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05年的一項統計,在眾多的離婚原因中,性格不合占49.2%,經濟問題占14.9%,兩者加起來超過50%(64.1%)。
現在,由於經濟問題而離?的夫婦越來越多了。如今的人們不像我們的父輩那樣,甘願放棄自己的人生、犧牲自己的一切,為孩子而忍耐、奉獻一輩子。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孩子的人生固然重要,但自己的人生也是很寶貴的。雖然有錢不一定就能享受幸福的婚姻,但如果只有愛情,沒有金錢,婚姻生活也不可能幸福。
結婚前,你會覺得兩個人只要能一起生活,那些周圍人極力反對的理由——男方缺乏能力、夫家需要贍養的人口多等都完全能夠接受。一旦結了婚,這一切都會變成殘酷的現實問題擺在你的面前。如果經濟窘迫,每天為生計擔憂,日久天長,再深摯的愛情恐怕也會消磨領盡。伴隨著無法忍受的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婚姻或許真的會走到盡頭。
因愛而結婚的J
J大學一畢業就結了婚。結婚時她25歲,丈夫是同系的學長。大二那年認識他以後,J的眼睛裡再也裝不下其他人。婚後,學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落在他一個人的肩上,J卻毫不在乎。但是,自從丈夫的就業遇到困難後,問題產生了。丈夫到處投簡歷,卻沒能如願進入大公司,大學畢業一年都沒找到滿意的工作,後來只得就職於小公司,每月領著微薄的薪水。
畢業後的J也同樣遇到了就業難的問題。後來,她乾脆放棄了找工作,到一個熟人開的賣場裡幫工。兩人雖然如願結了婚,但買房子是做夢都不敢想的。夫妻倆付了1000萬韓元的保證金後,租了一間月租金為30萬韓元的房子。夫妻倆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才200萬韓元,交給婆家80萬韓元的生活費、支付30萬韓元的房租後,夫妻倆的生活顯得捉襟見肘。一想到今後每個月都要供養婆家的人,卻連10萬韓元都無法拿給自己的父母,J又是羞愧,又是苦悶。她曾經認為愛情就是全部,結婚講條件的女人太世故、太庸俗,但真正開始了婚姻生活,殘酷的現實卻使她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恐懼與茫然。
與富翁結婚的B
B的情況與J截然不同,她是某企業的內部醫?。有一天,她給我打電話,預約理財諮詢。B的丈夫是有錢人家的獨生子,兩人通過相親認識後,很快就結了婚。夫妻倆每月的收入加起來超過1000萬韓元,幾乎相當於普通上班族一年的工資。家境如此富有,怎麼還會跑來做理財諮詢呢?我心裡十分納悶。
她讓我看了她家的收入和支出明細,我注意到她丈夫的錢分文不動,平時的家庭支出花的都是她的工資。她說自己之所以需要向我諮詢,是因為考慮到子女的教育問題。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她打算在江南區買套房子,但卻遭到丈夫的反對,以她一個人的經濟實力又買不起,所以很苦惱。
我問她,為什麼丈夫的收入從不用於家庭開銷。她回答說,丈夫賺的錢基本上都花在他的個人愛好上了。原來,丈夫對於音響設備有著近乎偏執的喜愛,家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音響器材,從幾百萬韓元到幾千萬韓元都有。而且每當有新的設備上市,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買回家來。單這一項支出,他每月的工資就所剩無幾了。
我又問她,有沒有要求丈夫克制自己的消費?她說,自己屢次勸說丈夫要盡到做丈夫和父親的義務,但總被丈夫當作耳旁風。每次嘗試與丈夫商議家庭的經濟問題,十有八九要以吵架告終。幸好她收入頗豐,能夠獨立解決子女教育、日常開支等問題。
雖然經濟條件寬裕,但丈夫卻依然像結婚前一樣把所有的錢都花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絲毫不為家庭的未來設想。由於多次勸說無效,她早已心灰意冷。這樣的婚姻,稱得上幸福嗎?婚姻生活往往不是我們結婚前所幻想的那樣,充滿甜蜜,而是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幸福與不幸交織、快樂與痛苦相伴。
由艾什頓·庫徹和布萊特妮·墨菲主演的影片《新婚告急》(Just Married)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家境貧寒的交通報導員湯姆與出身豪門的女作家莎拉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一見鍾情。兩人不顧家人及好友反對,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當他們剛剛踏上前往威尼斯的蜜月之旅,噩夢就開始降臨了。接二連三的意外和波折,使兩人爭執不斷,婚姻面臨危機。
電影情節自然是誇張的,但也從某個角度反映了現實。韓國社會有一種觀念是: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族之間的結合。可以說,婚姻是充滿艱難險阻的。夫妻吵架有80%的原因不是由於兩人之間的問題,而是源自雙方家庭的矛盾。沉浸在新婚甜蜜中的小夫妻應當牢記這句話。
結婚意味著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兩個人走到了一起,需要在今後的歲月中不斷地磨合。婚姻不是現實與愛情之間的蹺蹺板遊戲,而是男女雙方通過共同努力,維?現實與愛情之間的平衡運動。戀愛是理想,但婚姻是現實。選擇伴侶的時候,既不能太理想主義、愛情至上,也不能太現實、只考慮物質條件。最重要的是,兩人要相互認可對方的價值觀,在今後的生活道路上能夠並肩前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