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11 07:12:01| 人氣156|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0311敘事的外化(實務操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外化的目的與功能為何?(指引外化的方向)

2.在什麼樣的情境下,適合運用外化?
3.進行敘事訪談,一定要運用外化的歷程嗎?(外化是態度或技巧?)
4.外化一定要用擬人化的隱喻方式嗎?(兒童與成人的外化有何異同?)
5.外化的實務運用歷程為何?
  (靜心思考最近的生活,有什麼是你一直以來很想突破的習慣或態度?或很想解決的麻煩?)

台長: 心靈魔法師
人氣(156)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janielsong
1. 外化的目的與功能為何?(指引外化的方向)
老師的講義上有清楚說明。(講義,頁11)
2. 在什麼樣的情境下,適合運用外化?
當個案的自我認同被認為他們尋求治療的問題所界定時,可以透過問話,並以人為主體,人對問題、問題對人的生活與關係的影響的描述為優先。問題一旦經過主體──人的描述,問題對人的生活與關係的影響一經釐清,很自然的就會外化。釐清人對問題的影響以後,問題的外化會更加清楚。問話可以鼓勵人了解問題對他們生活與關係的影響,進而幫助他們弄清楚問題對行為、情緒、身體、彼此的互動、態度等等各方面的影響。

3. 進行敘事訪談,一定要運用外化的歷程嗎?(外化是態度或技巧?)
外化是一種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法鼓勵人講壓迫他們的問題客觀化,有時候則擬人化(故事、知識、權力,頁44)。外化是態度也是技巧,若空有技巧,沒有態度,容易忘了與人同在;擁有態度和技巧,怎能和人一同在發展故事的旅程中,不斷從找到驚喜或的獨特的可能性。
2014-03-12 23:54:50
janielsong
5.外化的實務運用歷程為何?
(靜心思考最近的生活,有什麼是你一直以來很想突破的習慣或態度?或很想解決的麻煩?)

大綱式整理
  分離焦慮與我,
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分離焦慮,不管是每天送孩子上學,每週和先生道別,我的心情總是會感到的失落。
 問題的外化
這個問題像是淘氣鬼

 問題對人的影響
評估:當這個淘氣鬼常常出現時,就容易引發我對自己的自責,覺得自己怎麼會對這小小的分離無法忍耐?尤其當孩子生病時,當課業壓力很大時,加上淘氣鬼的出現,我就容易煩躁,並且容易和先生爭吵。
詮釋:喜歡她的出現,是因為我才能學會珍惜總是不在身邊的家人。但不喜歡因為她的出現,而讓我變得心情低落。

 人對問題的影響力
我有克服淘氣鬼的經驗嗎?
目前克服的方式,在送孩子上學之後透過不斷深呼吸,還有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的方式,讓自己與淘氣鬼和平相處。
當先生準備回南投的時候,努力的表達自己對先生,週末時在家中帶給我歡樂和滿足的地方。先生回去後,我就帶著女兒躲在房間裡盡情的讀繪本。因為在與孩子一起讀繪本的過程,我找到純粹的快樂,可以淹沒我心中的淘氣鬼。孩子對繪本的專注與對故事內容的回應,能讓我感到平靜,不被淘氣鬼打擾。

 透過以上簡單的書寫,發現自己過去真的被淘氣鬼深深的占據了我的內心世界,甚至還看到我不斷的責罵自己怎麼不斷讓淘氣鬼出現,覺得自己很不應該。我也發現雖然偶爾還是會和淘氣鬼爭吵,但沒有了過往的完全被操控。我相信透過在敘事的浸泡中,慢慢探索,我會找到我和淘氣鬼的世外桃源。
2014-03-12 23:55:32
巧媖
1.外化的目的與功能為何?(指引外化的方向)
目的:將"問題"個體化。
功能:讓個體可以從問體中分化,去除與問題共同連結的負向認同,並拿回對於問題的主導權。

2.在什麼樣的情境下,適合運用外化?
當個體將問題內化為自我認同時,適合運用外化。

3.進行敘事訪談,一定要運用外化的歷程嗎?(外化是態度或技巧?)
我認為,外化可以是態度也可以是技巧,當我運用的是意圖藍圖的外化時它是態度(我的企圖),當我運用行動藍圖的外化時它是技巧(具體的技術、話語)。
至於進行敘事訪談,我想或多或少都會運用到外化的歷程,因為那個"敘事"對於訪談的態度、價值觀,也許不一定用得到外化的技巧,但在好奇訪談者的過程中便可無形地在對話中看見外化的影子。

4.外化一定要用擬人化的隱喻方式嗎?(兒童與成人的外化有何異同?)
我覺得就態度上的外化沒有不同,即使是兒童與成人的也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唯一的差異是,個體最適合的隱喻方式會有不同,可能會因個體的文化背景、認知、文字裡解而有不同,也許對於兒童而言,擬人化的隱喻相對於抽象的文字概念會更容易有感觸,但不見得成人就無法使用擬人化的隱喻。
2014-03-17 21:54:57
M0110007
5.外化的實務運用歷程為何?
(靜心思考最近的生活,有什麼是你一直以來很想突破的習慣或態度?或很想解決的麻煩?)

>想突破:擁有可以專心寫報告的時間
>問題現狀:時間彷彿都不是自己的,隨時有人會來搶走,而且還不能拒絕
>外化命名:對別人負責
>問題對人的影響:當我需要"對別人負責時",我沒有辦法為自己的權利說話或爭取,因為別人比較重要我不重要
>人對問題的影響:我其實可以在某些時候適時與"對別人負責"保持距離

>運用歷程之省思
當我為自己的問題找到所屬的外化命名時,那個彷彿迷般、複雜難解的問題似乎就已理出頭緒,看得到可以解開的線頭和可以依循紋路。真實地感受到問題從我身上離開的輕鬆感,而這份輕鬆是因為我知道我所外化命名的問題,我已經處理過了,我知道該如何處理它,所以我不需要再被不知所措的感受所困擾,而這樣的感覺很好,即使"對別人負責"某些程度上仍需要妥協自己的部分需要,但我已看到我可以前進以及協調的方向,而不是被一種莫名的恐懼掌控。
2014-03-17 22:15: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