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灑人生的下半場
|
|
文/賴至巧
人生如同一場球賽,進到下半場後, 面對生活步伐與生理機能的改變, 難免感到恐慌。 若想在下半場中活出自我,得從「心」出發, 調適好心態,繼續揮灑人生。
夏日坐在庭院,火紅金光渲染大地,邊喝茶,邊觀賞夕陽西下,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美景。對Jean而言,卻是一天中最難熬的時刻,因為這提醒她「又虛度了一天」,所以,每到傍晚,她便急忙逃離家中,趁晚餐前找些事情來做,擺脫如影隨形的空虛和寂寞。
這是許多50歲婦女的心境寫照,尤其是家庭主婦,當先生仍為事業打拚、子女逐漸自立門戶之際,得重新面對「自我」,檢視自己是否為此生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或是還有哪些人生學分尚未拿到。
Jean今年53歲,是專職的家庭主婦,與先生育有4名子女,大兒子已成家立業,老二和老三都在外地工作,小女兒還在念高中,白天在家只有她和3隻狗面面相覷,生活看似悠閒,她說:「其實是悶到發慌」。
大約在3年前,她被迫接受停經的事實,且為熱潮紅、盜汗、心悸等更年期症狀所苦,但最困擾她的,是不斷增生的皺紋、白髮及肥胖。因此,她愈來愈憂鬱。
「不再被需要,讓我開始質疑我的價值,時間一多,就容易胡思亂想,有時想想,活著真沒意思」,Jean感嘆地說。
對未來充滿茫然與恐慌
不少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受生理不適影響,認為自己的生命進入「暮年黃昏」,不再年輕美貌;而年紀漸長的男性,為事業奮鬥的心態也成為過去,漸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嘆。
心態的衰老經常伴隨更年期生理症狀到來。當然,也有人並非如此,熱情不減當年,精力依舊旺盛,繼續追求夢想,他們的生活多采多姿,維持高生活品質。.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社會工作師陳韺指出,父母會抱怨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難溝通,事實上,更年期也和青春期一樣,都面臨「我是誰」的困惑及危機,對未來感到茫然、恐慌,努力思索自己的定位和價值,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她以「考試」比喻人生,若青春期是小考,更年期則是期中考,每個人在此時拿著成績單反省過去,試圖在愈來愈少的時間內調整步伐。而考試結果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對分數不滿意的人可能因而萌生失望、憂鬱、悲觀的情緒。
與伴侶重拾失落的情感
此時,夫妻能否彼此扶持,攜手度過更年期,便格外重要。然而,中年夫妻重回兩人世界著實不容易,年輕時無法忍受的缺點、矛盾,或因孩子、工作而長期疏離的內心情感,都可能在朝夕相處間爆發衝突,形成「一人怕悶,兩人嫌煩」的窘境。陳韺表示,中年是外遇的高峰期,在重新認識自己之外,更應學習如何與伴侶共處,互相鼓勵。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賴宗炫強調,更年期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意味老年,而是生理、心理及生活模式的轉變,生命必經的階段。若能多瞭解更年期的相關資訊,以樂觀健康的態度面對生活,更年期可成為「下半場生命的契機」。像保持良好人際互動、擴展社交圈、投入志願服務工作、有效運用閒暇時間,都可幫助男性或女性度過更年期,並提高生活品質。
調整生活方式 因應生理困擾
他進一步指出,伴隨更年期而來的生理變化,會令許多人感到不適或困擾。經常出現的症狀包括: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易疲倦、性格及情緒不穩定、焦躁不安、憂鬱、容易動怒、骨質疏鬆症、陰道或尿道發炎、陰道乾澀、心血管疾病、皮膚老化與皺紋增加等。
當出現更年期症狀時,因應之道是注意生活飲食及生活模式。他建議,多補充營養的食物、高鈣食品、蔬菜水果等,少吃肉類,以控制體重。若荷爾蒙分泌減少,導致更年期生理症狀,可多攝取豆類製品以增添植物性荷爾蒙。
另一方面,保持運動的好習慣,每天至少運動20~30分鐘,達到流汗程度,像跳有氧舞蹈、騎腳踏車或爬樓梯,既可獨力完成,也能結伴參與。必要時,可請教專科醫生,提供更年期保健知識及處方。
至於如何維持親密行為的品質?更年期女性因為陰道上皮變薄、陰道乾澀,易性交疼痛,可局部補充雌激素或塗抹陰道潤滑液,也可採取口交等替代方式。賴宗炫強調,性生活「重質不重量」,只要雙方覺得滿意就好,並不需要強求次數或方式。
男性也需注意情緒變化
書田紀念醫院泌尿科診所主任黃榮堯指出,女性更年期的保健觀念行之有年,男性更年期則是近10幾年才受到關注。由於男性荷爾蒙分泌減少,也會出現與女性類似的症狀,其中,性功能和性慾會衰退得較為明顯。
在我國,多數男性不懂得更年期方面的相關知識,當症狀出現時,常認為是人老了,或懷疑身上有毛病,同時放縱情緒,無法自我控制。他建議,男性要學習釋放壓力,消除不必要的緊張,並維持規律生活,飲酒要適量,切忌貪杯,並戒菸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一般來說,男性更年期的症狀沒有女性強烈,身為丈夫,應多體諒處在更年期妻子的不良情緒,以體貼關心取代無端指責。有時勸導他人實際上就是勸導自己,教育別人的過程,往往也能自我教育;夫妻相互安慰、體貼,以順利度過更年期。
3個原則順勢調整心境
生理上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心理狀態卻可以調節。心理能影響生理變化,尤其不良的心理狀態,會加劇生理功能的紊亂,促使疾病發作。因此,保持良好、年輕的心態,有助於減輕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尤其是已停經,但沒有不適症狀的女性,不必認為自己垂垂老矣,「人老心不老」,更年期或許是人生另一個全新美好的開始。
陳韺提出了3個更年期調適心境的原則:「檢視自己」、「開放思考」、「重新選擇」。首先,應檢視自己的發展歷程,及擁有的人際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資源愈多,成功調適心境的可能性愈高。更重要的是突破執著,時常保持開放的心態,以應付生命中這段大變動,「思想僵化的老頑固,得比別人下更多功夫」。
更年期的人發現自己來到了人生十字路口,常不知該選擇舊路或是新方向。陳韺提醒,扮演照顧者的角色及追求嶄新的個人領域,並不抵觸,可以將生活重心從孩子身上轉移開,分散至自我、夫妻或社會方面的探尋,「重新選擇」就是換個方式經營自己和家庭。
而思考模式如何轉化?首先,學會轉移矛盾情緒,傷心、焦慮、生氣時,設法消除或緩和,如出去看戲劇、聽音樂、賞畫、訪友、結伴郊遊等,有利於保持精神愉快。平時與伴侶一起培養廣泛的嗜好,不僅可作為豐富的聊天題材,也能從中尋找自己的能力與價值,並引以為樂。
從人際交往活出自我
人際交往對處在更年期的人十分重要,尤其是單身者。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可以交換觀點與想法,尤其有不愉快的事,講出來既解除內心的鬱悶,又能得到朋友的幫助、安慰和理解,心情會好得多。另一方面,陶冶性格,培養自己成為樂觀、風趣、詼諧、幽默、性格開朗的人;處世待人要心胸開闊,寬厚為懷,不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更年期時心理的改變很複雜,與本身的性格、體質、工作環境和心理素質有關。家人應給予更多關心和寬容,和睦的家庭氣氛對維護更年期女性或男性的心理健康很重要。陳韺表示,若掌握上述3個原則,單身者同樣能開心迎接新生活,積極拓展人際交往和社會參與,或可考慮宗教信仰,憂鬱時也有人能傾訴心事,不致鑽牛角尖。
|
|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