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養生-網路謠言知多少
2008/9/28 | 作者:郭姿均
謠言一:發燒會燒壞腦袋!
馬偕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威勝解答:
發燒是人體的一種反應,當人體感染細菌、病毒或黴菌時,體溫超過38度便是發燒,發燒不會燒壞腦袋,但若未適時控制,則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全身性狀況。
發燒使人渾身不舒服,但其實發燒對人體是有好處的,發燒可以使人免疫系統動起來,身體內的白血球會聚集動員起來,殺死這些入侵人體的致病菌,如果致病菌太多時,身體沒有辦法對抗,就要藉助藥物幫助消滅入侵的細菌。
抗生素可以幫助人體殺死致病菌,但不同的致病菌使用的藥物不同,殺死細菌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時使用抗病毒藥物,黴菌感染是使用抗黴菌藥物。
小孩子的發燒大多是病毒造成,大人得到的上呼吸道感染 (即一般所稱的感冒) 多是病毒感染,只要症狀治療,可以使用退燒藥來減輕發燒的不舒服,但如果是細菌感染時,則必須使用抗生素,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不能一昧的退燒。
提醒大家注意,退燒藥不等於抗生素,有些病人只要用退燒藥症狀治療即可,但有些人發燒並不單純,需要很多的檢查才能找出原因,若發燒應儘速就醫,以免病情惡化,造成遺憾。
謠言二:小孩氣喘時吸性類固醇治療,將來會長不高!
三總臨床藥學部藥師王婷瑩解答:
由於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會出現「水牛肩、月亮臉、骨質疏鬆症」,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氣喘治療,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會一輩子不能停,常症狀好轉時,自行停藥,以致氣喘治療無法達到病情控制的預期目標。
吸入性類固醇是經口吸入至支氣管而產生局部作用,進入全身循環的劑量很少,持續吸一個月的總劑量,相當於一顆口服類固醇的量。民眾會擔心上癮,主要是因為類固醇治療,不似支氣管擴張劑,在症狀解除後可以立即停藥,而是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仍需持續治療一段時間,造成民眾的誤解。
至於吸入性類固醇會不會影響生長發育,在高劑量時,任何一種吸入性類固醇都會「暫時」影響小孩的生長速度,根據相關的研究顯示,長期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在第一年對幼童身高影響最明顯,隨著時間增加,成長延遲的現象逐漸減少,所幸成年後的身高則和沒有使用吸入性類固醇的孩童相比沒有顯著的差異。
反之, 若因擔心長不高而未能按時吸藥,小朋友可能因氣喘發作而影響到睡眠、飲食及上學等作息,對孩童整體成長學習更是深遠,家長切勿因噎廢食。
謠言三:每一胎臍帶血都需要儲存!
台大小兒科教授林凱信解答:
臍帶血屬於生物保險的新觀念,以醫學角度來看,民眾不需要人人自存臍帶血,因為如果成年後需要臍帶血移植,仍可能需要他人的臍帶血,舉例來說,成年後罹患血液疾病,原先儲存的臍帶血量,只足夠一名兒童使用,體重超過四十公斤的成人,必須使用二袋,勢必用到他人的臍帶血。
除非未來體外培養、分化技術成功,否則現今技術的臍帶血移植多半是他人捐贈。同時根據目前的臨床經驗,自己使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會其實很小。
因此醫界呼籲民眾可以將臍帶血捐贈給公庫,目前公庫有和信、慈濟、血液基金會,但各家醫院配合的公庫情形不一,要捐贈給公庫的民眾需在產前自行聯絡採血細節,捐贈公庫則是無償捐贈,且無需付保管費;倘經濟條件允可,願意花費儲存在私人的臍帶血庫,儲存第一胎即可,保存廿至廿五年,一次付清約需要八至十二萬元。
謠言四: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打鼾!
台大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譚慶鼎解答:
打鼾的人常患有呼吸中止症候群,據估計,男性及女性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比例分別為4%及2%, 很多患者自己都不知且未獲得良好治療。
如果鼾聲如雷,卻老是睡不好,換購枕頭或床墊後仍未改善,甚至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睡不飽、疲倦、半夜頻尿等,最好求助於呼吸科醫師,以免嚴重後產生致命危機。
有打鼾現象的人,需注意改變生活習慣。如:1.減肥,2.鼻子有過敏者使用適當藥物,使鼻道暢通,3.睡前勿飲酒精飲食,勿服用安眠藥、鎮定劑及任何導致肌肉放鬆藥物,4.改變睡姿,透過側睡減少懸壅垂鬆弛及舌頭後翻,阻塞呼吸道機會等均無法改善,則可考慮至醫院睡眠中心檢測,因為呼吸中止症候群,不是單以是否有打鼾即可以診斷。如符合受檢適應症,睡眠檢測可獲健保給付,自費受檢每次約五千元。
謠言五:產後多喝水,會變大「腹」婆!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翁仕賢解答:
以醫學觀點來看,產後應該要多補充水分才對,臨床上很多產婦擔心多喝水會變成小腹婆或有水腫身材,以致不敢喝水及吃蔬果,此舉會產生很多不良的結果。
因坐月子期間活動量減少,如果喝水不足容易導致便祕,便祕會影響自然產後會陰傷口的恢復。同時餵哺母乳期間,如果水分攝取不夠,也會影響母乳的分泌量。
另外,生產後因身體壓迫改變及生理荷爾蒙正在調整中,產婦常會覺得揮汗如雨,如果喝水少,小便就會減少,也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
目前沒有科學根據證明,米酒水優於一般水,就醫學眼光來看,產婦只要多喝乾淨的湯水,對身體恢復都是有幫助的。
(以上謠言及解答,摘自健康99衛生教育網)
來源:人間福報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