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五根手指頭,長短原本就不一。就算是相同的父母,生出五個子女,父母對五個子女的愛心真能做到一視同仁嗎?那就未必見得了。或許,累劫累世結下的因緣原本就迥然不同,五個子女誰來報恩?誰來討債?終究說不準不是?
在我家,「偏心」就是個永遠有賣點的話題。
那晚,我剛自外地回家,老母與移工阿蒂有了如下對話:
「奶奶看到先生就高興,跟他說『我愛你』!」
「有嗎?有嗎?」
「有啊!有啊!奶奶都沒有跟大姊、二姊、三姊說我愛你!」
老母轉而向我妻告狀:「這個阿蒂,還真會抓我毛病,我會這樣嗎?」
偏偏老婆是個公道婆:「有啊!媽媽!以前學渝姊不是有教過妳,要學會跟兒女說我愛你?」
終於有點理虧:「喔!好像是喔,那麼,我下次也要跟其他幾個孩子說我愛你……」
好啦!一場家庭倫理短劇,終於散場。
在我家,類似的場景經常會上演,發動總攻擊的當然都是大姊。為了激活老母的腦細胞,大姊採取的是「攻心為上」的戰略,一句直指母親「偏心偏到太平洋」,當然就是一場舌戰最為嘹亮的號角聲。
母親年輕時脾氣暴躁,我往往就是讓她解氣的那頭無辜的羔羊,只要手中抓到任何武器(衣架、掃把、雞毛撢子、擀麵棍……)就會往我的身上劈。那時,其他幾個娘子軍,大概不會認為母親偏心,反倒為我叫屈吧?一直到我十五歲那年,因為盲腸炎引發腹膜炎,一連開了兩個大刀,幸運的沒被閻王爺接走,母親大概覺悟到再也生不出第二個兒子了,才開始政策大轉彎,正視起我的存在。
其實,母親對我的「偏心」,也是到了那個節骨眼,才讓我有了實質上的感受。例如,每天的便當菜,我的絕對有一隻滷雞腿(母親當時的藉口是我大病初癒,需要好好補一補),兩個姊姊想要參加畢業旅行,根本就是免談,我曾親眼目視大姊淚眼模糊的劈開她的存錢筒;但是輪到我時,我卻可以很快的得到母親的首肯,立即掏錢給我,讓我去學校繳費。我只要晚上十點沒有回家,母親就放心的鎖上大門,知道我一定是住在好朋友的家裡;但是大姊騎自行車去豐原看電影,只要超過十點進門,母親上前就是兩個耳光,大姊哭了一夜也哭腫了雙眼,隔天根本無法去上學。
在此之前,我曾經不經意的發現父親的偏心。
有天清晨,父親照例將便當盒放進兩個姊姊的書包裡,但是行動有點詭異,好像刻意在迴避我的注意,我不信邪,趁著父親轉身離開的空擋,立刻去翻查書包,居然發現父親偷偷將零用錢塞進兩個姊姊的書包裡;當場,我來了個爆哭,跑去跟母親告狀,記憶中,母親火速的息事寧人,立刻塞給我一張紅票子,我見好就收,背起自己的書包,出門上學。只不過,對我來說,那是個掃不掉的心頭陰影,我自此知道,原來老爸的心裡,女兒要比兒子吃香。
直到父親的晚年,有一回,我出國公幹大概近一個月沒有回台中探視兩位老人家;當我打開台中住家的大門,坐在面對大門沙發上的老父一見到我,竟然脫口而出的說了聲「啊呀!真是望穿秋水啊!」一旁的二姊故作驚訝的大聲回道,原來兒子在老爸的心目中還是很重要啊!也就在那一刻,記憶中,父親偏心的那記鑿痕,才算是正式自我的腦海中抹消掉。
有一回,與已故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正中先生,以及他的胞弟王正方導演聊天,聽到了一則有趣的故事。正中院士從小就是學霸,建中畢業就直升台大。有一回,還在讀中學的正中,捧著第一名的成績單回家獻寶,王爸爸只是冷冷地說道:「有什麼好神氣的?充其量只是個考試機器!」此話對正中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偏心的父親怎麼看弟弟正方,就怎麼的歡喜,就算考了班上末段的分數,父親也都慈眉善目的摸摸弟弟的頭,鼓勵他再加油。
父親對弟弟正方的過於偏心,成為哥哥正中心頭非常大的創傷。數十年過後,老父過世,老母親搬去美國與正中同住,某天晚飯中,不知為何,話題又轉到父親對弟弟的偏心這件事。母親數十年來,慣常以一句「你們都是爸爸親生的,爸爸怎麼會特別對誰偏心?全都一個樣……」來打發正中;可是那晚的劇本忽然改寫了,老母親居然改口道:「是啊!我私下跟你爸爸說了多少次,要他不要偏心偏得太過火,可是他總是不聽……」沒想到,母親首次的如實告白,居然讓正中先生當場嚎啕大哭,將他累積了數十年的委屈,翻江倒海的藉由眼淚全都傾倒出來,把老母親嚇得當場傻住了。不過,也因為母親承認父親的偏心,成了療傷止痛的特效藥,這一哭,將正中心中的塊壘全都清洗了個乾乾淨淨,讓正中的心裡再也沒有任何疙瘩了。
如今,家父早已大去十年,母親九十,還能與我住在一起,朋友們都說我到了這歲數,還有媽媽好叫,真有福氣。去年,老母差點出了大事,幸好救了回來,逐漸康復的母親,叫了大姊幾次來家裡共商大計,大姊心中有數,硬是不應,母親只好單獨找我,談論她的後事。如今,台中的透天厝,是父母留下的唯一資產,一直是大妹妹陪同兩位老人家住著。母親說,父親在世時,曾經一度考慮要將房子過戶到我的名下,等到代書要來了,父親又遲疑了,推說過一陣再說,母親言下有責怪父親之意。我卻是立刻讀懂了父親當時的心境,他畢竟會擔心,如果是我名下,哪天我若是賣了,他的三女兒到何處去住?
偏心,就算是偏到太平洋,又能如何?貫穿美國,越過大西洋,一圈過後,還是會回到原點不是?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無論父母偏心的是自己,或是其他兄弟姊妹,還是做好為人子女的本分,珍惜這一世的親子之緣,好好感恩雙親的生養之恩,應該才是正途吧?
(本文刊於2022/09/09人間福報副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