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15 13:09:10 | 人氣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健康你我他】3名醫抗癌 少食肉多吃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3名醫抗癌 少食肉多吃菜

吃清淡也要搭配運動

 

曾罹患大腸直腸癌的自行開業醫師許達夫認為,錯誤的飲食觀念是導致大腸直腸癌的關鍵因素。30歲被診斷罹患第三期肺癌的吳永志醫師說明,現代人蔬果吃太少,就算吃青菜,也放了太多調味料、習慣吃重口味,反而造成身體負擔;曾罹患舌癌的柳營奇美醫院院長曹朝榮,則在罹癌後藉每天運動保健身體。
報導╱楊琇雯 攝影╱攝影組

 

關心自己 持續疲勞要注意
常聽到「癌症早期徵兆不明顯」的說法,但有時身體已發出警訊,但我們卻忽略了。接受西方醫學教育的吳永志醫師,在30歲被診斷出癌症之前,天天飲食作息不正常,不知道癌細胞正在他體內影響健康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促使癌細胞長得更快。吳永志醫師說,大多數人不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態,結果身體經過休息卻無法恢復疲累感時,就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太大;沒食欲卻以為只是腸胃有問題。他提醒,如果身體有異於平常,就要小心可能是癌症早期。
5、6年前罹患大腸直腸癌的自行開業醫師許達夫說:「醫師是最不懂維持健康的人!」當他排便有血時,仍沒有重視這項警訊,等到多次出血就醫時才被診斷出來,而且也和大多數人想法一樣:「怎麼會是我?」

要運動 不必刻意空出時間
曹朝榮醫師認為,盡量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運動,可讓身體免疫系統運作正常,而自己的正常免疫能力,就是最好的抗癌保健法!像他,家住台南市,每天從家裡騎腳踏車到火車站,到柳營站後步行至醫院約20分鐘,一天至少走路半個小時已變成習慣,甚至假日也會出門運動。「走路除了身體放鬆外,對心情平穩很有幫助,甚至可以思考很多事情。」

 

練氣功可平穩情緒
一直保有運動習慣的許達夫醫師,罹癌後開始學氣功,他認為氣功不止是運動的一種,還可以「養心」,讓他生病前與病癒後判若兩人,從前狂放的神經外科醫師,現在變得情緒平穩、不易生氣,他說:「醫師對於『生病』的體認,也是從自己罹病的那一剎那間開始。」
吳永志醫師認為自己較適合做氣功,而氣功就是伸展動作再加上「意念」,例如做運動時將注意力集中在正在活動的肢體,所以不必把氣功看得「太玄」。

 

吃錯食物 少吃蔬果 直腸癌上身
許達夫醫師說到自己被診斷罹患癌症前的生活,突然笑了:「我以前都把鹽酥雞當晚餐耶!又很少喝水、吃蔬果。」但他現在只吃新鮮的、天然的食材。「很多人的冰箱都是拿來冰垃圾,而越新鮮的食材越是要盡早吃完。」許達夫醫師提醒大家。
吳永志醫師認為,不需要完全生食,只要在規律飲食中提高生食蔬菜的比例即可。以他自己為例,他仍然每周會吃1次外食、平常也會吃肉類,建議的肉類攝取量是以每個人每天所需總熱量的5%來算。若是每天需2000大卡的人,肉類約是吃100大卡的份量,在室內工作、在戶外工作的人,則自行增減。
提倡多吃生菜沙拉要多於水果的吳永志醫師說明,蔬菜只要洗淨後用硬毛刷子將帶有土的皮稍微刮去,集合許多種類後打成蔬菜果泥再吃。

找到適合自己的乾淨水
水是體內毒素很重要的溶劑,但喝水也得喝對!許達夫醫師表示,以前很少喝水的他,罹癌後專心尋找能夠過濾水中雜質的方法,他認為,大原則是使用電解水,但電解板必須定期更換才有用,不要為了省錢而一直都沒換。
礦泉水、鹼性水在吳永志醫師的眼中都不算是真正乾淨的水,他認為,蒸餾水是較接近自然的水,酸鹼值較接近人體血液、接近中性。一般人每天可喝6到8杯,若是在戶外工作較多的人,應增加攝取量。不是每個人每天都得喝8杯水,要懂得依個人生活型態調配。

確定食材來源 少汙染
營養問題是癌症病人很重要的課題。許達夫醫師自從罹癌後一直遵守「四低一高」的原則,徹底從肉食主義者變成享受自然食物的推行者。「四低一高」指的是低蛋白、低脂、低糖、低鹽、高纖維,許達夫醫師說自己不吃加太多油烹調的素食餐,剛開始時他也是吃肉邊素,不勉強自己吃全素,只要掌握「食材新鮮」的原則即可,搞清楚產地、來源才能吃。至於蛋白質的攝取對癌症病人來說,爭議較大,一般醫師和營養師都堅持要採高蛋白飲食,但其實只要不對身體有過大負擔,正常攝取蛋白質像是吃豆類、新鮮魚類也無妨。
吃有機食物可減少身體的負擔,不過吳永志醫師認為台灣目前在有機食品的管理上並沒有很好的品質管控,他建議,無論是否為有機蔬果,買回來後要吃之前,可用鹽水或檸檬切半後一起泡水5到10分鐘,以當次吃的量為準,吃的量較多時,可泡久一點撈起洗淨後再吃。

提醒你 先培養正面價值觀
乍聽到罹癌的消息,很多人先「懷疑」然後「否定、不肯承認」,再來才是「慢慢接受、沮喪」。許達夫醫師先尋求醫師好友的幫忙,當時幸好有放射科醫師提醒外科醫師可能有淋巴轉移,所以他也認同,癌症的照護必須是「團隊合作」,可多聽幾位不同科醫師的意見。
曾罹患舌癌的柳營奇美醫院院長曹朝榮認為,癌症照護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臨床心理師,除了照顧患者,還包括家屬的心理調適。他以過來人的身分強調,一定要相信醫師、信任醫療團隊。許達夫則補充:「獲知罹癌那周我就擬好了遺囑,也和家人做溝通,學會『放下』。」

抗癌法非人人適用
從坊間很多醫師的自傳書中不難發現,面對癌症最重要的是心態要先調整,不必消極、悲觀,雖然不能保證治癒,但卻能讓接下來的生活較充實。
罹患癌症後,應徹底改變生活習慣才有意義,尤其是持之以恆運動,再來才是選擇接受治療的方式,再找一位專科醫師詢問第二專業意見當做參考較好。

蘋果日報-970415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