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16 06:17:31| 人氣5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記住自己:大紀元的記載報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下是2007/07/15筆者參加台灣民主基金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解嚴二十週年與台灣民主」之學術研討會的新聞媒體報導......

學界憂解嚴後亂象噬民主 盼政黨互動憲政化

【大紀元7月15日報導】解嚴二十週年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王家俊台北十五日電)解嚴二十年,台灣走過開放報禁、黨禁的言論自由市場,訴諸民意的民主轉型階段,政黨輪替後朝野卻因族群、國家定位爭執不休。學界憂心民主亂象吞噬品質,期盼未來不管誰當總統,都應該解決國家定位問題,建立向心式競爭,促成台灣民主鞏固與「政黨互動憲政化」。

走過風雨,解嚴後的台灣民主如同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孩逐漸成長、茁壯,成年後正要面臨挑戰。而久藏民間的政治力、社會力逐漸釋放,但社會多元與亂象只有一線之隔,結果憂喜參半。

近年政治爭議不斷,國會因政治口水、非理性對抗而癱瘓,也讓民主付出慘痛代價。被視為「理論大師」的前立委林濁水一語道破解嚴後的政局困境,「台灣實踐了主權在民,但主權的運作卻大有問題」。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更認為,「台灣可說沒有真正解嚴」。

後解嚴時代的島內爭議,不少是因族群爭議而來。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黃秀端認為,族群是中立概念,不應該被污名化。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甫昌分析,外省、本省族群都自認是「弱勢」,相互把既定的國族意識型態套用在對方身上,是族群無法融合溝通主因。

此外,言論市場受到政治掛帥影響,不少學者觀察,媒體百花齊放,但反抗威權的理想性、多元化不見了,只剩市場掛帥、各為其主的「一言堂」聲音。台大歷史系教授李永熾直言,台灣雖無戒嚴之名,但不論是非的意識形態作祟,成為另一種戒嚴心態。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劉正山分析,媒體市場自由化,電視台與報社卻政治立場鮮明,朝向依附政黨對立發展的態勢。師大大傳所所長胡幼偉憂心,資訊與新聞量多了,品質卻低落;媒體充斥八卦消息、假新聞、色彩鮮明的意見,激化社會對立。

解嚴已經二十年,下一個二十年,台灣該何去何從?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助理教授陳朝建認為,受到政府體制、統獨光譜及政黨分合等影響,台灣將朝向兩黨制方向發展,第三勢力空間不大。不管誰當總統,都應該建立向心式競爭,促成台灣民主鞏固,全力推動「政黨互動憲政化」。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乃德呼籲致力民主「體制化」,深化民主教育與文化內涵,培養民主品質。中研院近代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建議解決國家定位問題,以主權國家與國際接軌,做為解嚴的「未竟之業」。

7/15/2007 7:53:12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7/7/15/n1773913.htm

台長: Macoto Chen
人氣(5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