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下,本學期南港社區大學公民新聞社很榮幸的可以與「臺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合作,藉由輕鬆的演講方式,讓學員在聆聽好書的精彩內容,以及他人的真實體驗中,歡喜閱讀,並觸發生活書寫的靈感,讓身心靈更美好,才能閱讀‧悅讀‧越幸福!
於課程結束後,公民新聞社社員對於本次合作課程相當感動,的確,誠如臺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核心宗旨所說的:每位女人都是一本雋永的好書,值得閱讀,更值得書寫;只要撥給自己一點時間,用真心、放真情,加上一點勤快,輕鬆閱讀、自在寫作,一點都不困難;閱讀所激發出來的學習火花,往往在您意想不到的生活片刻中靈光乍現,天外飛來一筆,那些感觸與感動,你將不自覺的發出會心的一笑。
有鑑於這次合作的珍貴機緣,特別專訪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總幹事廖淑華女士,期待讓更多伙伴能夠參與閱讀的饗宴。
一、愛書的人進入書局都像蜜蜂般在尋覓屬於自己的書香,且於書店的小角落中玩味書中的小世界。老師對想像中書局的意象是甚麼樣子?或是令老師記憶最深刻的書店是哪一家?而在在網路書店林立的時代中,傳統書店是否式微了嗎?
印象最深刻是小時候去的漫畫店。有次媽媽派我去農會儲蓄部辦事,辦好事我就溜進漫畫店看漫畫,這一看根本忘了時間。媽媽從農會一路找,最後在漫畫店找到我,當然免不了吃一盤「竹筍炒肉絲」,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書店。你看國際書展什麼館最受青少年歡迎?絕對不是文學類區,而是漫畫書區!每次都有同人誌扮成書中人物,還有國外知名漫畫家舉辦簽書會,漫畫館大排長龍。現在談到書店,大家熟悉的金石堂、誠品等,就好像傳統書店卻是用比較精緻現代化的賣場陳列,書店應該不至於式微或被淘汰,它只是換個面貌存在。出版業市場蕭條倒是有,尤其是純文學類。 二、寫作是聆聽、閱讀並將生命中的感動透過文字語言將感動的瞬間再現,是否可以談談老師的寫作歷程或是人文的價值?
一個家庭如果說有一個書香環境去養成,對小孩子就像播一點種子灑在腦袋裏面。我跟哥哥姊姊年齡相差得比較遠,小學在家時,兄姊都已進社會跟大學。那時後我附庸風雅囫圇吞棗地讀兄姐的書,似懂非懂;在國中也會拿哥哥的哲學書來看,像是叔本華、卡繆屬於比較哲理的東西,其實當時根本看不懂,可是有些東西真有如種子播灑入田,慢慢萌發,比方說《咆哮山莊》、《簡愛》、《小婦人》等,那時養成閱讀的習慣之後轉化成喜好。比方說我們上兩堂閱讀課,第一堂課也許會摸不著方向無所適從,在第二堂課你就會依著老師帶領的模式,自然而然走上這路來,而且開始覺得兩旁的花花草草是很漂亮的,那就是一種內行的欣賞。
三、請老師分享「閱讀」與「寫作」方面的經驗。
精細的閱讀是可以培養一個閱讀的美食家,我說的美食家指的是一個很精闢的閱讀者;寫作方面並不一定能每個人都訓練成很好的寫手,寧願鼓勵大家多閱讀,從閱讀中將感動的瞬間再現,像廖鴻基寫的<阿嬤>,作者在寫阿嬤的當時,或許他無法以言語告訴其他人他的心境,但卻能藉由文字與讀者溝通;舉一個例子,有一位作家前輩-季季女士,高中畢業後有段時間賦閒在家,鄰居問她,妳一天到晚寫寫寫,都在寫什麼?季季心裡有一個OS:「如果說的出來,我就不必用寫的啦。」所以,有時候一些生活上或感觸上,不欲言說或不便於言說,這時候唯有用文字去表達,無聲勝有聲,最為貼切。閱讀一篇作品是一種情感的再現,透過文字跟著作者走一遭,不只有文字表面,而且是走入作者心裹面去探索,所以說閱讀好不好玩、有不有趣! 、精不精彩;有時面對一篇很好的作品,讀完後或許有一些感覺你也變成無法言說,你也只能去體會。
|
寫作的心路歷程
我相信喜歡寫作的人一定也喜歡閱讀。每個人寫作歷程除了在學時老師規定的寫作課之外,可能自己平時就喜歡寫寫,投稿校刊或是將心裏話寫在日記,幾乎是每一個走過文藝青年階段的路程,我也和大家一樣。真正想寫作是在七、八年前,也是慢慢去摸索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然後慢慢的去修正自己的文字,也就是多讀多寫吧。在生活上不需汲汲營營之後,就會想到精神層面的東西,2004年我才真正坐下來靜下心開始寫作。起初寫家鄉的事情比較多,我出生在雲林縣斗南鎮,斗南鎮有一個很好聽的舊名,平埔族語叫「他里霧」,意思是「蒼茫的草原」;所以我也用「他里霧」為筆名寫過一些文章。這題材裏面常常寫到家鄉風土民情及自已家思念的味道,思鄉的味道一定會寫到美食。在我們認知上,自己家的某一樣口味我們都會認為是美食。從生活書寫開始,就像我外婆做的糯米卷,我認為那是別人都沒辦法做出那個好滋味,從六百字、八百字慢慢去寫生活上的東西,可能一開始你會去寫比較表面的,寫這東西怎麼做、如何好吃,慢慢的會去延伸食物背後的意義,一般會有思鄉、思念親人的情懷,也可能會去寫回想當時的那一種享受滋味的時空之下的心情,可能也會去寫到說我有沒有留給我們下一代一種美妙讓他們難以忘記的滋味,等到他們有一天去吃到或看到東西時,能夠想起「我媽媽就是這樣偉大」,「我阿嬤曾經有過這樣的味道」,「這味道是我難忘的、思念的味道」。
四、請老師用幾句簡短的話來鼓勵南港社大的朋友來書寫生活並徜徉於文學的場域中。多讀、多寫
閱讀一篇文章,深度了解文章的架構、文字及意涵。每位讀者從文章所能體會到的多寡,或是怎麼去解讀,往往不會一樣;甚至一個讀者去演繹這個作者的意思的時候,假設這個作者在場,我也曾經碰到作者說:「啊?你讀來是這樣嗎?我原本沒有這個意思!」藉由文字,作者與讀者因而有了某種微妙的互動。
拿出「終身學習」的熱情,想要寫出一點東西沒有想像中的困難,絕對是可以達到的。閱讀與書寫是可以並進的。(公民記者楊昇喜、鄧黃銀蓮報導)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