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08 17:12:56| 人氣6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好消息 | 英國左派紀錄片導演 迪克.方登 Dick Fontaine 來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5年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歐洲論壇”
邀請英國左派紀錄片導演 迪克.方登 Dick Fontaine 來台舉辦專題演講
講題”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嗎? ”
10/7(五) 下午2:00-5:00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大廈館國際會議廳
備有同步翻譯,咖啡、茶

無須報名入場 免費活動 座位有限

迪克.方登 Dick Fontaine 簡介

迪克.方登,作品特意遊走在紀錄片的尺度邊緣,至今已拍攝了四十多部電影或電視影片。他與合作夥伴派特.哈特麗 (Pat Hartley),在紐約成立了「葡萄藤」( GRAPEVINE PICTURES )獨立製片公司,專門製作紀錄片、音樂與劇情片。他以導演的身分,特別是透過教學,積極參與開啟電影的新發展。

自1995年起,他在頗負盛名的英國國立電影與電視學院(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的紀錄片研究所擔任系主任。該校許多校友;包括,尼克.布魯菲爾 (Nick Broomfield)、莫莉.德寧 (Molly Dineen)與金.隆金諾多 (Kim Longinotto )對英國及全世界的影響力極為深遠,校友。1993年,他在紐約的視覺藝術學校(School of Visual Arts)開了一門電影製作課程,並於麻省理工學院、安默斯特學院( Amherst College)、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紐約大學、與紐約州立大學等校教授「獨立製片」( Independent Production )、「美國人權時代的電影拍攝」( Filmmaking during the US Civil Rights Era )與「電影中的黑人形象」(Black Images in Film )這些課程。七○年代,受到坦尚尼亞政府的邀請,負責「烏加瑪電影計畫」(Ujaamaa Cinema Project),並在達萊撒蘭(Dar-es-Salaam)設立訓練課程。曾為英國電影學院 (British Film Institute )在倫敦各地的「社區錄像計畫」( community video projects )裡培育師資,並擔任威爾斯大學( University of Wales )影視系的「校外考試委員」( External Examiner )。他畢業自劍橋大學,分別擁有哲學的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

方登從曼徹斯特的格拉納達電視台(Granada Television)開始擔任研究員,對於在地發跡的披頭四所引領的音樂圈子著力頗深。他曾是英國當時最年輕的製片兼導演,同時參與製作了格拉納達電視台最為人所知的調查影集《行動世界 World in Action 》,為他贏得1963年的「英國影藝學院獎項」(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Award )。

身為導演,方登首先於六○年代將「直接攝製」的電影手法帶入英國電視台,與其他先進,梅索斯兄弟(Maysles Brothers ),一起拍攝劃時代的成功影片,探勘當紅名流光鮮外表下的世界,例如「披頭四」首次的紐約之行 - 《ㄧㄝ!ㄧㄝ!ㄧㄝ!》( Yeah! Yeah! Yeah! ), 以及《封面容顏 》裏拍攝世界超級名模珍.詩琳普頓(Jean Shrimpton),這些都是當時最多人收看的紀錄片。

六○年代,他與當時的製片麥可.侯居斯( Mike Hodges )- 麥可日後拍了《江湖大對決》( Get Carter )等片 - 一起製作了最具影響力的實驗影集《新節拍》( New Tempo)。接著成立了一家電影公司叫「國際紋身師 」(Tattooist International),結合了獨立製片界的資源、學生與工作人員,為另類或傳統媒體,製作一些左派政治宣傳片( agit prop )或創新的作品,包括第一支音樂錄影帶。

他與多位作家合作:像是與諾曼.梅勒 (Norman Mailer )合作散文式的電影《真人不露相》( Will the Real Norman Mailer Please Stand Up? );與詹姆士.卡麥隆( James Cameron )合作的《閒人暫借過》( Temporary Person Passing Through );與詹姆士.鮑德溫(James Baldwin )合作的《葡萄藤下我聽說》(I Heard it through the Grapevine )等等,都是美國發行的院線片。他也寫了一些劇情片,像是根據諾曼.梅勒的原著改編的《為何在越南?》(Why are We in Vietnam? );與麥克.福萊恩( Michael Frayn )合作的《非常私生活 》(A Very Private Life );以及關於發生在六○年代美國的政治暗殺事件《誰殺了知更鳥?》( Who Killed Cock Robin? ),加上最近的《錢寧太太的拼布》( Mrs Chaney’s Quilt ),內容關於一個密西西比家庭爭取民權的長篇故事;《小姐藍調 》( Young Woman’s Blues),描述偉大的非裔美籍藍調歌手貝絲.史密斯 (Bessie Smith)。另外,他根據詹姆士.鮑德溫最近在紐約的寫作坊作品,撰寫了一齣劇本 《明天雨跟著來》(Tomorrow Brought Us Rain)。

由於曾經是音樂家,方登製作了很多的影片,運用音樂來探索文化,與凱薩琳.芭托(Kathleen Battle)、貝蒂.卡特(Betty Carter)、約翰.凱奇(John Cage)、強尼.羅頓(Johnny Rotten)、桑尼.羅林斯(Sonny Rollins)、歐涅.柯曼( Ornette Coleman )等人激起不同火花。而他與亞特.布雷基( Art Blakey)在自己的影片《爵士使者》( The Jazz Messenger )裡的表現,已經為他贏得了諸多獎項,並在美國上片。他替現在紅遍大街小巷的次文化現象-嘻哈音樂-拍了第一部影片,用戲劇化的手法介紹其發展,片中的合作對象有阿非瑞卡.班巴塔( Afrika Bambaataa)、3-D 與高迪( Goldie),並結合嘻哈與爵士,為年輕人製作了破天荒的舞台秀。他的音樂錄影帶涵蓋甚廣,包括嘻哈、爵士或古典音樂等,有深具實驗性的作品,也有純粹商業性的作品。

他對反芻式電影的發展一直深感興趣,也製作了得獎的實驗電影《兩面雙魚,上昇天蠍 》( Double Pisces, Scorpio Rising ),於1972年代表英國參加「紐約影展」(New York Film Festival ),目前正在製作另一部類似的電影。

迪克.方登目前是獨立紀錄片中心「紀錄之家」(The Dochouse)、「牛津紀錄片影展」(Oxdox)與「雪菲爾國際紀錄片影展」( Sheffield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的董事成員。

台長: 瑪姬小姐
人氣(6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一堆 長篇大論 |
此分類下一篇:| 好人物 | 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嗎?
此分類上一篇:城市風景| L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