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7 16:57:07 | 人氣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安忍不動】仙洞來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安忍不動】仙洞來去 
 
  2009/8/7 | 作者:謝鴻文
 
  伏案勞形一個學期後,暑假一開始,我習慣性的讓自己放空,找個地方走走,讓腦袋裡充填一些鮮氧和新趣。

趁著去基隆演講之便,從桃園上了火車對演講後去哪走訪其實仍無想法,但沒有想法正是可以迎納更大驚喜的狀態。抵基隆,問了要搭乘的公車所在,由於公車還要二十分鐘後才到,就先至附近書店翻閱旅遊導覽書。

「仙洞巖」映入眼簾,甚覺被吸引,好,就來去仙洞吧!

這人間仙洞,不用騰雲駕霧,但憑雙腳行跡。我抵達時已接近黃昏,可是夏陽依舊如火,待拾幾級階梯,過一庭院與山門,仙洞便至。站在洞口,好是沁涼的冷風陣陣,和一位師父合十問訊,交換微笑後,至一旁取香。

我習慣性的以為要先至外頭拜天公爐,被師父親切的召回:「裡面的佛菩薩先拜。」

這可糗了,趕緊煞車,帶著感謝的笑靨入內,一入內後,我有些傻住了,黝深黑暗的洞穴內,非但沒有陰森詭魅之氣,反而是寧靜祥和的,頭頂上不時有水滲漏下來,清清楚楚可以聽見。

拈香敬拜之後,我再仔仔細細把洞穴裡面的一切看一遍。據說這仙洞有仙人成道故名之,我頗愛聽這樣的民間傳說,尤其看說故事的人眉飛色舞的神采,不禁想起德國思想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他把說故事比喻成一種即將消失的手工藝,還說偉大的敘事者總是根植於人民之中。聽故事固然是兒童最享受的事,但那可不止是兒童的權利呵,像我這樣不斷在為孩子說故事、寫故事,也為孩子的爸爸媽媽說故事的人,我自己當然也是個愛聽故事,而且心與耳朵時時開敞著。

所有人間的悲喜故事,我若聽入迷,癡了心,很容易就跟著同喜同悲;人心的柔軟,即是這樣鍛鍊成的。

我不想做偉大的敘事者,卻願一輩子做說故事的人,也想永世成為聽故事的人。

仙洞的故事當然不僅如此,昔日基隆八景之一的「仙洞聽濤」,描述的正是此地;這座海蝕洞真是妙然天成,清朝時吸引了不少騷人墨客來此聽濤懷想,穴內石壁間鐫刻許多書法詩文,有的模糊難辨,有的隱藏在不起眼的暗處,較明顯可見如「海外洞天」、「仙洞」及「別有洞天」等,我喜歡「別有洞天」一詞,寓著人心底對境變的渴望。同時我也揣測著,昔日這些文人歇腳於此,他們心裡究竟想著什麼?是單純如詩文所表的抒懷?抑或也有修道成仙的幻想?

不過,再回到現實,現代人縱有靈思所感,也不能隨意在石壁上刻字,否則犯了毀損古蹟之罪;然而,我還是不小心或有意識的注意到若干留名,那字醜,名醜,心更醜。

把眼光從那惡德敗跡處轉移,仙洞內美麗可觀的還有許多佛像雕刻,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王四大菩薩匯集;加上千手觀音、笑彌勒……,邊走邊看,一度錯覺自己飛到了沙漠敦煌。造像行願,弘法所指,頂禮膜拜時,我不斷想著自己從小被父親送去給觀音作契子,往昔父親卑微所求不過是希望我平安長大而已,並不是什麼功名利祿,很慶幸,我已平安長大,但我仍然要心繫這一小小的欲求,祈求往後的人生依舊平安無災無恙,也算是我還報逝世多年的父親的恩情吧。

仙洞來去短暫,出洞之後,再順著一旁的階梯登上仙洞公園。我在涼亭望海,聽不見濤聲,但聞輪船汽笛響,還有群蚊猛烈來襲,正要開殺戒時,腦海想起《地藏十輪經》解釋地藏王菩薩的名德為「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祕藏。」我學著安忍不動,拿出祕藏在背包裡的白花油,把蚊子度化了。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寄語冉冉夜風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岑寂勝歡娛】生病的時候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