興趣。但是女性在三十歲過後就必須承擔單身公害的指摘跟與論,巴不得快快結束單生生涯。但是這種逼迫女性在年輕時就必須背負家庭責任的不明文條文,什麼時候會結束?什麼時候會全體解構呢?
如果用後現代去探討單身女性的問題,單身女性的觀念裡,家庭觀或團體意識,慢慢被大眾媒體所侵略跟解構。後現代中討論是對現代(過去)有相對性的批評。後現代成為膚淺,個人,小眾區分的時代。換句話說,後現代中線性發展不再成為敘述事件的基本結構,而是跳脫性,隨意擷取性的把自身喜愛的元塑像拼圖般拼湊在一起。單身女性在消費方法上,並不如從前需要透過品牌廣告或是品牌故事逐一的去聽完或看完品牌所要傳達的含意或核心價值。她單純的只要他想要的,品牌核心價值的確很重要,但他們更想要品牌能使他們的生活充滿意義跟價值。為此,單身女性們的自我意識漲高,不光是聽從廣告她自言自語,更是要從每一則廣告中擷取她親身經歷中或個人偏愛得到共鳴的價值元素,之後再她的價值組成系統中,統整出每次消費該如何照亮,顯要或是炫耀性的消費價值。這是女性主義抬頭後,近幾年來的發現
女性主義抬頭,是好是壞,我並不清楚。也不需要去清楚界定是好或是壞。因為正負兩面都並存於每次的商業消費中。女性過於自我意識主張,對自我品牌迷戀或是嚴之抗拒都是企業會承擔的風險跟利益。我想可以繼續觀察單身女性在消費市場中,到底會有怎樣的行為出現。為什麼他們喜歡買高單價的商品?還是說單身女性只限於以上女性的條件:多金,高社經地位,未婚。社會大部分的單身女性都並不符合以上的條件,金字塔頂端不多人。即使如此,中階份子們還是會有偶發性的高單價消費行為。但是我也對單身男性消費趨勢有些興趣。單身男性們到底會不會去買感性,熱情的商品來裝扮自己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