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智芳;攝影/曾千倚】
「我們一定要深思出快樂的來源。
擁有它等於擁有全世界;沒有它,畢生之力都將用於追尋它。」
——伊比鳩魯(Epicurus),歷史上最重視快樂的希臘哲學家
21世紀,什麼是帶給人類快樂最重要的因素?去年一項由歐盟贊助、歷時3年的研究指出:工作滿意度與快樂的相關度,首度超越家人團聚與休閒生活帶來的滿足。這個結果立即引起國際媒體,例如《泰晤士報》(TIMES)的報導。
其他值得注意的發現,還包括:教育水準愈高,對工作滿意度愈低;薪水雖然能提高工作滿意度,卻會受到預期心理影響,抵銷效果。
工作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賺取報酬?過去的確是。然而隨著工時增長、工作象徵的意義愈來愈多,當自我實現、社會認同?都離不開工作表現時,能否快樂工作赫然成為現代人能否擁有快樂人生的前提。
為什麼有些人在工作中就是能特別快樂?
換工作,不見得使你更快樂
英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Chiumento去年底調查了1,063名英國人,找出工作令人不快樂的10大理由,分別是:
1.與主管間缺乏溝通
2.薪資太低
3.成就得不到肯定
4.認為直屬主管很差勁
5.個人無法成長
6.自己的意見被忽略
7.有能力卻缺乏機會
8.福利不好
9.工作內容乏味
10.覺得自己沒辦法創造改變
仔細看看,除了薪資與福利能夠事先判斷外,其他因素都可能在下一個工作繼續發生。換工作或挑剔現狀,不見得保證能讓你更快樂。
事實上,愈來愈多的實證指向同一個核心:並不是「什麼樣的工作能讓你快樂」,而是「你有多少從工作中汲取快樂的能力」。
快樂的第一步,是要學會正向思考。同樣一件事,換個角度看,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風景。
國際管理學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anagement)主席楊恩(Med Yones)研究快樂的人格特質,發現他們都擅於收集生活中的正面回饋,鼓勵自己想像美好的前景。
擊退負面思考
模仿超過200個角色的藝人郭子乾便是如此。螢幕上他唯妙唯肖的表現總令人拍案叫絕,但很少人知道,他有個非常優秀的哥哥,不僅頂著建中狀元、台大畢業的光環,目前更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台積電擔任重要幹部。
從小,郭子乾就不斷被別人拿來跟哥哥比較。他考上中國海專時,「所有人都說,你哥哥考這麼好,你怎麼考這麼爛,」郭子乾回憶。換做別人難免自怨自艾,他卻能自我解嘲:「你要比較,我們家出一個跟你比就好了,」郭子乾反倒覺得自己海闊天空,可以盡情做想做的事。
進入演藝圈前幾年,他編制在道具組,每個月底薪1萬7千元,偶爾接些零星通告貼補收入。但他很少把時間花在感慨「懷才不遇」上,只是專心看誰的說話方式好玩,就偷偷學起來,直到製作人王偉忠找他去《2100全民亂講》,終於引爆10年蓄積的能量。「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度過低潮?」郭子乾的答案是:「把要求降低就很快樂了!」
所謂「降低標準」,不是「阿Q」,而是力圖擺脫「全有」或「全無」的極端二分法,避免負面思考阻礙自己前進。
快樂的第2步,要念茲在茲,不受其他事物——尤其是「忙」——所排擠。
隨時舉行快樂儀式
代理美國AVEDA品牌,旗下擁有肯夢、肯邦、肯心、肯愛4家公司,最近又開了一家新型態餐廳“NONZERO”,朱平不能說不忙。但他堪稱企業家中稀有的「樂活族」,只要抓住機會,就跟自己對話,「我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很少有人在這一點上,像朱平這麼有自信。
跟自己說什麼?朱平通常把事情分成兩類:能改變的,馬上行動;不能改變的,「Don't worry,」他笑著說。
對朱平而言,行動之於快樂,未必是翻天覆地的革命,但需要用心在生活中實踐。
因此再忙,朱平都記得要為自己舉行喜歡的「儀式」,累積樂趣。譬如,明明是嚴肅的會議,沒人會料到朱平突然從包包中掏出精油蠟燭,燃起溫柔的火光,帶動周遭一陣驚喜。
快樂的第3步,還需要一點創意。
別為自己設限
最近有個星期五,台灣微軟全球技術支援中心副總經理洪志鵬帶著兒子一起去上班,因為剛好那天沒人能照顧他。進到公司,父子分坐兩頭,洪志鵬做事,兒子就在他對面靜靜的看書、畫畫。
「公司沒有規定不能帶小孩來啊!」洪志鵬笑著解釋。「很多人太為自己設限了,搞不好老闆其實沒這麼嚴格,」小小的破格嘗試,就免除了一天的擔心跟罪惡感。而且,一點都不影響績效。
喜歡寫作的洪志鵬,以前還從事業務工作時,就絞盡腦汁,希望讓興趣與工作更密切結合。他覺得自己不擅社交,就發行電子報;或是經常把文章裝訂好,寄給常拜訪的客戶。結果不但對方印象深刻,意外地促成交易,也讓洪志鵬多了一個製造快樂與成就感的來源。
快樂是一種行動的能力
一般人容易陷入的思考窠臼,不外乎:「要是老闆更好、工作更好、發展更順遂,我就會更快樂。」但快樂作為一種能力的意義是:不能只被動地等它出現。快樂並不是萬事俱備後才堆砌出的狀態。
2006年,《Cheers》雜誌首度舉辦「快樂工作人大獎」,希望表彰熱情工作、快樂生活的新工作典範。我們連續兩屆都在個人獎得主身上,看見一種共同特質,無獨有偶地與趨勢相互呼應:一旦你懂得如何從工作中挖掘快樂,不管站在什麼樣的崗位上,都能成為「快樂工作人」(他們的故事,見102~108頁)。
你快樂嗎?與其不斷抱怨,你有個更聰明的選擇——換個快樂的腦袋。快樂「上萬點」,其實一點也不難。
【2007年8月Cheers雜誌 快樂上萬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