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01 19:17:50| 人氣1,152|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一而終的憂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了每個禮拜半小時的電台節目,無論忙碌與否,都得抽空啃書,久了,也自動產生因應措施,選擇推薦書籍泰半以輕鬆易讀又兼具質感的文本為主。但偶有時例外,見書封或書名動人,即便頁數厚重也甘之如飴,可謂心血來潮的衝動性反應;或遷就主題設定及嚐鮮時間,常誤打誤撞,或說誤上賊船,不經意落入無可避免的憂鬱終局。來自佐賀的超級阿嬤曾對孫子這麼叮嚀:「晚上不要談難過的事情,不管多難過的事,到了白天都變得沒什麼大不了。」這很像我的選書邏輯,盡量避免掉傳達晦暗思想,令人身陷而不可自拔的讀本。唯今因應市場機制,因書名而錯判的例子也不少。上個月操作旅行主題,在書架上瀏覽半天,挑選了新書《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當時僅粗略翻閱,只覺作者文筆甚好,敘事流暢,擁有我手寫我口的天才,甚得歡心,不假思索便排成推薦書。直到加以細讀,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那些無可名狀的悲傷情緒,孤僻、壓抑、寂寞,佐以故事氛圍的總體鋪陳,差點引爆蟄伏體內的憂鬱因子,猶如《刺殺尼克森》的觀影經驗,被絕望灰心的西恩潘領往黑暗的國度。

想是假期的恐慌,或者落單的無所適從,一早送B去車站,原想睡回籠覺,誰知陽光與灼熱讓人精神癱瘓、睡意全消。難得一個人面對空房屋,憂鬱驟然湧上心頭,站在陰暗的客廳中央,突然感覺一點意義也沒有,不想出門,不想待在房間,不想找朋友,不想面對自己,不想睡覺也不想起床,彷彿某種暗示啟動而成為雙腳騰空的催眠受體,完成不了任何一件事情。打開電腦,寫了幾段了無生氣、沈悶至極的舊論調:

「最近的困擾是,寫不出東西來,常常就寢時,腦袋迸出一大堆想法,但因應環境因素,怕打擾她人,或擔心明日工作期程,遂作罷,倒頭就睡,也將所有想法就地正法。這樣殘酷的私行,執行近年餘,時而心有不甘,時而想想就算,但見台裡流水帳多於思辯,猶如日漸隆起的大腹團團,叫人擔心中年到來。

人過幾歲,日記將正式消亡?在可測或不可期的環境中,掙扎彷彿徒勞,然後從適應到順應,決定權真掌握在自己手上?我懷疑。一旦待解決的事物變多,人的思考,或許在細節打點上日趨成熟,針對體制的看法日漸圓滿,但,假使這僅是永不可解的神秘論,關於跳躍的靈性,哪裡去了?

幸好沒太多空閒以文字替代碎唸,否則大概許多慷慨激昂、自以為是的工作陳詞都將付諸牢騷。而日記,並非自我催眠,告訴我執的偉大與神聖,相反的,應是那些卑微的、懦弱的、猥瑣的、必須一在而在被質疑及檢驗的心靈,透過寧靜的反省與沈澱,得到情感的超脫。但如果我說:「我鼓勵大家這麼做」,這又失去了最初的意義。也的確,我還真想往下接這句話。是吧!年紀越大,我們越愛把自己放在一個立場,一個觀點的絕對主格,同時養成這種慣性。」


你還是聞不到自己的任何想法,惟憂鬱找上了門。它可不是時髦風尚的代名詞,讓人聯想到帥帥的梁朝偉,或雜誌廣告裡隱隱透現於煙霧瀰漫中的深邃瞳孔與俊俏臉龐。現實生活中,它伴隨的是可怕的煙屁股、充血的眼睛、酒精酸氣、黏稠體液與彷彿爆米花掉到電影院紅色地毯上的凌亂鬍渣,你想,不如回馬槍直接找它單挑,於是重新起了個頭,叫「從一而終的憂鬱」。

我相信人與生俱來一種基調,是上天給予、命運安排、直接注定的,一開始並不明顯,長到某個歷程後才多少自覺,環境雖能扮演催化或抑制的角色,但總是外圍勢力,真正與個性交戰衝突的還是自己。
近日忽而有感,有多少幸運者,可以靠著智慧與天份,讓自己的基調完格?

兩個多月,與一位南部資深的表演藝術前輩在書店碰著,她說「感覺」我開始有了自己的模樣。當然,因為工作條件的關係及相互認識的程度,這句話背後有不少解讀,用不著為此擱心或自省。讓我回想起這段談話的主因,肇始前晚凌晨與B的一頓口角——近二個小時的冷戰、爭執與勸斥,她面無表情端坐床緣,冷言道:最好捫心自問,你剛對我講的話,那些頭頭是道的工作信條,真是你「自己」的想法嗎?想爭取更多的升遷機會?想處理更多的事?(我釐清是希望有這能力)你不過想藉由跟我教訓這些道理,順便說服自己吧!我感到惱怒與光火,發覺這場理性與感性的戰爭,大概永無休戰之日。我說,我怎麼想不甘妳事,起碼我表現出來的,不是一再的計較、彆扭與任性,也不會因心態過不去導致大家難以工作,或相處。一旦我接受開出的條件,就是繼續往前走,這有什麼困擾?犯不著猜測我內心怎麼想。若照妳的處事邏輯,這個也要想,那個也要顧,黑的有黑的難為,白的有白的勉強,難怪事情永遠順不過,經常打結,最後倒楣的又是我。

我咒罵她馬克白夫人,並理直氣壯的提出抗議與反駁。但回頭想想,這些年來,我想方設法努力完成的,到底是誰的意識?是企業的,D的,還是自己的?冥冥之中,只有一種比較牢靠的念頭:若依隨自己的個性,找尋完格的可能,結尾大概只有滅亡一途吧!


因憂鬱而書寫,因憂鬱而發憤,低靡黯淡的人生不斷誘引我嘗試罪業的果實,一再再的調整與修養,遠不及片刻的淪陷。在句子之間,在畫面之間,就像米粒大的血滴滲入衛生紙,迅速地染紅了整片天空,那是天性的召喚。王大閎如果沒有那個環境,就沒有王大閎;駱以軍如果沒有那個天分,就不成駱以軍。大半部分的人,大概都得面臨後天不足、先天失調而難以完格的處境。而偏偏,那些卑微的、懦弱的、猥瑣的情感,竟又如此真實地成為獨處的語言。

我們永遠做不了自己,自己是他人的,是環境的,是訓練有素的呈現,是眾多眼光的加持。存在的荒謬,言語的荒謬,意見的荒謬,遑論背書或被說服,我們祇能選擇一條求生的路,並繼續往前進。而該死的憂鬱,卻始終如影隨形。

台長: 徐毛
人氣(1,152)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回憶
此分類上一篇:人生大事

鄰家小碧
的確很少有人能做自己想做的自己,
那是總可以表現自己吧!
即使後來的自己是多加裝飾、配備,或加了些軟、硬體,
但這些元素該是讓自己的戰鬥力更強,
即使憂鬱,亦要有唯美的感覺...
2007-07-02 00:54:46
版主回應
有時沒什麼鬥志怎麼辦?
2007-07-18 01:07:31
無影無跡.馬諟嵐
關於咱們”徐/毛桑”的來電
{ㄚ伯之聲}的答覆是...
相信與生俱來都有某直種基調.是對迪
至於完不完格.是只存在個人心中的尺度.在俺看來每個人從沒脫離過自身的基調.早就完格了.只自身接不接受當下那種格.如同俺今日不必看屬名.也會推想這可能是徐毛桑寫.因為像徐毛喪會作的事.
  我們是永遠作不了自己沒錯.因為還有別人.找不出一個物體的正面.就沒那一面叫背面.如果周遭沒別人.你的肉體難道就可以變成鋼彈嗎?(不要比喻成動物.反正一樣不可能).獨置後.自己只是一種名詞.我們從來沒離開過自己.只是願不願承認自己的”德性”吧.我們以為自己是個掩埋的原礦.卻不正視自己再每個時間點都形成不同形狀.
  認清自己不是要帶來喜悅.喜的反差就是悲.有悲就戒不掉對喜的貪.
  俺覺得此文的真標題.好像是...從一而終的靠.另外在此提供一個對應無以名狀憂鬱的參考.汝可以去bup一家一家找.跟店家點{從一而終的憂鬱}如果真給點到就跟老闆結拜吧.那是汝的知音啊.
....ㄚ伯之聲.下次見.
2007-07-09 20:16:03
版主回應
實在是粉囉唆的ㄚ伯。
2007-07-18 01:08:06
喝酒吧....
2007-07-10 01:37:38
版主回應
快把片子還我!
2007-07-18 01:08: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