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17 18:46:03 | 人氣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民俗傳說】龍生九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民俗傳說】龍生九子 
 
  2010/3/17 | 作者:張天野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俗諺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但是龍究竟長得什麼樣子呢?

有句成語叫「龍生九子」,意為龍生了九子,可九子都不成龍,且各有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此說法雖由來已久,但究竟九子是哪九種動物,無確切的描述,一直到明朝出現了許多版本。

陸容《菽園雜記》、李東陽《懷麓堂集》、楊慎《升庵集》、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玉芝堂談薈》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龍在古代是吉祥物,百姓愛龍,就想在日常用品上加上龍的圖案,但是龍是皇上的象徵,平民百姓用龍是會被殺頭的,所以就編了龍生子的故事,而且因應不同器具的功用,而「賦予」各個龍子的特性。李東陽《懷麓堂集》把龍九子列為:

老大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愛好音樂,一些樂器上如胡琴就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老二睚眥(ㄧㄞ ㄗ):龍身豺首,性剛烈,嗜殺好鬥,多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一說,其性記仇,成語「睚眥必報」即源於此獸。

老三嘲風:平生好險,有鳳凰的形象,是鳥的化身,一般雕於殿堂或屋宇的房頂上。

老四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故雕成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以助鐘鳴聲遠揚。

老五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水滸傳》中,鄧飛綽號即叫「火眼狻猊」。

老六贔屭(ㄅㄧㄒㄧ):又名霸下、龜趺,貌似龜而好負重,有齒,力大可馱負山嶽。多為石碑、墓碑下的裝飾座獸。

老七狴犴(ㄅㄧ ㄢ):又叫憲章,形似虎有威力,傳說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後為「牢獄」的代稱。

老八負屭: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老九螭吻:又叫鴟吻、好望等,龍頭魚身。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楊慎所撰《升庵外集》,龍的九個兒子則分別為:

老大贔屭。

老二螭吻。

老三蒲牢。

老四狴犴。

老五饕餮(ㄊㄠ ㄊㄧㄝ),形似狼,貪好飲食;古代青銅器上常見,叫做饕餮紋;現在用來形容極度好食的人。

老六{虫八}蝮:性喜水,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建築上滴水的獸形。

老七睚眥。

老八狻猊。

老九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最厭恨別人進入牠的巢穴,故門上鋪首銜環多為其形象。

龍的九子有的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俗稱為望天吼、蹬龍,有守望習慣;另有文獻記載,觀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貔貅(又名天祿、辟邪,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會飛,兇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並轉化為財富,它在天上是負責巡視工作,以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也列進去的。

還有一種說法與以上相左,認為龍之九子都是真龍,分別是蟠龍(無雲)、蛟龍(無角)、螭龍(無鱗)、虯龍(無鬚)、應龍(有翅)、蜃龍(有殼)、夔龍(只有二爪)、鼉龍(形似鱷魚)、螯龍(形似海龜)。

這樣算來龍的兒子何止九個,二十種都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中,九常用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代表至尊,所以龍生九子應該只是湊出來的,而且這些龍子在被使用的時候,應該不是一下子就有九隻的,這也就是龍生九子有不同版本的原因。

現代還有許多成語繼承了這點,像「九命怪貓」、「九死一生」並非指死了九次,只是形容多而已。又如古人將天稱為「九重天」、「九霄」,道家把天分為三十六重,這並不矛盾,這些數位原都是虛指。

如仔細研究這些九子們,我們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這些龍裡有許多我們熟悉的動物,譬如豺(睚眥)、狼(饕餮)、虎(狴犴)、獅子(狻猊)、龜(贔屭、螯龍)、蜥蜴(螭吻)、螺蚌(椒圖)、鱷魚(鼉龍)、貓熊(貔貅)、翼龍(應龍)等等。

看來,在古人心目中,龍也許不單是一種動物,還是許多動物的總稱呢。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