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09 08:10:52| 人氣7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治評論:當前民進黨的挑戰與前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昔日補教私塾學生的牽線之故,香港《中國評論》月刊轉委託邀稿,希望筆者進行「當前民進黨的挑戰與前瞻」的政論寫作,因此有本篇文章的誕生……(又本篇文章也即將登載於香港《中國評論》月刊)

一、前言
  陳哲男事件就是壓倒民進黨的元兇吧,至於陳水扁總統的政策反覆,則是讓民進黨的支持度維持低檔。蓋自去年底「三合一選舉」(縣市長、縣市議員與鄉鎮市長選舉)敗選之後,民進黨的整體氣勢,就已呈現一蹶不振的低迷現象。不僅在去年底「三合一選舉」期間,曾有羅文嘉(台北縣長候選人)提出「新民進黨運動」的改革訴求,即使近期仍有青壯派立委如林為洲的退黨壯舉,以及黨內立委精英擬籌組「黨是會議」的公開呼籲。

  整體而言,新民進黨運動、林為洲的退黨、黨是會議之籌組都是「黨內檢討」的初步而已,然而黨內的最高領導人陳水扁總統對於這些黨內檢討或所謂的自我反省似乎並未全然虛心接受,加諸其國家認同政策(尤其是兩岸政策,或是被民進黨稱為「中國政策」者)的搖擺不定,經濟成長的趨緩、貧富差距的擴大等,更是導致中間選民不願意繼續支持民進黨的原因。

二、民進黨的支持度嚴重下滑
  實際上,如依據台灣主要媒體暨民進黨內部最新民調之顯示,陳水扁總統的施政滿意度已經不到兩成,不滿意度則上升為七成半左右;不僅陳水扁總統的施政滿意度在陳哲男事件後未見提升、持續下滑,更重要的是,陳水扁總統的不滿意度還在創歷史新高之中。影響所及,受陳水扁總統拖累的結果,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也首度跌破兩成,只剩下不到國民黨支持度的一半,更與泛藍軍的整體氣勢擴大差距,而幾近於無法在未來的重要選舉勝出。

  相形之下,國民黨馬英九主席的支持度不斷創新高,導致媒體預言「馬英九現象」的出現,已經使得國民黨扮演起「準執政黨」的角度。尤其是,「馬英九現象」的不斷高漲,已經誘發民進黨黨內精英的焦慮情緒,因此黨內的青壯派立委,如沈發惠、余政道、陳啟昱、黃偉哲、潘孟安、蔡其昌、鄭運鵬、謝欣霓等人,就公開表示他們已經無法認同黨政高層的一意孤行,尤其是陳水扁總統的政策搖擺不定,因此他們在三月底就決定籌組「黨是會議」,進行準備「走自己的路」,目的就是希望民進黨能夠進行「沒有上限、沒有底線」的改革,討論改革路線與具體方案,希望藉此能多給黨中央或是總統府一些壓力,以喚醒中間選民對民進黨的支持。

  儘管提議「黨是會議」的立委們都強調,他們並沒有集體退黨或是另組成黨內次級團體的意思,但實際上「黨是會議」的提出,已經形同是黨內第二梯次的「新民進黨運動」(即繼羅文嘉參選期間所提的新民進黨運動之後的再度新民進黨運動),同樣也在呼籲民進黨必須進行改革,以因應民進黨支持度嚴重下滑的事實。除此之外,一九九八年的民進黨也曾經透過黨內辯論,就兩岸政策達成「強本西進」的共識,試圖力抗國民黨在李登輝總統執政時期「戒急用忍」的做法。但無奈的是,今年初陳水扁總統元旦文告有關「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談話,似乎卻又是成為昔日「戒急用忍」路線的翻版,不僅未依循過去以來的黨內共識行事,更是公開違背了二○○一年朝野在經發會決議「戒急用忍」政策亦應調整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全民共識,而流失更多的民意支持度。

三、民進黨黨政結構的困窘
  又有鑑於黨政結構關係的不良,也是現階段民進黨運作的敗筆之處。因此,民進黨籍大老沈富雄先生,另於今年四月五日即在中國時報公開撰文(即「異哉!黨政合議機制」一文)指出,現在執政的民進黨,就總統府、行政院、黨中央與立院黨團(簡稱為府、院、黨、團)的四角結構、六項互動關係而言,有必要予以調整和簡化,否則的話,並沒有辦法因應各種挑戰。其中,釐清黨的定位,堪稱首要之務,沈主張黨只需要在選舉和在野期間,扮演選舉機器的角色即可,執政時期則應退居幕後;其次,他更認為黨中央的自我控制與節制,更可以讓黨政關係的互動簡化為府院、府團和院團等三個互動關係,並應建立起「院團協商,送府報准」的新決策模式,以減少總統恣意決斷的情事或是府、院、黨、團協調不良的情形。

  否則的話,單以黨中央決定的「中國政策」辯論為例,因為與行政院的溝通不良,在行政院通過「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具體經貿管制配套措施後,辦也不是、不辦也不是,進而導致黨中央被迫停辦所謂的「中國政策」辯論。探究其實,在民進黨內部,行政院與黨中央甚至與立院黨團的溝通管道並不順暢,導致府、院、黨、團四頭馬車的出現,反而不是「黨政合議」而是「黨政『分』議」!另外,民進黨黨中央近期所規劃的每周舉辦「政策論壇」以關切行政院所推動的各種政策,也再度引發黨、政誰領軍的疑慮,使得「黨政『分』議」更加明顯,甚至就是蘇、游之爭的新戰場。

  回到年初的黨魁選舉來說,提倡「黨政合議」的新任黨魁之所以能夠由游錫堃擔綱,關鍵就在於扁系(即正義連線)的暗助、前任黨魁暨現任閣揆蘇貞昌(蘇系)的相挺,以及新潮流系(新系)決定「開放投票」的結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陳水扁總統或黨魁錫堃日後會不會再成為新系或蘇系的清算或結盟對象,則須視他們彼此之間權力或利益的交換程度而定,也不是陳水扁總統所能單獨主導的。也就是說,黨魁固然是由游出任,但實際上卻是蘇系、新系聯合力拱,並暫時禮讓給正義連線(扁系)的結果;同時,然而謝長廷的養望、呂秀蓮的不甘寂寞,加上前述的蘇貞昌、游錫堃之爭,已經使黨政結構的互動關係更為困窘也更為複雜。

  整體而言,陳水扁總統或黨魁游錫堃必須面對黨內改革、府院黨協調互動、朝野溝通平台等項重要面向的議題,才能繼續帶動民進黨的前進,並重新找回中間選民的支持。首就黨內改革而言,陳或游必須貫徹該黨甚或全民之期待,即全力「除弊」。次就府院黨協調互動來說,由於游是扁的代理人,因此「府黨之間」的溝通將不成問題,但是府黨之外的府院、府團、院黨、院團、團黨等互動關係的罅隙依然有待縫補。三則以朝野溝通平台為例,如何避免「台灣牛vs.中國馬」的正面對決,才是朝野政黨之間惡鬥的關鍵,否則藍綠和解依然無望。

四、扁馬會並無助於朝野和解
  又近期陳水扁總統也與國民黨馬英九主席會面,兩人亦就國防軍購、九二共識、朝野互動等議題進行深入的交換意見,但是扁馬會的結果,卻讓陳水扁總統揭示「憲法一台」的底線,即中華民國向台獨的底線傾斜,與馬英九主席的「憲法一中」或是北京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扁馬會結束之後,在立法院過半的藍軍依然抵制扁政府與蘇揆執政的正當性,並無助於朝野政黨的和解。即使單以民進黨立院黨團的立場觀之,多數立委雖然肯定扁馬會的舉辦,但兩人討論的議題卻過度集中在「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自表」的議題上,並沒有交集,反無法回應多數選民企盼先談經濟後談政治的要求。因此,整體而言,綠軍並沒有因為扁馬會而提升支持度,反而製造更多的政治議題困擾中間選民的理性選擇。

  至於扁馬會的後續影響,台灣的政治評論家徐永明博士(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就指出,在經歷兩次總統大選的對峙之後,台灣民眾的政治菁英偏好,已經從魄力型的領袖轉向共識型的領袖,而這正是扁馬之間民調差距存在的原因,也就是說,如果不重視主流民意對於共識需求的渴望,那麼政治人物的聲望,乃至民調數字是隨時可以豬羊變色的。質言之,誰能創造共識的選擇,誰能促進共識的達成,誰就會有多數選票的支持;而這就是陳水扁總統或民進黨必須認知的地方,也是民進黨的警訊,更是民進黨能否續航二○○八的重要關鍵。

伍、綠軍正在製造「馬英九現象」的風險
  儘管扁馬會似乎無助於朝野和解,但希望馬英九主席能夠在日後代表藍軍挑戰二○○八年總統選舉的寶座,已是多數泛藍選民的重要期待,更是形成所謂的「馬英九現象」,同時也是泛綠政治精英與深綠選民之所以感到焦慮不安的根源;畢竟綠軍執政的施政績效每下愈況,且綠軍的總統參選人到底會是誰,相對於藍軍目前的發展趨勢,綠軍都還沒有更為明確的人選以資力抗,的確是個危機。

  然而,馬能否成功挑戰二○○八年,似乎還有以下幾項「罩門」(也就是馬英九現象」的風險)有待克服:一是馬的族群屬性,也就是省籍族群情結的發酵與否。更精確的說,則是北京的對台政策之態度,尤其是北京對於馬與日後綠軍總統候選人的敵對仇恨;亦即,北京就算根本不喜歡具備「反共色彩」的馬出任總統,但綠軍總統候選人可能更是反共甚且也不排除支持台灣獨立,最不容易為北京所接受。然而,北京對台政策(尤其是「一個中國」的政策)如果更加嚴厲的話,都是任何綠營總統候選人所樂見的(政治效應或選舉效果則猶如一九九六年的台海飛彈危機,或是二○○○年的反助選效應),因為北京對台政策的更加嚴厲還是會形成馬的第一道「罩門」。

  二則是綠軍的執政績效,蓋綠軍的執政績效愈差,對馬二○○八的選情而言,自是具備樂觀與不斷加溫的效果;因此,馬在二○○八年之前,應該也開始接受國民黨立院黨團的杯葛策略,那就是正面與綠軍對決,即該杯葛的議案就全數杯葛,未必會願意真心推動朝野和解。可是,「費力把事拖」(filibuster)的結果,卻也可能會造成多數人民(尤其是淺綠、淺藍選民)的不斷反感與反彈,從而導致綠軍的執政績效愈差,充其量只是正在流失淺綠、淺藍選民的票源而已,但是不斷抵制綠軍執政績效的藍軍卻不見得就能夠漁翁得利而拉攏到這群中間選民的支持。也就是說,馬所領導的藍軍每每杯葛綠軍的重要政策之際,固然都會使任何綠軍的總統候選人受到選票流失的嚴重傷害,但實際上馬或藍軍卻也在傷害自己。

  三為處理國民黨黨產與籌措競選經費的難題,蓋黨產的處理對馬而言,是個內憂外患的課題。對內國民黨黨工與特定的既得利益者,可能都會對黨產的任何處理方案表態反對;對外,民進黨與台聯黨也都還在聯手清算國民黨黨產,導致黨產處理永遠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困境。更何況,即連國民黨黨工的薪資發放都已出現問題之際,則馬主席挑戰二○○八年的選舉經費又該如何籌措呢?也就是說,「錢」也會是馬的「罩門」,畢竟現階段的綠軍還是有執政的資源優勢可以適度發揮。

  四則是二○○六年至二○○八年之間的政治空窗期,馬仍會面臨一定程度的政治風險。例如,在這段時間內,業已卸任市長寶座的馬將會是個陽春黨主席,但作為陽春黨主席卻得面臨二○○七年藍軍立委選舉的整合難題,蓋單一選區兩票制、國會席次減半的結果,將會使藍軍精英自己展開所謂的「內鬥」(例如在特定選區展開「自家人」的二搶一、三選一);屆時,藍軍內部的廝殺甚至都可能會比綠營來得嚴重!不僅如此,陽春黨主席的媒體光環甚至都可能比任何當選首都市長寶座的藍軍精英來得弱,更不會比立法院議長的龍頭光環好到那裡去。也就是說,藍軍內部的「亂」也會是馬的「罩門」。

  五為馬團隊與中央黨部的戰鬥力,更精確的說,還包括馬團隊與黨中央內部成員的爭風吃醋、競相出頭的「茶壺內風暴」。很清楚的是,馬英九主席如果無法克服上開「罩門」,那麼即使他能夠順利代表藍軍遠征二○○八,都可能僅是「馬首是瞻」惟卻另存在著「路遙知馬力」的風險。從而,現階段的綠軍除了會運用「掀馬『統』」的選戰策略外,也會適時製造「馬英九現象」的各項風險,以反向增加綠營候選人力抗馬英九的機會!

陸、後扁時代的接班問題
  而除了謝長廷、呂秀蓮、游錫堃之外,目前最有希望挑戰二○○八的綠軍總統候選人,似乎已是現任閣揆蘇貞昌。因此,如何提前形塑「蘇蔡配」(即蘇貞昌、蔡英文)為民進黨二○○八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氛圍,已是綠軍的當務之急,遑論陳水扁總統的民意正當性明顯不足。蓋去年底百里侯戰役勝選的藍軍,已確立將由馬英九主席問鼎二○○八總統寶座的大局,但如果民進黨還停留在二○○七年總統初選再說,反而會導致目前民調較為弱勢的謝、呂、游等各集團或派系勢力各自「鴨子划水」甚至「山頭林立」,進而無法有效整合出民進黨的最佳戰鬥組合,以面臨馬英九主席來勢洶洶的衝擊。

  尤其是在陳水扁總統民調低迷之際,搶救二○○八已是民進黨的最後機會。而民進黨之所以應該積極鎖定「蘇蔡配」,是因為對多數選民(尤其是中間選民或淺藍選民)而言,無論如何釐清與說明,高捷弊案似都將與謝揆港都市長任內難脫干係,亦即謝的執政形象已受到部分選民的打折;至於,呂、游或是其他重要人選,則都有實力不足或是選民仍難以支持的缺點無法克服,不得不予以割捨。又蘇的副搭檔之所以應是「蔡」而不是「菊」(無論是陳菊或葉菊蘭),那是因為未來的新民進黨應該拋棄美麗島世代的悲情與悲劇,轉向著眼於都會區選民的支持,蓋真正的大票倉就是在北台灣,尤其是台北縣市與桃園縣,而這也是目前民進黨最弱的選區!

  此外,民進黨也應該另敦請林義雄先生擔任民進黨榮譽黨主席(但絕對不是僅由林義雄重新回鍋擔任黨主席,更不是由即將卸任陳水扁擔任未來的榮譽黨主席),因為只有林義雄先生具備黃信介先生在世時期的發言份量,而足以整合扁、蘇、謝、呂、游或雙菊等重量級人士的合縱連橫甚或不滿聲浪。實際上,目前也只有林義雄先生具備「聖雄權威」而可以有效制止新潮流系與正義連線(或泛正義連線)之間的未來火爆衝突,並積極整合蘇系與謝系的分裂,以面臨二○○八的嚴峻挑戰。

七、結語
  總之,民進黨真的必需轉型為新民進黨,但是這個新民進黨並非僅是政策論述能力的更新而已,更非僅是找回舊民進黨時期的創黨精神,而是徹底的脫胎換骨,例如推動具體的改革、整合黨政結構困窘、修補朝野關係的惡化局勢,甚至調整中國政策的部分內容等,才能創造新民進黨的契機,否則現階段的民進黨可是「向下沈淪」的!

台長: Macoto Chen
人氣(7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