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3-18 21:44:49| 人氣6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種同志論述短片:唐憂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唐人妹〈China Dolls〉、憂愁獨語〈Sadness〉和同志公廁〈Mrs.Craddock's Complaint〉,三部由澳洲華裔年輕導演所拍攝的短片,是我的第三部台北電影節觀影。想是三部皆在探討同志議題,因此排隊的時候,發現有不少情侶〈圈內的〉前往,其中看到一對情侶手牽手的樣子,我覺得很溫暖。而從絕大部分的男性年輕觀眾看來,就知道現在同志對於自身問題的關切度,真的是提昇了許多。我想這會是好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這個議題也應該逐漸被重視才行。想是因為獨自前往而對於被搭訕一事居然抱有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態。

「唐人妹」藉由小就移民澳洲的中國人的觀點來詮釋這些東方人在西方世界的情況。在台灣,我想同志們的問題只在於社會還不能普遍接受這個族群的存在,可是隨著時代的改變,我覺得有些情形已經獲得改善。所以有彩虹社區,有同志的節慶如:同玩節,在在都可以印證同志人權慢慢的受到重視。在外國,由於種族問題,東方人的同志似乎更受歧視。這歧視並不是只有大眾社會的,還包括了圈內的社會觀:東方人可能尺寸較小,膚色較黃…等等。導演用「唐人妹」這個名詞來形容男同志在澳洲社會被看待的情形。別忘記了以前的白澳政策,所以過去亞洲男性在澳洲社會真的很不受歡迎。所以導演也介紹了兩個名詞:飯兔〈rice rabbit〉和蕃薯兔〈potato rabbit〉。前者指的是喜歡亞洲年輕人的澳洲老年人,後者則是恰恰相反的代指喜歡澳洲老年人的亞洲年輕人。片中以許多華人男性的描述及觀點來輔佐,以半紀錄片的方式儘可能客觀的看待。不過時代在前進,結論說明這些對亞洲人的歧視已經逐漸改善,社會觀察的結果,似乎還不錯,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同性戀的世界。

「憂愁獨語」一如片名般,整部片籠罩在一種慢性的憂愁當中。片中片,以一個攝影師的看圖說故事來進行文本的演繹。一張張幻燈片的背後,都是攝影師的經歷:有他前男友從生病住院到死亡的過程,有他媽媽獨立扶養小孩長大到死亡的過程,有他圈內朋友、親戚,聽聞的故事等等。就像我們拿起收藏的照片,只要一張一個景色、一個人甚或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物品,我們總能說上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樣,這位攝影者雖然試圖客觀的描述往事,卻也引起了許多觀眾的情緒反應,我聽到黑暗的座位中有人啜泣的小聲音,其實看到他說到他媽媽過世的情節,我也是眼框濕一片。雖然這些幻燈片背後故事的主角都幾乎走到死亡那一步,不過正因為攝影師也勇敢地將他們死亡那一幕拍攝紀錄下來,更能引起所有人的感動。結語很簡單,我們也常常聽到。「他們會永遠活在我心中」雖然人人說的出,真實背後所要歷經、所要承擔的情緒,應該很大吧。

「同志公廁」是部趣味的短片。Craddock太太發現自家對面的公廁,突然多了許多男性的進進出出,尤其是一為每次只穿寬鬆底褲的禿頭男子,讓她覺得非常猥褻。於是她麻煩警察,歇斯底里的請求維護這廁所的「治安」。結果,進出這間廁所的男子們,果然不再出現,但似乎是轉移陣地到更遠的公廁去…不過Craddock太太卻過的比較放心,甚至還常常開心的走到對面的公園散步。幽默的觀點,看待同性戀與一般社會的互動,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就好像是如果住在台北的二二八公園對面,也不必因為常常有同志族群出沒而引起這大的反彈吧。我覺得同志們的情侶就像一般情侶一樣啊,牽手或接吻,都充分的表現互相的愛意,除了偶爾覺得太火熱會有點忌妒,我其實都覺得很感動呢。

我深深的覺得這般部片可以是社會學課堂上的好教材,有助於我們去認識同志。雖然自己平常就對於這個議題有些了解,不過許多名詞及情況,還是因為觀看之後才明白的。不過這些片的缺點就在於,探討的只限定於男同志,女同志的社會現象就很難了解,大概這也是某程度的男女不平等吧?前陣子不是有一則新聞在談論台灣第一對結婚女同離婚的消息嗎?倒也是值得去透過報導來了解新聞對同志觀點的詮釋,因為媒體才是影響我們許多觀念最深的傳播方式。用不同的思維面去看待,我們就會更了解其實同性戀與異性戀的世界,並沒有太多的不同。

台長: 七月
人氣(6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