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筆者常在中國時報撰寫學者專論的關係,自2007年4月起,也受邀擔任「中央廣播電臺」(
www.rti.org.tw,為對海外華人廣播的國家電台)之「台灣觀點」(台灣民主基金會委託製作的政論節目)時事評論輪值撰寫工作者,故特闢「台灣觀點評論」之筆耕園地......
八月中旬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案一審獲判無罪,惟謝長廷、蘇貞昌則搭檔成功,將代表民進黨角逐二○○八年的總統寶座,而與國民黨的「馬蕭配」競爭。就選舉政治而言,「誰」會當選為二○○八年的新任總統?正是未來半年台灣政黨政治的重要課題。
首先,選民在社會結構上的差異表現,的確會影響到「誰」是二○○八年的新任總統。而選民在社會結構上的差異表現,主要在於性別、族群、宗教、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等方面。同時,這些因素也會綜效影響未來的選情,例如:「馬蕭配」吸引女性選票的魅力仍在「謝蘇配」之上,在性別差異的表現上較為有利;但是,就族群因素而言,「謝蘇配」仍比「馬蕭配」更有利於本省族群選票的開拓。
又以年齡因素而言,年輕選民正是影響選舉勝負的關鍵選民,即誰獲得最多年輕選民的支持,誰的當選機會就最大。單以這個角度來說,自民進黨不斷出現陳哲男、趙建銘、吳淑珍等貪污腐敗的事件而逐步流失年輕選民支持後,對藍軍的「馬蕭配」而言,在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案一審獲判無罪後,反而會接收較多數的年輕選票而增加當選希望。
其次,影響二○○八年選情的關鍵因素,除了選民在社會結構上的差異表現外,選民在制度設計中的理性抉擇,也會影響選舉的勝敗。更精確的說,選舉制度的設計與選前民意調查的影響,確實將左右二○○八年總統選舉的勝敗。蓋由於台灣的總統選舉制度是採「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的制度設計,因此任何候選人在民意調查的支持度中如果無法保持在前兩名的話,就會成為選民放棄支持的對象,而產生策略性投票的「棄保效應」。
也就是說,二○○八年的總統選舉將會抑制國民黨或民進黨的分裂,也會降低「第三勢力」的參選空間,從而二○○八年總統選舉將成為「謝蘇配」、「馬蕭配」的對決大戲,其他黨派或第三勢力的活動空間並不存在。
此外,選民對政黨或候選人與政見認同程度的高低,也會影響二○○八年總統選舉的勝負。具體而言,在候選人認同方面,「誰」的人格特質與多數選民愈接近,誰的當選希望就大增。同理,就政黨認同來說,獲得較多數選民認同的政黨愈有入主二○○八年總統的機會。比較特別的是,目前「謝蘇配」、「馬蕭配」在選民的認同程度高低方面都沒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當然,特殊的重大事件發生與否、政黨內部或政黨聯盟的團結與否……等等因素,也都會影響台灣的二○○八年總統選舉。例如,現階段「北藍南綠」之縣市、直轄市的執政版圖結構對「馬蕭配」較為有利,但是「謝蘇配」的成功會讓「馬蕭配」在台北市、縣的優勢地位備受挑戰。
必須強調的是,上開所有因素係會綜效影響未來的總統選情,並無法單以某種因素論斷「誰」會當選二○○八年的新任總統;也就是說,目前「馬蕭配」雖在社會結構差異表現的因素上較為有利,但「謝蘇配」仍可藉由選民認同或其他因素的操作來逆轉選情以求勝選。
-----------------------------------------------
以下詳文版另預計登載於「清流月刊」(邀搞投稿中)
-----------------------------------------------
二○○八年總統選舉勝負的關鍵因素
陳朝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八月中旬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案一審獲判無罪,惟謝長廷、蘇貞昌則搭檔成功(即「謝蘇配」),將代表民進黨角逐二○○八年的總統寶座,而與國民黨的馬英九、蕭萬長所形成的「馬蕭配」展開更為激烈競爭。單就選舉政治的角度而言,上開何組搭檔會由「誰」當選為二○○八年的新任總統、副總統?正是未來半年多台灣政黨政治所關注的重要課題。在此,本文將就選民在社會結構上的差異表現、選民在制度設計中的理性抉擇、選民對政黨或候選人與政見認同程度的高低,以及其他因素等四大構面加以分析說明。
貳、社會結構差異表現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選民在社會結構上的差異表現,的確會影響到「誰」是二○○八年的新任總統、副總統。而選民在社會結構上的差異表現,主要在於性別、族群、宗教、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等方面。同時,這些因素也會綜效影響未來的選情,更具體而言:
一、性別因素會影響選舉勝負,傳統上,就台灣地區的政治參與感而言,男性選民比起女性選民更熱衷政治,因此前者的投票行為通常較為積極,顯性選民數較多。但相反的,更多數的隱性選民或是游離選民會是以女性為主,因此如能爭取更多女性隱性選民或游離選民支持的候選人,其當選希望是更為濃厚的。就此而言,「馬蕭配」吸引女性選票的魅力仍在「謝蘇配」之上。
二、族群因素會影響選舉勝負,以台灣的選舉經驗來說,外省族群的投票行為向來都比本省族群(含原住民族群、客家族群、河洛族群)積極,因此主要的隱性選民或游離選民反而是以本省族群為主。換言之,單就族群因素而言,影響選舉勝負的關鍵選民則是本省族群。就此而言,如果族群因素或省籍族群情結發酵的話,「謝蘇配」則比「馬蕭配」有利。
三、宗教因素會影響選舉勝負,長久以來,台灣的新興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等)整體而言都比傳統宗教(如佛教、道教與民間信仰)更積極地影響台灣的政治發展。就此而言,關鍵選民反而是落在傳統宗教的選民身上,換句話說,就二○○八年總統選舉而言,誰更能獲得道教系統、民間信仰系統(如鎮瀾宮系統、朝天宮系統或行天宮系統、龍山寺系統等),抑或其他佛教團體(如佛光山系統、慈濟功德會或法鼓山系統等)的支持,誰的當選希望反而會增加。以此觀之,現階段「馬蕭配」似乎比「謝蘇配」獲得更多傳統宗教系統的奧援。
四、教育程度與社經地位也是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因素,正常的情況下,教育程度或社經地位較高的選民,其政治效能感較強。反之,真正影響選舉勝負的關鍵選民反而在於教育程度或社經地位較低的勞工階級與農民團體,如以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謝蘇配」抑或「馬蕭配」都必須獲得南部七縣市選民的支持,才會比較有利。
五、其他社會結構的差異表現,例如不同年齡層的選民,也會影響選情的變化。總的來說,單就年齡因素而言,新興選民就是以年輕選民為主,而非以年邁選民為主。因此,會影響選舉勝負的關鍵選民就是年輕選民,換句話說,誰獲得最多年輕選民的支持,「誰」的當選機會就最大。以這個角度來說,自民進黨不斷出現陳哲男、趙建銘、吳淑珍等貪污腐敗的事件而逐步流失年輕選民支持後,對藍軍的「馬蕭配」而言,在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案一審獲判無罪後,反而會接收較多數的年輕選票而增加當選希望。
參、制度設計理性抉擇的影響
又影響二○○八年選情的關鍵因素,除了選民在社會結構上的差異表現外,選民在制度設計中的理性抉擇,也會影響選舉的勝敗。更精確的說,選舉制度的設計與選前民意調查的影響,確實將左右二○○八年總統選舉的勝敗。蓋由於台灣的總統選舉制度是採「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的制度設計,因此任何候選人在民意調查的支持度中如果無法保持在前兩名的話,就會成為選民放棄支持的對象,而產生策略性投票的「棄保效應」。亦即,來自於政治學界之行為學派的假設,沒有任何公民會希望其所投的選票無法產生應有的票值性。
因此,以總統大選舉行之前的二○○八年一月之立委選舉來說,由於其制度設計的結果,已將有利於台灣更趨向於「兩黨制」的方向發展,而不利於小黨或無黨籍候選人的出線。連帶影響所及,即使二○○八年總統選舉另出現國民黨(馬英九)、民進黨(謝長廷)以外的其他組合之候選人,都將受到該選舉制度的制約以及選前民意調查的左右,而易導致「棄保效應」的發生。就此而言,二○○八年的總統選舉反而會抑制國民黨或民進黨的分裂,也會降低「第三勢力」的參選空間,因為屆時容易被棄保的對象反而會是以非正統的國民黨或民進黨參選人為主。質言之,策略性投票發酵的話,屆時「第三勢力」反而會成為被裂解的政治勢力。也就是說,二○○八年總統選舉將成為「謝蘇配」、「馬蕭配」的對決大戲,其他黨派或第三勢力的活動空間並不存在。
肆、選民認同與其他因素的影響
此外,選民對政黨或候選人與政見認同程度的高低,也會影響二○○八年總統選舉的勝負。儘管政治學者通常會告訴選民,最理想的民主國家,選民的投票依據應該是讓政見認同優於政黨認同與候選人認同,然而在經驗上,即使以英美或歐洲民主國家為例,選民的政黨認同或候選人認同才是選舉成敗關鍵。如以台灣的選舉之選民慣性來說,選民的政黨認同或候選人認同確實也凌駕於政見認同之上。具體而言,在候選人認同方面,「誰」的人格特質與多數選民愈接近,誰的當選希望就大增。同理,就政黨認同來說,獲得較多數選民認同的政黨愈有入主二○○八年總統的機會;就政見認同而言,也是如此。也就是說,馬英九、謝長廷都必須力拼其人格特質和選民的接近性,或是力倡政黨改革以獲得選民的認同,才有當選二○○八年總統的希望。就此構面而言,目前「謝蘇配」、「馬蕭配」都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
當然,特殊的重大事件發生與否、政黨內部或政黨聯盟的團結與否……等等因素,也都會影響台灣的二○○八年總統選舉。例如,就現階段「北藍南綠」之縣市、直轄市執政版圖而言,則藍軍候選人馬英九比綠軍候選人謝長廷就顯得更為有利,但是「謝蘇配」的成功會讓「馬蕭配」在台北市、縣的優勢地位備受挑戰。
伍、結語
又必須強調的是,上開所有因素係會綜效影響未來的總統選情,並無法單以某種因素論斷「誰」會當選二○○八年的新任總統、副總統;也就是說,目前「馬蕭配」雖在社會結構差異表現的因素上較為有利,但「謝蘇配」仍可藉由選民認同或其他因素的操作來逆轉選情以求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