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11 00:49:29| 人氣4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濃度的例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史英得意的一個教案,我根據上課的回憶建構出來的,有一點點反駁到他的說法,希望以後我能反駁的更多,類似的文章是[史記張釋之執法]那篇.

〈濃度的例子〉
今天史老鷹舉了一個濃度的例子,這個教案在去年人本札記456月份中有刊登出來,在電子報中亦有,聽說是史老鷹想了好幾年的教案。題目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講濃度的教案。與之呼應的是白駒過隙,不曾一瞬,講速度的教案。

史老鷹第一個問題就很震撼,為什麼濃度是溶液(溶劑加溶質)除以溶質。例如;溶液是糖加水,溶質是糖。

大家瞎說,有人說沒有為什麼?心中想這是什麼白痴的問題?有人說這是定義,其實也就說沒有原因。有人說;這是指一個單位溶液分子中與糖分子的比例。

史老鷹覺得大家都太有學問了,但忽略了人的感受,注重人的感受就是人本教育,大家不能忽略了這一點。
有人終於提到如果我有一杯水加了一些糖進去,喝喝看,有一種甜度,再加一些糖進去,就覺得更甜了。

史老鷹很高興終於出現人了。

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人所感受糖的甜度,能用那個濃度的公式來表示?

這很簡單,因為加入的糖越多,人喝起來越甜,從公式上理解,發現濃度越濃。所以可見那個公式可以反應濃度,也就是甜度的增加。

如果我們讓一個人喝濃度不同的糖水,這個人應該可以分辦出濃度的不同。
但這樣的濃度如何普遍化?也就是說我只能分辨出哪個比較甜那個比較不甜?但我的甜與不甜如何跟妳一致?我們如何定義何謂甜?甜是不是個人主觀的感受而已,並沒有客觀的定義?

當我們我舌頭伸進去糖水中嚐時,舌頭的味蕾感受到那一單位溶液的糖分子,於是傳導到大腦產生甜味。因為我們是這樣感受甜味的,所以,溶液除以溶質是可以代表我們感受甜味的感受。

但如果說我有十個味蕾,妳有二十個味蕾去嚐到甜味(都是嚐同一杯水),妳會不會覺得比較甜?有人想到說如果我的屁股比較大,去坐別人坐過的位子,會不會覺得比較熱,因為面積大感受到的部份比較多?答案是不會,因為我們的腦是根據一個味蕾所傳達的濃度來判斷濃度的,而非收集全部的味蕾來判斷的。

但為什麼要用溶液(糖加水)除以溶劑(糖),不用水除以糖就好了?這兩者有何不同嗎?

再者,若妳看原先那個教案,史老鷹是以藥來作例子的,但這不是很奇怪,糖對小孩子來說不是比較討喜的嗎?為什麼要用大家都討厭的藥呢?這中間其實有玄機在的?

第二個例子是講物質三態?史老鷹又提出白痴問題,為什麼有三態?有人說是自然現象?

這裡有一個不錯的觀念,當我們回答學生因為我們看到的就只有三態而已,所以有三態,這是保守的心態,但看不到不一定不存在。我們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這才是人類進步的來源。

譬如說居里夫人發現鐳,是因為她推理出來應該會有一種物質存在,所以,不斷的做實驗發現的。如果只單就已知的就滿足,則人類永遠也不會進步。
大致如此,這個例子我沒有太多的感受。妳可以看看《從森林小徑到椰林大道》。

妳要不要試試如何理解「不僅…..而且….」這個造句,她到底是在講什麼意思?要如何理解呢?



台長: 飄揚的落葉
人氣(4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