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06 21:37:57 | 人氣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水滸人物圖譜】時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水滸人物圖譜】時遷 
 
  2008/10/6 | 作者:吳桃源/文 陳洪綬/圖
 
  「鼓上蚤」時遷是個梁上君子。在四十六回剛上場時,正巧目睹楊雄和石秀殺了潘巧雲與丫環一案,於是大喊道:「清平世界,蕩蕩乾坤,把人割了,卻去投奔梁山泊入夥。我聽得多時了。」言下之意頗有路見不平之感。可是當他一旦發覺殺人者乃是救過他的楊雄時,立即倒頭便拜,不再為死者仗義執言,一切唯兄弟之情至上。這樣的時遷即使不因「梁上君子」之名為梁山收編,也終因「兄弟性格」而獲梁山青睞。

至於時遷的外號為何叫「鼓上蚤」?是否即為「鼓上的跳蚤」?據大陸兩位水滸專家研究,「鼓」與「蚤」的解釋是這樣:

楊子華先生引用《周禮》〈鄭玄注〉,指「鼓」乃「夜戒守鼓」也,即軍旅夜晚擊鼓以防盜賊之意(《水滸文化新解》);吳越先生則說「蚤」字不作「跳蚤」解,原字為「皁」,意指鼓邊緣的小銅釘,容易鑽入,暗喻時遷無縫不入的竊盜本領(《吳越評水滸》)。

看來吳越先生的解釋最符合時遷飛簷走壁的絕活,只是「皁」字作「鼓邊小銅釘」解,不知係出自何處。因按《國語活用辭典》,「皁」通「←」字,二字皆為「草」之俗字,均表櫟實,亦有染黑之意,而今「←」字亦做肥←之←。不過《說文解字》中卻另有一「皂」(音必)字,作「穀物馨香」解。顯然都和吳越先生之解無關。

無論如何,上梁山後的時遷還是不辱吳越先生對「鼓上蚤」封號的解釋,果然多次「穿墻遶屋」、「飛簷走壁」。其中以五十六回的「吳用使時遷盜甲」與六十六回的「時遷火燒翠雲樓」最具代表性。

前者宋江為破呼延灼的連環馬,特別派時遷前往徐寧家,盜取置於梁上的傳家寶「雁翎砌就圈金甲」,徐寧為追查寶貝下落,跟著時遷上了梁山,宋江此時再央求徐寧指導宋家軍,以鉤鎌鎗法破了連環馬陣。後者則是為救出身陷北京大名府的盧俊義與石秀,吳用派出時遷,潛入城中翠雲樓,放火為號,以裡應外合之計救出了二人。

看時遷如此受重用的兩場好戲,卻完全不受畫家青睞,這讓我們很納悶:到底畫家是如何看待時遷這個人?只見畫面中出現一個躬著身小心翼翼抱著雞出場的人,任誰看了都會露出會心的一笑。這是「時遷偷雞圖」嘛!原來陳洪綬畫的是時遷初上場的宵小角色。

依《水滸》所述,時遷初上場時是一個「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飛仙。夜靜穿墻過,更深遶屋懸」的竊盜高手,而且巧遇楊雄時,還告訴他「小人近日沒甚道路,在這山裡掘些古墳,覓兩分東西」。顯然這樣一名慣竊,很快讓畫家有了靈感,乾脆就以「時遷偷雞」為主題,將他巧遇楊雄石秀後,三人投梁山前,於一家酒店住宿偷雞吃的行徑繪出。

難能可貴的是,這幅「偷雞圖」不受年代久遠影響,線條清晰有力。看時遷頭戴橫紋花帽,身著縱紋素衫,與繁複圓點羽飾的家禽成強烈對比,其細膩程度堪稱陳氏白描構圖之一例。

此外,畫家手下還留了情,幽默地將時遷手中的公雞化作了一隻美麗的鳳凰,似乎對時遷吃雞提出了抗議:如果連這麼美麗的報曉雞都要吃,豈不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事隔四百年再看陳洪綬的圖,對時遷的評價不言而喻。時遷最後死於一百一十九回,因患攪腸沙(不知係何種腸病)而亡,這再次證明:以己之長為梁山效力終究是一場空。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