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就來找我!」僅是一句單純的招呼,便訴盡書法家陳世憲親切爽朗的性情。
陳世憲十九歲就確定了一輩子寫書法為生的志向,他說一個人如果年屆四十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何,是一件很悲傷的事,但話說回來,一個人如果能在臨死之前了悟自己生命的意義,倒還不枉此生。然而大部分的人渾渾噩噩地在世上走了一遭,在乎的往往是世俗的價值,恐怕未能了解什麼是渾然忘我的生命喜悅。
圖片說明:手持麥克風者為陳世憲,「歡喜」二字是他的燈罩系列創作之一。
_______________
大學畢業,陳世憲就回故鄉白河定居,他把自家廢棄的豬舍改建為工作室,並致力於白河文化營造的社區服務。曾經一度歷經月入數千的儉素歲月,仍不改其樂地過著醉心於揮毫、徜徉於自然的悠然生活。若非清楚明白自己的生命價值所繫,如何能夠抗禦繁華的物質誘惑,安然於清寂的鄉村田野之中。
另一位寄情於山林的郭先生,則在東山闢建咖啡農場,並獨力營造一座充滿文藝情致的露天咖啡店,從他黝黑勁瘦的身形中,可以感受到這片浪漫的「大鋤花間」咖啡農場,經歷了一段何等艱辛的開墾歲月。郭先生說當初放下在台北的出版工作,獨自過著山居生活時,家人原以為他抵擋不了孤獨簡苦的日子,自然會重返都市。豈料這一住就是兩年,家人也在他的影響下,來到東山過著隱逸的山居歲月。
圖片說明:大鋤花間裏的棚架、桌椅全都是老闆親自搭建釘製。
___________________
郭先生雖不像陳世憲一般,很早就確知自己的人生方向,但他自從決定投入自然的懷抱以後,從不同農務的逐步摸索中,墾建出今日的「大鋤花間」。這座座落在山林之中,瀰漫咖啡香味的雅致農場,處處是郭先生篳路藍縷的印記,若無「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豈能得見大鋤花間這「燈火闌珊」的美麗景致。
圖片說明:大鋤花間中最吸引人的造景為鐵皮釘製的燈籠,每一盞都是不同的圖樣。夜裏點起電燈,更顯耀目。
__________________
陳世憲和郭先生的生命價值追求,是個人毅力的展現,是個人即可獨力完成的夢想。但自渡容易渡人難,若欲眾人同舟共濟恐怕難上加難。然而後壁鄉土溝社區的居民發揮了高度的自覺,為求改善自我的生活環境,他們同心齊力地成功營造了優雅的社區,並積極地將這份經驗傳遞出去。
圖片說明:這是土溝社區活動中心的古早式廚房。
_________________
由於年輕人口不斷外流,留守在農田的村民不希望見到自己年老時在庭前樹下枯坐的孤寂身影,因而用力喚起左鄰右舍共同營造社區的美麗未來。他們以水牛象徵土溝社區的精神,集合全村置放在屋角的廢棄牛車,一一拆解洗刷,重新拼裝,這些改造後的新生牛車,滿載著鄉情,也滿載著土溝社區居民們築夢的生命活力。
圖片說明:這是土溝社區所供應的「割稻飯」,亦即農夫在田間工作時所食用的午飯。
_______________
陳世憲建議大家應盡量拓展交友的管道,但「有故事」的朋友可以勤加交往,生活無趣的人不妨置之一旁。這話看似詼諧,實則說明了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貧乏與生命態度的輕忽。在資本化的社會中,人們為金錢所勞役,「戀物」卻缺乏愛戀的原因,盲從於金錢所累積而出的價值之中。
陳世憲有一把看似鏽跡斑斑但仍繼續在烹煮開水的雅致鐵壺,他非常珍愛這把鐵壺,原因並非它的古董價值,而是這把鐵壺的故事。大家坐在陳世憲家縈繞著藝術氛圍的大桌前,品嚐著二十年的陳年普耳,在金黃的茶水與溫厚的茶香中,聽他訴說著鐵壺的故事。
這把鐵壺是由一對日本老夫妻所餽贈,當時他借宿於這對日本夫妻家中,見他們這把煮水的鐵壺十分雅致,因而詢問何處可以購得。由於陳世憲不諳日語,這對夫妻以為他欲求討這把鐵壺,以至於他們為此請求一夜無眠。隔日陳世憲欲道謝離去時,只見這對夫妻遞上一個包裝精美的禮物,向他說道:這把鐵壺是老婦人的母親傳給她的嫁粧,他們原欲把它當傳家之寶留給子女,但見陳世憲如此喜愛,因而經過一夜考量之後,決定相贈。只希望他將來年老,也能將鐵壺轉贈給像他這般珍愛之人,讓這把鐵壺能夠繼續流傳下去。
圖片說明:大鋤花間入口小路設有一排鐵皮燈籠,頗具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
這則感人的故事有如催淚之音,淚水雖未溢出眼眶,卻滋潤了心靈。「戀物」而有所由,才能使物件得到靈魂。從陳世憲的「忘齋工作室」到郭先生的「大鋤花間」,從土溝居民的社區營造到人與人的溝通交誼,這趟「白河鄉土藝文之旅」最大的收穫不僅在於愉快的旅遊經歷,更在於人生故事的動人之處與友誼締結的歡悅之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