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
--孔子也會同意週休二日
時間過得很快,一下下就進入九十年代,很多觀念,對人生的看法,從沒想到竟會在默默之中改變,七十八年去「黃鶴樓」遊覽時,管電梯那位先生說:「快!快五點了,我就要下班了,慢點電梯就要關門了。」當時好像想著:「怪不得大陸經濟成長會這麼慢,每個人都這麼守時,說下班就下班,也不管外面還有沒有旅客,怪不得錢會沒得賺?」在台灣開始隔週休二日時,我也開始煩惱經濟是否會衰退、是否會崩潰?沒想到那是多餘的困擾,老神在在的過了這幾年、竟沒感覺到什麼是隔週休二日,嘿!星期六、日都放假了,哦!現在才想到,那是因為星期六學生仍然排有自修課、老師也要來校上課,啊!想起北港還是鄉下學校嘛!一點週休二日的感覺都沒有,其實那位偉大的立法委員在質詢教育部部長說:「週休二日後,有部分教師反應,課程都上不完,宜縮短寒暑假日數,來補救學習進度。」時,我們這位學者部長竟同意詳加研究縮短,哇!我看啊!為什麼要週休二日,意義何在?似乎還要詳加研究,看看對岸早已週休不知有多少年了,實施這方案到底會出現什麼問題?實施前理應詳加研究、規範和避免,不論美國或中國大陸,人家都已遭遇過而加以解決了,為什麼我們都不會去取經研究,隨隨便便就貽笑大方了。
熊衛先生曾經為醫生宣判死刑,以無藥可救了,在一個機會中跟人學打起太極拳來,或許正因為來日無多的因素,讓他醉心於太極拳中,反正早晚要死了,管它什麼是浪費時光,打拳是否有什麼什麼用,也不再去思考,只是有些招式、口訣不容易體會,打來老覺不順暢,或許由於本身體質在多病下顯得相當軟弱無力,思想似乎被困在深山叢林中,只能悠游書在中,去尋找衝突所在,看遍各家拳經,最後竟停留在老子、莊子上,老莊哲學忽然給了熊衛先生意想不到的智慧,因此熊先生開創了「太極導引」神奇的境界。天下雜誌康健(for a better life COMMCN HEALTH) 2001.04出版在第十四頁中由許芳菊小姐撰文介紹了此一傳奇。事實上,七十八年個人因車禍住院二十六天,返校上班的第一天就將所有醫生開的一月份的藥丟進垃圾桶,而當年的暑假毅然決然的辭去兼行政工作,此期間個人在徬徨中經過左衝右突的掙扎,很固執的發誓決不再回醫院做追蹤檢查,但在學校同仁吳豐凱老師說好說壞的鼓吹下,成為他在北港高中唯一的山友(後來在無意中聽來,原來他是台中明道中學的登山健將,當年因為登山姻緣,才能結識朱秀莉老師,成為夫婦後竟登山也絕響了,因此自他轉到北港高中這麼偏僻的鄉下來,感覺到相當寂寞,執意要找位山友陪他一起登山,好不容易看到我車禍後,辭去兼行政工作,已無雜務纏身,但顯然心情在掙扎痛苦中,終於有機可乘,黏在身旁說登山的好處怎樣怎樣,他絕沒想到會這麼容易就答應跟他去登大壩群峰,從此就愛上山了。)
十幾年來的登山過程中,漸漸體會登山絕對要慢,把身體空下來,這個「空」很難解釋,憑感受、觀想,使陽光、空氣滲透進身來,走在山的小徑中要心存感激,身體在一步一步中慢慢直接旋轉起來,一時間肩膀和手臂,彷如有一道輕柔的水輕輕流過,一股從未經驗過的鬆軟舒暢來自內心深處,或許「用意不用力」
吧!登山行進中必須調整呼吸,步伐在調息、伸展中使身體的空間增大、使身體逐漸鬆軟下來,毫無所求,有時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只覺得雙腿有如兩隻蝴蝶互相吸引、上下左右翻飛,那時到底是「莊周夢蝴蝶,亦或蝴蝶夢莊周?」
合乎自然規則的走動,就是讓身體做走動換腳方式像水一樣的柔軟,五臟六腑全都在運動,全身平常動不到的地方也能動到。「慢」的功夫在時間優緩中,打開身體的空間,釋放出平日的緊張、焦慮甚至壓抑身體的穢氣,讓人安靜下來,讓身體鬆柔,破除狹隘的觀念,開放心胸界線,與宇宙萬物同存,尋找的過程去發現很多變化旋轉的空間,肢體就可以更自由的運動,此時肢體放得下,心也放得下,我就是我,所以登山是自在的,將體外的空氣慢慢導引進來,身體裡面的脈絡就會和外面的磁場相呼應,那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說來可憐,凡是四、五十歲的那一輩人類只知道要「打拼」的工作,從來都沒想到該如何休假?當然也不知到要有所謂的週休二日,開玩笑的說目前有一些長官別說要週休二日了,就連行政院張院長也強調怎會有紅酒部長?他們根本不知撲克牌為何物?纏身的公務忙都忙死了,那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看的,終究拼命、不敢休息的加班工作,雖然能像韓愈在其大作「進學解」中所說的「業精於勤荒於嬉」,但是你會發覺容易就筋疲力竭、應有的「創意」竟不知所終,甚至失去了本身具有的光采和彈性。登山或許是吃力的活動,然在爬坡中能忘記圍繞在身邊的煩惱事件,雖然煩惱仍然存在,依然必須解決,然而在登山中有無盡的視野展現在眼前,開闊你寬廣的胸襟,無形中你就學會了放鬆和休息,知道休閒和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你應也會體會登山可以放鬆工作所帶來的緊張,很多家庭醫師一直在煽動登山能活絡腦細胞;能新鮮神經組織,去強化應變外界環境不斷變動的適應能力,請問你相信嗎?那也就是說現在的週休二日重點是在:「能不能在休閒和工作中取得一個平衡點?」現在最無法接受的是這一代的年輕人只會玩?不讀書,甚至不會去思考未來的前途,有的人說:「聰明的學生只會思考而不會唸書,而愚笨的學生只會苦讀,從不讀書,至於建中、北一女的學生才知道讀書也知道去玩?」一般學生功課不佳,會找藉口說讀書幹什麼?躲到咖啡網站去玩它一整天、一整夜,自尋一個理想的天地,因此想擁有一個愉快適切的生活,就必須從工作與休閒中去尋找出心目中的平衡點,這一個平衡點也必須自認為好玩的、有趣的自然想去做的完全是自發性的一件事。
孔子於雍也第六篇二十三章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仁者靜,知者動,仁者壽。」朱熹論語集註說:「知者達於事理而遇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山之為人喜愛理由於此,事實上登山除了沿途樹蔭遮天,走起來爽身舒適;霧氣瀰人,圍繞身旁四周,享受森林浴的洗禮,孔子會喜愛穩重的山多少是因為登山時會思考好多問題,有人說登山如做人一樣,必須抓住大原則、大方向,孔子又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很多山友都知道台灣五百公尺的山地約佔45.2,被開發為遊樂區越來越多,想找出一個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地區,只有往高山去了,生長在目前的台灣,每個人內心最渴望的大自然、最飢渴的自然之美,只剩下「陽光」及山岳了。山岳所呈現出來的永恆,維繫著自然和人類的心靈,於是登山竟成為週休二日最佳去處,之後為了登山安全,人類又開始研究氣候之演變、特有之動植物、登山常見傷害之處理、地圖與導航,研究越是精深,終究一個人研究或信仰到了登峰造極的時候都會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地步。從個人跌入「登山」的漩渦中後,及醉心於登山行程,原則每月登一座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岳,目前臉色散發出光采,其實那是發自心中的,而最近由於週休二日的實施,笨港登山社已決定每月登山二座,有時要探山路,計畫行程;有時率隊登山,注意山友之安全,忙是忙了一點,然而生活儉樸,減少甚多的應酬,喝酒的機會相對減少,去KTV唱歌的樂趣也相對的在消失中,所有快樂也在簡單中。除了輔導自己的休閒生活外,學生也常常提出問題:「導的!有沒有規劃退休?有沒有規劃休閒活動?」諸如此類問題,有時簡直令人驚心動魄;有時也會使自己相當慚愧,說來目前的生活,尤其是登山活動,都是在接到嘉義縣登山協會寄來的活動預告表,再配合自己的休閒時間才決定的,但那只是自己的行程,至於學生的活動,則完全由學生在班會提出的建議,經由學生討論通過後,導師再以自己的經驗,提出兩座山由學生自由決定,當然是郊山,原則是全體學生都可攻頂的,雖容易但一定要學生們走來筋疲力盡的(才有成就感),而且決定後全班立即分成四小組,選出小組長,午餐自備,交代必須攜帶的物品:雨衣、礦泉水、零食(巧克力、口香糖、個人喜歡的糖果)、營養午餐、帽子、禦寒衣物、多汁水果、普拿疼等藥物。學生每人繳交一張家長同意書,辦理登山安全保險,醫療保險,同時去找與本校有往來的遊覽汽車公司,因為已經是高中同學了,稍做交代,導師只是為學生們之仲介有爭議的問題;只是為學生們解決困擾在心中的雜事,所有的一切,比如行走不可開玩笑,一定要注意安全,同學之間也不要隨便開玩笑,雖然不禁止搞笑,說說笑笑是可以的,但不可打來打去,總之安全與否全賴同學的互相照顧,古人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既然有緣同出共遊,大家要把握同學相親相愛的友情,在近五年內的登山郊遊活動中,發覺同學在回家後,都比較懂事,懂得自行讀書,似乎都已長大了,家長也相當滿意,這也是我一直想讓學生自動提出登山的建議的原因,何況自從週休二日實施以來,常聽學生說:「週休二日在家有夠無聊的。」怎樣輔導學生善用週休二日的假期,應該是現代導師的重要任務吧!這大概也是國家一定要實施週休二日的用意吧!
如此週休二日,個人想著:孔子應該也會贊成的、也會同意的,如此他才有機會實施機會教育,辦理各項室外活動,啊!搞不好也把孔子培訓為登山高手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