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24 00:00:00| 人氣2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育心.教養情】 信奉理論 VS.使用理論 ◎郭玉霞

 

 

施主任在一所國中擔任教務主任。記得剛當主任時,開學之際,她發一些表格給老師們填寫,過些天,在回收時,有些老師說表格掉了,有些說忘了寫,收了幾天,就是收不齊,讓她無法向校長交代。

有一天,校長找施主任問表格的事處理得如何,她不禁心生憤怒,脫口而出:「校長,這些老師怎麼和學生一樣,要他們交表格,不是掉了,就是忘了,叫我怎麼做事?」

校長聽了,和顏悅色的說:「這是難免的事,老師們忙嘛,多收幾次就好了。妳要多體諒他們,不要太苛責他們,這樣以後才好做事。」

校長這句話一說,讓施主任更加地生氣:「校長,你不但沒有責怪他們,反而說我要求太多,我就知道,是我做得不夠好,他們才會這樣,校長這讓我……」施主任說到最後,竟然哽咽了。

校長和施主任認識多年,深知她完美主義的個性,和緩的說:「施主任,妳不是經常說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嗎?但我看妳只要一有事情不順心,就會責怪自己,又會苛責他人,妳是『嚴以律己,又嚴以待人』,妳如果無法對自己稍稍寬容的話,是無法寬容別人的。」

施主任聽了這番話,低著頭想了很久,終於點頭認同校長所說的話。

從行為科學的觀點來看,人們在採取行動時,背後都有自己的行動理論。這些理論就例如:在甲情境中,若要達到乙的結果,便要做行動丙。

人們的行動理論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信奉理論(espoused theory)與使用理論(theory-in-use)。信奉理論指的是人們宣稱自己所遵行的理論,使用理論指的是由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可推論出來的理論(註)。

在上述的實例當中,施主任的信奉理論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是她實際所採用的理論卻是「嚴以律己,嚴以待人」,這兩個理論之間有落差。這種言行不一致的情況相當普遍,「言行不一致」似乎也是多數人的「使用理論」。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經驗,是參加一個為老師辦的研習,我是學員之一。課程進行到一半,講師在台上正好講到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台下的學員忍不住和旁邊的學員聊起自己的看法,嗡嗡的聲音有些吵雜,於是台上的講師把音量又放大了些,學員們正講到興頭上,不想停止。

就這樣過了五分鐘,講師終於忍不住生氣的說:「同學們,上課不要講話!」聽到這句話的學員,本身也都是老師,察覺到這是一句聽起來很熟悉的話,紛紛住了口。講師繼續說:「你們在台下講得這麼大聲,我的聲音怎麼比得過你們,到底你們是老師還是我是老師?」台下一片安靜,學員們都低下頭來,顯得不好意思。「上課不要講話!」其實是老師們常常講的話,但是在自己當學生時,卻是無法做到,成了信奉理論。

信奉理論與使用理論兩者之間,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人們能知道自己的信奉理論,但是不一定覺察得到自己的使用理論,有時反而是旁觀者清,看得比較明白。所以,人們如果能多在行動的過程中或行動之後反省,就可能漸漸了解自己的使用理論。

身為老師或是父母的人,想想看,有哪些事是你經常說的(這是你的信奉理論),對於這些事,你在實際生活中是否做到(這是你的使用理論)?例如:如果你教孩子要尊重他人,你是否尊重他們呢?是否尊重弱勢的人呢?

我們通常不喜歡言行不一致的人,孩子們也會討厭「光說不做」的「大人」。如果你還沒做到「言行一致」,可以在生活中,用反省的方法實踐,讓它成為你的使用理論。「言行一致」會是大人們最好的身教!



註:《行動科學》(Action Science),C. Argyris, R. Putnam, & D. M. Smith 原著,夏林清譯(2000)台北市:遠流。

作者:郭玉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

 

2012/04/27人間福報.家庭版】

 

 

台長: 閱寫協會
人氣(2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親子‧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黛媽咪幸福花園】拜託,不要再比啦!◎汪詠黛
此分類上一篇:【教育心.教養情】獨立與扶持之間 ◎郭玉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