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24 11:20:15| 人氣5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化部《閱讀時光》系列好戲《行走的樹》播映時間新表

經典入戲  文學發聲

經典文學是好幾個世代的共同回憶,文化部鼓勵全民閱讀,特別邀請王小棣導演籌拍《閱讀時光》系列高畫質戲劇影片,透過影像為文學發聲;包括文學前輩楊逵《送報伕》在內的十部雋永經典文學,透過各具風格的影像敘事,重現於螢光幕上,值得各界期待。 

文學是創作的源頭,《閱讀時光》的導演、主角都是閱讀大使,用戲劇方式勾引民眾對文學的好奇,進而回過頭把經典原著找來仔細閱讀。《閱讀時光》每部作品都不容錯過,感謝所有參與製作演出劇組成員的用心努力,為百年來的臺灣文學留下美麗身影。

《行走的樹》播映時間新表 

4.19(日)10.00─國家地理頻道

4.26(日)23.00─MOD星衛娛樂094台

5.2. 22.00─台視

6.1923.30公視

5.3(日)14.00─台南 「台灣文學館」放映並與導演王小棣座談
 

故事大綱
為什麼人類的視覺總維持一個穩定的水平和一定的透視比例?因為我們生理上就無法承受持續的扭曲和變異。
老魏是一個有任務的人,他來台灣有任務,所以他必須溶入,再設防;他必須人面廣,但心思緊;他必須赴湯蹈火,又漫天撒謊;他必須相信自己,以免世界全面崩潰……
這樣一個生命的年輪;變成了一個單純台灣女孩的命盤,阿月遇到了老魏,時代的故事一刀一劃刻在她的青春歲月。
季季
本名李瑞月,台灣省雲林縣人,一九四四年生。一九六三年省立虎尾女中畢業,放棄大學聯考參加救國團文藝寫作研究隊,獲小說組比賽冠軍。一九六四年三月開始專業寫作,六月成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專業寫作十四年。一九八八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作家。一九七八年進入新聞界服務。曾任聯合報副刊組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二○○五年二月自中國時報退休後,曾任《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國立政治大學「文學創作坊」教師、蘆荻社區大學「環島文學列車」講師。現為專業作家。 
出版小說《屬於十七歲的》、《異鄉之死》、《月亮的背面》;散文《夜歌》、《攝氏20 — 25度》、《寫給你的故事》、《行走的樹》;傳記《我的姊姊張愛玲》(與張子靜合著)、《奇緣此生顧正秋》等二十冊。主編時報文學獎作品集;民國六十五年、六十八年、七十五年、七十六年年度小說選(爾雅版)、九十七年小說選(九歌版);一九八二台灣散文選(前衛版)及《紙上風雲高信疆》等十餘冊。
作者自序
去年12月接到小棣導演的電話,非常意外與感動。《行走的樹》是2005年9月起在《印刻文學生活誌》連載的專欄。如今改拍電視劇,我想把2006年11月出版時在自序〈向傷痕告別〉中的一段話,再次與讀者分享。
——在《印刻文學生活誌》撰寫這個系列專欄的一年中,往事紛擾糾結,身心備受煎熬,常常在電腦之前俯案痛哭。我哭的是一個被扭曲的時代;在那時代的行進中被扭曲的人性,以及被扭曲了的愛,被扭曲了的理想。曾經在那個時代同行的年輕生命:涉及「台灣民主聯盟」案的「首謀」、畫家吳耀忠,以及中輟的醫科生陳述孔(單槓),早已走完了灰暗的人生。涉及「密告」的楊蔚,也在二00四年病逝異邦。作為聯盟精神領袖的陳映真,則在十月中旬傳來在北京二度中風的消息!
我也痛哭被「民主台灣聯盟」案牽累的、傷痕纍纍的自己;在淚眼中目送我年輕無知的生命遠去,並且看見當下的自己,血脈裡猶有熱情未熄。
關於導演
王小棣
電影界很有魅力的"老師"導演。他熱情幽默,重視電影的社會溝通功能大於藝術表現。三十年來他從未間斷的創作電影、電視、記綠片、舞台劇,並且號召青年電影工作者成立了電影創作聯盟TOFU,投入影視工作以來獲獎無數。2014年獲頒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同年並以電視劇《刺蝟男孩》獲得金鐘獎最佳戲劇獎、最佳編劇獎。
導演的話
是不是說苦難就算將人擊倒、打碎,甚或使之失語、麻痺,行屍走肉木然行走之間,仍然有木心的印記絲絲入魂呢?
其實很想邀請大家看完原著來說說作者取這本書名的道理。我之所以斗膽爭取拍攝這篇作品,也是想表達心裡的敬意吧,季季女士的這個作品怎麼看都不只是書架上的一本書,反倒有點像泰雅族古老傳統記事的繩結。
血跡、體味、汗水、手印交織其中,撫之猶存……

故事大綱

為什麼人類的視覺總維持一個穩定的水平和一定的透視比例?因為我們生理上就無法承受持續的扭曲和變異。老魏是一個有任務的人,他來台灣有任務,所以他必須溶入,再設防;他必須人面廣,但心思緊;他必須赴湯蹈火,又漫天撒謊;他必須相信自己,以免世界全面崩潰……這樣一個生命的年輪;變成了一個單純台灣女孩的命盤,阿月遇到了老魏,時代的故事一刀一劃刻在她的青春歲月。

關於原著作者

季季本名李瑞月,台灣省雲林縣人,一九四四年生。一九六三年省立虎尾女中畢業,放棄大學聯考參加救國團文藝寫作研究隊,獲小說組比賽冠軍。一九六四年三月開始專業寫作,六月成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專業寫作十四年。一九八八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作家。一九七八年進入新聞界服務。曾任聯合報副刊組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二○○五年二月自中國時報退休後,曾任《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國立政治大學「文學創作坊」教師、蘆荻社區大學「環島文學列車」講師。現為專業作家。 出版小說《屬於十七歲的》、《異鄉之死》、《月亮的背面》;散文《夜歌》、《攝氏20 — 25度》、《寫給你的故事》、《行走的樹》;傳記《我的姊姊張愛玲》(與張子靜合著)、《奇緣此生顧正秋》等二十冊。主編時報文學獎作品集;民國六十五年、六十八年、七十五年、七十六年年度小說選(爾雅版)、九十七年小說選(九歌版);一九八二台灣散文選(前衛版)及《紙上風雲高信疆》等十餘冊。

作者自序

去年12月接到小棣導演的電話,非常意外與感動。《行走的樹》是2005年9月起在《印刻文學生活誌》連載的專欄。如今改拍電視劇,我想把2006年11月出版時在自序〈向傷痕告別〉中的一段話,再次與讀者分享。——在《印刻文學生活誌》撰寫這個系列專欄的一年中,往事紛擾糾結,身心備受煎熬,常常在電腦之前俯案痛哭。我哭的是一個被扭曲的時代;在那時代的行進中被扭曲的人性,以及被扭曲了的愛,被扭曲了的理想。曾經在那個時代同行的年輕生命:涉及「台灣民主聯盟」案的「首謀」、畫家吳耀忠,以及中輟的醫科生陳述孔(單槓),早已走完了灰暗的人生。涉及「密告」的楊蔚,也在二00四年病逝異邦。作為聯盟精神領袖的陳映真,則在十月中旬傳來在北京二度中風的消息!我也痛哭被「民主台灣聯盟」案牽累的、傷痕纍纍的自己;在淚眼中目送我年輕無知的生命遠去,並且看見當下的自己,血脈裡猶有熱情未熄。

關於導演王小棣

電影界很有魅力的"老師"導演。他熱情幽默,重視電影的社會溝通功能大於藝術表現。三十年來他從未間斷的創作電影、電視、記綠片、舞台劇,並且號召青年電影工作者成立了電影創作聯盟TOFU,投入影視工作以來獲獎無數。2014年獲頒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同年並以電視劇《刺蝟男孩》獲得金鐘獎最佳戲劇獎、最佳編劇獎。

導演的話

是不是說苦難就算將人擊倒、打碎,甚或使之失語、麻痺,行屍走肉木然行走之間,仍然有木心的印記絲絲入魂呢?其實很想邀請大家看完原著來說說作者取這本書名的道理。我之所以斗膽爭取拍攝這篇作品,也是想表達心裡的敬意吧,季季女士的這個作品怎麼看都不只是書架上的一本書,反倒有點像泰雅族古老傳統記事的繩結。血跡、體味、汗水、手印交織其中,撫之猶存……


媒體報導

季季「行走的樹」 勾來超強臨演團

2015-04-24 02:59:55 聯合報 記者楊起鳳╱台北報導

最近有一群超強臨時演員團,但背景來頭卻很大,全是得過金鐘獎、金馬獎的導演、編劇,包括有王明台、安哲毅、張可欣、詹傑、陳玉勳及客串演出電影「念念」的瞿友寧。台視、國家地理頻道「閱讀時光」系列之「行走的樹」是作家季季書寫真實經歷作品,她十幾歲就北上進入藝文圈,經常與當時60年代的文人作家朱西甯、劉慕沙夫妻及林懷民、林海音等人相聚。擔任監製的王小棣難題來了,到哪找一群有內涵且才氣縱橫的文人呢?「我就看看身邊這群年輕導演、編劇們,就是他們了!」王小棣一句話,季季老師筆下文人聚會的那一場戲,意外形成台灣年輕導演組成的超強臨演團。而扮演男主角「老魏」(原名「楊蔚」)的是2013年金鐘大贏家「含苞欲墜的每一天」導演王明台。

對於王小棣點名他扮演「老魏」,王明台笑說:「可能是老師看我像王八蛋、渾蛋,又常常在片場罵人,所以覺得適合吧,但我其實並不愛演!」
王小棣笑說,他執導「大醫院小醫師」時,王明台是編劇兼副導演,請他兼職「心臟外科張總」一角,戲裡表情猙獰罵小醫師,「他演得實在太好了!」
另外以「我在墾丁天氣晴」、「刺蝟男孩」編劇張可欣、詹傑也分別客串年輕時的瓊瑤、林懷民,「刺蝟男孩」導演安哲毅也軋一角

 

台長: 閱寫協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