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寄語冉冉夜風
2009/8/7 | 作者:遲瑞堂/文‧許敏雄(中國文藝協會)/圖
又是一個令我想起童年的炎炎鬼月,午夜時分,輾轉難眠,起身望向鐵窗外深邃的夜空,那清朗的圓月,彷彿昔年故鄉的曉月那般銀明!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自古早即流傳著許多靈異故事!
兒時,每逢農曆六月底,不識字的外婆總是揚起她那花白慈眉,表情豐富地告訴我們:「七月時仔到囉!毋通去無人踏腳到的所在←←,嘛不通去溪邊水窟仔釣魚玩水,才(勿會)去乎「魔神仔」捉去喔!」
基於對幽冥間事的迴避與敬畏,外婆不厭其煩的叮嚀,儘管魂魅魑影的傳說總能嚇阻我們過動的頑皮,但漫漫鬼月適逢暑期,幾日過後,外婆殷殷關切的嗓語,已如耳邊風一般遠逝。
故鄉位於彰化縣一隅,古稱「關帝廟街」的小鄉城。距村口關帝廳廟不遠處,有一片墓仔埔。那墳埔的偏中所在地勢低窪,每逢雨季便形成數百坪的池塘。
那年中元普度前夕,炙熱的豔陽火爆地展現能量,柏油路被烤得滲出片片油光。表哥帶著我與幾個玩伴瞞著家人想去游泳,為免去被發現在溪溝玩水而飽受一頓修理,大伙兒費盡心思,終於想起一處人煙罕至的戲水秘境。
穿越街道,轉入田間小徑,西向不遠處隱於林木間的有應公祠映入眼簾。到達那片荒草蔓蔓的墓仔埔時,幾頭水牛正悠閒的泡在池塘裡擺耳嬉戲,池水雖混濁一片,卻不減我們的玩興,遭棄置的枯朽棺材板成了木舟,盡情在波漾冉動的水面戲水,打水仗,游泳,享受大自然原野給予早年「庄腳囝仔」於夏暑的那股舒暢清涼!
夕日西斜,踏上歸途。行在阡陌的坡埔間,忽聞前方玩伴驚呼一聲:「蛇!」但見一條盤踞在雜草間骨甕頂的花蛇,正吐信且虎視眈眈地審視著我們!表哥說是有劇毒的「龜殼花!」當下我隨地拾起石塊往墓頂砸去,倏然一記沉悶的陶瓷撞擊聲響起,「龜殼花」已不見影跡,塚土中的甕蓋卻應聲破裂!
望著甕裡參差的骨骸,大伙兒慌恐莫名,不知如何善後……眼見夜幕已漸低垂,不禁萌生遠離墓區的念頭,然而四周景象卻彷彿遭到下咒,那埔際深處高聳的層層竹林輕晃著蕭瑟的蒼翠。墓道旁叢叢陰密的林投樹,枒杈交纏,披露著幽怨的淒清。遮掩於芒草葉影內灰褪的墓碑,在晚風舞動的詭譎綠意中若隱若現,全身頓起雞皮疙瘩!
失手砸破骨甕後,每每夜闌入夢,彷如墜入淵玄的三度空間,總失智般歇斯底里地吵鬧,縮躲於床角嚎哭,任誰也無法安撫,直至雞鳴晨曦才又躺回床上睡著。世故的外婆,不知從何處探知我們發生的事,引得家人譁然聲起。雖只遭父母親的一陣叨念,但內心的煎熬,其實比皮肉之痛更使人刻骨銘心。
父親透過各種管道訪尋,一直未能找到那墓穴遺骨的後代子孫。為免其受日曬雨淋的二度褻瀆,外婆找來精通喪葬事宜的舅公,將破甕出土,淨骨,換甕再重新入土;他說:「若干習俗,尚有拾骨安甕後,未奉往有應公祠及靈骨塔之例。少數此類墳塚因落葬未達深度,長年經雨沖刷土壤漸流失,故甕頂自垛土中露出,以致曾有村童牽牛至墓區放牧,牛隻踩破「金斗仔甕」的憾事!」隨後父親帶我走向墳前祭拜,見舅公對著墓碑一陣喃禱,祈請墓主大量原諒這個囝仔的無心過錯……。
繁囂塵世,冥冥中總有讓人無法解讀的玄妙事理!當我擺脫夢魘侵纏,從外婆懷裡醒來,睡眼朦朧,窗外晨光熹微,一輪曉月高掛稀星斜空。
好久以來,常年流落異地,每逢農曆七月,總使我想起仙逝多年的外婆,與故鄉那片滄涼玄秘的墓仔埔!
弱冠之年,已因病雙腳癱瘓的外婆猶掛念我這個懵懂的外孫,一天午後,外婆要我陪她走走。一陣西北雨剛落過,婆孫倆漫行於蜿蜒溪堤,遠處有應公祠後突兀的納骨塔聳立,一道彩虹掛於遙遙八卦山脈的嵐空之間。坐著輪椅的外婆,望著那道逐漸消失的彩虹對我說:「韶華光景,就像那道美麗的彩虹一般,如果未能好好珍惜,轉瞬便消逝無蹤!」接著外婆娓娓敘述古早關帝廟街的前塵往事,原來納骨塔所安奉的遺骨,大部是清代喪生於分類械鬥的先民!半晌外婆話鋒一轉地說:「少年若無一擺戇,路邊那有有應公!←←人是有路無厝,你若是擱放蕩,下場不是入獄,就是做有應公!」
走過種種罪惡堆砌而成的道路,任麻木盡情掩蓋良知,驀然回首淪落囹圄近二十年的迢遙歲月,驚覺往昔外婆所說的話,是何等靈應!
又是一個令我想起童年的炎炎鬼月,午夜時分,輾轉難眠,起身望向鐵窗外深邃的夜空,那清朗的圓月,彷彿昔年故鄉的曉月那般銀明!我於心中默禱,寄語冉冉夜風,告訴西天一隅的外婆,赤子情懷依舊!我會重新奮起,撥開眼前重重迷霧,看見蔚藍天空。
來源:人間福報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