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26週四傍晚,報社來電預約週六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的專論撰寫,筆者答應屆時會迅速交稿;但是,2009/3/27~2009/3/28週五、週六期間筆者都待在金門口試學生(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金門的入學口試),順道另與其他老師還有已畢業的學生友人們聚餐敘舊;迄2009/3/28回到松山機場之際,已是下午4:00,開票作業才剛開始,等到坐公車從松山機場返家寫作時,已是下午5:10,振筆如疾寫下如後的專論:《立委補選後的政治發展》,以解讀近期立委補選的政治分析(經報社編輯改編為陳朝建,《國民黨小贏 別高興太早》,中國時報A10版學者專論,2009/03/29)……
國民黨小贏 別高興太早
2009-03-29 中國時報 【陳朝建】(作者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助理教授)
兩星期前,獲得民進黨暗助的康世儒以無黨籍之姿擊敗國民黨的陳鑾英,拿下苗栗立委補選席次,讓國民黨膽顫心驚。不過,昨晚國民黨的蔣乃辛則是擊退了民進黨的周柏雅、新黨及紅黨共同推薦的姚立明等人選,維持了該黨在北市大安區的城池,但是國民黨的得票率五成不到,對執政的馬英九總統或是國民黨而言,可以視為是「不信任投票」的警訊。
更精確的說,蔣乃辛之所以勝出,並不是國民黨的執政績效獲得選民的認同,而是成功操作泛藍軍內部「棄保效應」的關係。基此,國民黨可千萬別太高興呢,充其量該黨只是保住基本盤而已。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場大安區立委補選(連同前次的苗栗立委補選)到底對領導菁英的政治地位、政黨運作的權力結構,以及渠等背後所盤算的下一次選舉布局造成何種衝擊,更值得注意。
首先,對馬英九而言,其選前之所以為蔣乃辛公開站台拉票,目的就是要操作泛藍內部的「棄保效應」,以提升國民黨的勝出機會。儘管蔣當選了,然而蔣得票率下降的事實,卻也被解讀為馬總統的政治光環正在急劇下降,因其擬藉由政治光環以移轉選票的支持效果已經明顯萎縮了;相反的,昔日力挺國民黨的支持者也正想藉由此役的「補選抽考」,給馬總統或是政策頻頻跳票的國民黨有所警惕,畢竟選民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又對於民進黨的蔡英文主席來說,既然打輸了此役立委補選,且綠軍的基本盤也只是保住並沒有任何提升,那麼小英就算保住了黨魁職務,也將無法獲得泛綠共主的加冕,以致蘇貞昌、謝長廷等天王級的領導菁英,依然可以與之平起平坐,導致她的黨內領導權威備受挑戰。又,蔡魁有沒有能力或謀略以擴大綠軍基本盤?尤其是,要如何帶領民進黨有效驅除阿扁留下的陰霾,並找到最適合的政治路線重新站起,正是小英必須積極作為的功課。
其次,對國民黨來說,此次大安區立委補選輸不得,否則黨內會引起大風暴。幸運的是,國民黨總算保住了有「泛藍鐵票區」之稱的大安區立委席次;就此而言,吳伯雄的黨魁職位順勢保住了,間接的受益者則是行政院長劉揆,因為他也暫時不用為內閣的施政績效負起政治責任了。可是,國民黨內部世代交替的進程,卻也可能因此再度塞車,導致國民黨反而讓人浮現「老人政治」的印象。
至於,第三勢力在政黨對決的氣氛中,尤其是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的制約下,確實沒有揮灑的空間,這從姚立明或溫炳原等參選人被嚴重棄保的得票數可以看得出來。正因為如此,民進黨未來的發展契機之一,部分將取決於要如何與第三勢力作更有效的整合,以「借力使力」而扳倒國民黨的大鯨魚優勢,勢必也會成為民進黨與第三勢力都必須思考的課題。
對年底即將到來的百里侯選舉,這兩次立委補選都會讓民進黨開始盤算「民無合流」或「藍軍分裂」可能利益;反過來說,如何防止「藍軍分裂」或製造有效的「棄保效應」也將是國民黨領導者的要務。單以年底桃園縣長選舉為例,若吳志揚(吳伯雄之子)有機會代表國民黨參選的話,則民進黨也可能「見縫插針」轉向力挺任何可能脫黨的實力型菁英,以創造「民無合流」或「藍軍分裂」的利益極大化,以複製苗栗立委(讓國民黨敗選)或大安立委(僅讓國民黨險勝)的補選模式。
總的來看,這兩役立委補選已不僅攸關領導菁英、政黨權力與選舉布局的走向,同時也是選民對馬總統的不信任投票,一旦國民黨在自認為該贏的選區卻意外落敗或僅是出現小贏局面而已,那麼馬英九的「泛藍共主」地位確實也有所動搖了!
----------以下為當晚寫作之原始初稿---------------
如何解讀立委補選?(立委補選後的政治發展)
陳朝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兩個禮拜前,獲得民進黨暗助的康世儒以無黨籍之姿擊敗國民黨的陳鑾英,拿下苗栗立委補選席次,讓國民黨膽顫心驚、直冒冷汗。不過,昨晚國民黨的蔣乃辛則是擊退了民進黨的周柏雅、新黨及紅黨共同推薦的姚立明等人選,又維持住了該黨在北市大安區的城池,但是國民黨的得票率已是五成不到,相較於以往六成以上的得票率,對執政的馬英九總統或是國民黨而言,依然可以視為是「不信任投票」的警訊。
更精確的說,蔣乃辛之所以勝出,並不是國民黨的執政績效獲得選民認同的結果,而是成功操作泛藍軍內部「棄保效應」的關係。也就是說,並不是民進黨的基本盤趨於薄弱,也不是新黨及紅黨支持的姚立明政治實力有所不足,而是國民黨成功操作「棄保效應」的「逆轉險勝」;基此,國民黨可千萬別太高興呢,充其量該黨也只是保住基本盤而已。當然,比較重要的是,這場大安區立委補選(連同前次的苗栗立委補選在內)到底將對領導精英的政治地位、政黨運作的權力結構,以及渠等背後所盤算的下一次選舉佈局造成何種衝擊,更屬值得注意的課題。
首先,對馬英九總統而言,其選前之所以為蔣乃辛公開站台拉票,目的就是要操作泛藍內部的「棄保效應」,以提升國民黨的勝出機會。儘管蔣當選了,然而蔣得票率下降的事實,卻也將被全面解讀為馬總統的政治光環正在急劇下降之中,因其擬藉由政治光環以移轉選票的支持效果已經明顯萎縮了;相反的,昔日力挺國民黨的支持者也正想藉由此役的「補選抽考」,給馬總統或是政策頻頻跳票的國民黨有所警惕,畢竟選民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又對於民進黨的蔡英文主席來說,既然打輸了此役立委補選,且綠軍的基本盤也只是保住並沒有任何提升,那麼蔡魁就算保住了黨魁職務,也將無法獲得「綠巨人」(泛綠共主)的加冕,以致於蘇貞昌、謝長廷等天王級的領導精英,依然可以與之平起平坐,導致她的黨內領導權威備受挑戰。又實際上,蔡魁有沒有能力或謀略以擴大綠軍基本盤?尤其是,要如何帶領民進黨有效驅除阿扁留下的陰霾,並找到最適合的政治路線重新站起,正是蔡魁必須積極作為的功課。
其次,對國民黨來說,該黨傾全力相挺的苗栗立委補選竟然輸了,此次大安區立委補選自然就輸不得了,否則的話,就會在該黨內部引起一場大風暴,而既可能會出現秘書長換人或是黨主席請辭的政治地震,甚至也不排除進行內閣改組了。幸運的是,國民黨總算保住了有「泛藍鐵票區」之稱的大安區立委席次;就此而言,吳伯雄的黨魁職位順勢保住了,間接的受益者則是行政院長劉揆,因為他也暫時不用為內閣的施政績效負起政治責任了。可是,國民黨內部世代交替的進程,卻也可能因此又得再度塞車了,導致國民黨反而讓人浮現「老人政治」的印象。
至於,第三勢力在政黨對決的氣氛中,尤其是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的制約下,確實比較沒有揮灑的空間,這從昨晚姚立明或溫炳原等參選人被嚴重棄保的得票數可以看得出來。正因為如此,民進黨未來的發展契機之一,部份將取決於要如何與第三勢力作更有效的整合,以「借力使力」而扳倒國民黨的大鯨魚優勢,勢必也會成為民進黨與第三勢力都必須共同思考的課題。
從而,對年底即將到來的百里侯選舉而言,這兩次立委補選的成敗經驗都會讓民進黨開始不斷盤算「民無合流」或「藍軍分裂」的可能利益;反過來說,如何防止「藍軍分裂」或是製造有效的「棄保效應」也將會是國民黨領導者的要務。在此,單以年底桃園縣長選舉為例,若吳志揚(吳伯雄之子)有機會代表國民黨參選的話,則民進黨也可能因此「見縫插針」轉向力挺任何可能脫離國民黨的實力型精英,以創造「民無合流」或「藍軍分裂」的利益極大化,以複製苗栗立委(讓國民黨敗選)或大安立委(僅讓國民黨險勝)的補選模式。
總的來看,這兩役立委補選已不僅攸關領導精英、政黨權力與選舉佈局的走向,同時也是選民對馬總統的不信任投票,而一旦國民黨在自認為該贏的選區卻意外落敗或僅是出現小嬴局面而已,那麼馬英九總統的「泛藍共主」地位確實也已經有所動搖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