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昨(2011年9月9日)下午電台錄音之際,報社來電希望筆者可以就當天下午民進黨公布蔡英文副手名單的意義與影響予以政治分析,故謹撰文「「英嘉配」的挑戰與機會」如後,全文標題與內容經報社修正為陳朝建,《「英嘉配」的挑戰》,中國時報學者專論,2011/09/10(內容是有關2011年9月初,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名單揭曉後的相關挑戰之分析)......
「英嘉配」的挑戰
2011-09-10 中國時報 【陳朝建】(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正式宣布,她的副手就是該黨的祕書長蘇嘉全,並將蔡、蘇搭檔取名為「英嘉配」(諧音為「贏家配」),但所謂「英嘉配」真的就是「贏家配」嗎?
「英嘉配」之所會成形,固然是與彭淮南、蘇貞昌等「夢幻人選」不願意擔任蔡的副手有關,也正因為如此,「英嘉配」勢必會被許多媒體及輿論評價為「『剩』選組合」而非「勝選搭檔」了。但儘管如此,蘇嘉全的出線卻仍有兩項重要的政治意涵,一是蘇嘉全擔任過屏東縣長、農委會主委與內政部長,也參選過大台中市長;基此,「英嘉配」自當有助於該黨主攻「固守南台灣、決戰中台灣」的選舉戰略,企圖與「馬吳配」相互抗衡;二是蘇嘉全出線之後,正代表民進黨的中生代已經全面接班,蔡英文所領導的新民進黨不僅告別了美麗島世代,亦形同宣告律師團世代或後美麗島世代已經結束了。
然而,先就外部挑戰來說,馬英九總統的學經歷及成長背景皆與蔡英文雷同,其副手吳敦義又擔任過南投縣長、高雄市長與立法委員,且又是現任的行政院長,對「英嘉配」來說,絕對是場硬仗。不僅如此,現階段就馬、蔡兩人的聲勢及支持度來說,「馬吳配」似乎較有機會在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等北部地區保持大幅度的領先,至於蔡英文則是有望可以在該黨執政的宜蘭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與屏東縣等地維持不小幅度的領先。就此而言,「決戰中台灣」的戰略思維並沒有錯,但問題是,整場總統選舉的決戰大票倉則在北北基與桃竹苗等地,因為此地區的選票總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強。質言之,如果「英嘉配」並沒有明顯給中間選民超越「馬吳配」之認同的話,則蘇嘉全的出線就算產生了「決戰中台灣」的效果,但是所謂「搶攻北台灣」的氣勢就會受到壓抑了。
其次,就民進黨內的政治生態與權力結構來說,「英嘉配」的成形固然已宣告中生代的全面接班,但中生代全面接班後,扁、蘇、謝、呂、游等各方勢到底還願意幫「英嘉配」出多少力?因為他們的時代或機會,甚至政治利益都即將消逝,如「英嘉配」順利當選的話。同時,另對黨內的最大派系新潮流系來說,與蔡英文、蘇嘉全同屬中生代領袖的賴清德市長,正是他們目前較為偏好的潛在政治領袖之一,則他未來的政治職涯就很容易與蔡英文的副手蘇嘉全出現競合關係,如此一來,黨內的整合仍將存有一定程度難題須克服。簡言之,目前蔡英文在黨內的政治領導權威尚未全面鞏固,加上律師團世代或後美麗島世代等政治菁英,又存有與她明顯不同的政治利益或政治盤算,甚至也有所謂「放眼二○一六」的潛在人選;且蘇嘉全的政治份量未必充足,與之存有競合關係者,亦不乏其人,黨內的整合正是「英嘉配」的難題。
不過,「英嘉配」也並非全然毫無機會,例如:「馬吳配」有沒有繼續犯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到底會不會藉由連署參選總統,以及整個泛綠陣營的整合程度,都是關鍵。其中,如果期待「馬吳配」繼續犯錯,卻也等於承認「英嘉配」確實並非是個最理想的「勝選搭檔」;若仍期待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可以下海參選到底,則又是希望重演二○○○年三強鼎立的漁翁得利之戲碼,再度顯示「英嘉配」確實不夠強而有力;至於,泛綠陣營的整合問題,如果又每每都是期待李登輝、林義雄等聖雄權威可以介入協調,但黨內同志卻依舊同床異夢的話,則「英嘉配」的整體戰力也是會大打折扣的。
未來選民所關注焦點將逐步轉向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以及親民黨、新黨或第三勢力投入此役選戰(包括區域立委選舉)的力度。
------原稿:「英嘉配」的挑戰與機會------
陳朝建/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
民進黨主席也是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正式宣布,她的副手就是該黨的秘書長蘇嘉全,並將蔡、蘇搭檔取名為「英嘉配」(諧音為「贏家配」,就是期待可以「勝選」),但所謂的「英嘉配」真的就是「贏家配」嗎?實際上,吾人恐怕必須進行以下的政治分析,才能明瞭「英嘉配」的挑戰與機會。
蓋「英嘉配」之所會成形,固然是與彭淮南、蘇貞昌等「夢幻人選」不願意擔任蔡的副手有關,也正因為如此,「英嘉配」的揭曉,勢必就會被許多媒體及輿論評價為「『剩』選組合」而非「勝選搭檔」了。但儘管如此,蘇嘉全的出線卻仍有兩項重要的政治意涵,一是蘇嘉全擔任過屏東縣長、農委會主委與內政部長,也參選過大台中市長(且選得相當不錯,算是「雖敗猶榮」的戰果);基此,「英嘉配」自當有助於該黨主攻「固守南台灣、決戰中台灣」的選舉戰略,企圖與「馬吳配」相互抗衡;二是蘇嘉全出線之後,正代表民進黨的中生代已經全面接班,蔡英文所領導的新民進黨不僅告別了美麗島世代(如黃信介、江鵬堅、林義雄等),亦形同宣告律師團世代或後美麗島世代(如陳水扁、蘇貞昌、謝長廷、呂秀蓮、游錫堃等)已經結束了,現在的新民進黨將正式轉向以蔡為首的中生代來接班,未來的國會幕僚世代也即將浮出檯面。
然而,先就外部挑戰來說,馬英九總統的學經歷及成長背景皆與蔡英文極為雷同(均有非典型政治人物的特質),其副手吳敦義又擔任過南投縣長、高雄市長與立法委員,且又是現任的行政院長,加諸馬的黨政權力在握,而吳也掌控了國家機器的行政資源,對「英嘉配」來說,絕對是場硬仗,亦即「英嘉配」並不必然是「贏家配」。不僅如此,現階段就馬、蔡兩人的聲勢及支持度來說,「馬吳配」似乎較有機會在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等北部地區保持大幅度的領先,至於蔡英文則是有望可以在該黨執政的宜蘭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與屏東縣等地維持不小幅度的領先。就此而言,「決戰中台灣」的戰略思維並沒有錯,但問題是,整場總統選舉的決戰大票倉則在北北基與桃竹苗等地,因為此地區的選票總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強。質言之,如果「英嘉配」並沒有明顯給中間選民超越「馬吳配」之認同的話,則蘇嘉全的出線就算產生了「決戰中台灣」的效果,但是所謂「搶攻北台灣」的氣勢就會受到壓抑了。
其次,就民進黨內的政治生態與權力結構來說,「英嘉配」的成形固然已宣告中生代的全面接班,但中生代全面接班之後,扁、蘇、謝、呂、游等各方勢到底還願意幫「英嘉配」出多少力?因為他們的時代或機會,甚至政治利益都即將消逝,尤其是「英嘉配」順利當選的話。同時,另對黨內的最大派系即新潮流系來說,與蔡英文、蘇嘉全同屬中生代領袖的賴清德市長,正是他們目前較為偏好的潛在政治領袖之一,則他未來的政治職涯之發展就很容易與蔡英文的副手蘇嘉全出現明顯的競合關係,如此一來,黨內的整合仍將存有一定程度的難題必須克服。簡言之,目前蔡英文在黨內的政治領導權威尚未全面鞏固,加上律師團世代或後美麗島世代等政治菁英,又存有與她明顯不同的政治利益或政治盤算,甚至也有所謂「放眼二○一六」的潛在人選;且蘇嘉全的政治份量未必充足,與之存有競合關係者,亦不乏其人,黨內的整合正是「英嘉配」的內部難題。
不過,「英嘉配」要成為「贏家配」,也並非是全然毫無機會的,例如:「馬吳配」有沒有繼續犯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到底會不會藉由連署參選總統,以及整個泛綠陣營的整合程度,都是關鍵。其中,如果期待「馬吳配」繼續犯錯,卻也等於承認「英嘉配」確實並非是個最理想的「勝選搭檔」;若仍期待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可以下海參選到底,則又是希望重演二○○○年三強鼎立的漁翁得利之戲碼,再度顯示「英嘉配」確實不夠強而有力;至於,泛綠陣營的整合問題,如果又每每都是期待李登輝、林義雄等聖雄權威可以介入協調,但黨內同志卻依舊同床異夢的話,則「英嘉配」的整體戰力也是會大打折扣的。
最後,蔡英文在「不分區立委名單」、「十年政綱」與「英嘉配」等三張牌都定案之後,未來選民所關注焦點將逐步轉向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以及親民黨、新黨或第三勢力投入此役選戰(包括區域立委選舉)的力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