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1 03:08:21| 人氣7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我.超我.超超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常常有人說:「別人都不了解我。」(我一向堅持用「了解」不用「瞭解」,引文除外)
子曰:「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也。」
雖云如此,不被了解其實是件可悲的事。

史史跟我說:「別人很難明白我的想法。」
我懷疑人人皆有同感。
有鑒於「倫書齋」說得太多「沉悶的話」,
別人或許會不明白「呢條友究竟UP乜﹖」
故為文自我剖析一番,自認朋友者,下文是「了解倫爺的必讀文章」。

我不奢望大家都會有興趣、有心機或看得明以下文章,
只希望有人會看完,而且看得明白,認得確切。
是為之序。




正文

我常不明白別人的不明白。
有時我會想:「這些問題,只要思考,就會明白。」
有人認為常常思考是很令人恐懼的一件事。
我則不然。個人認為不思考時腦子一片空白、混沌模糊的時候才最恐怖。
我對此無法忍受。
既然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故」字可要可不要),
我便一直覺得,我「不思」的時候我就「不在」了。
這有實例證明。
譬如上課的時候,魂遊太虛,你就知道你已「不在」課室裡了。
這當然只是偷換概念,當不得真。

我不太清楚別人是怎樣思考的。只知道自己怎樣思考,也不知與別人似不似。
上小學的歲月,師長總喜歡說:「別只顧自己的感受,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只顧自己的感受」,會被視為「自我中心」。
你一被標籤為「自我中心」,彷彿身陷阿鼻地獄。
因為自我中心的人都不受歡迎。是非、排擠、杯葛乃至欺負便接踵而來。
可能是我誇張了,大概只有小部份人會如此。
回到正題。我聽從師長的吩咐,嘗試「多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發現有很多問題立時不成問題。

譬如說與朋友吃飯罷。
初中時候,誰跟誰吃飯是一件要緊的事。
「我明明只約你吃飯,怎麼多了他﹖你『明知』我最討厭他了﹗」
他說:「沒辦法啊,你是我的朋友,他也是我的朋友,沒人跟他吃,很可憐的。」
腦內的天使迅即告訴我:「算吧﹗從他的角度來看,的確很為難。你應該體諒他。
最重要的是,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你責怪他只會顯得你小器,或者下次就不跟你吃飯了。」
於是我站到了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沒有了,不過仍然氣悶。
後來「站在對方角度思考」的次數太多了,發現這不是一個有效方法,
因為「問題解決了」,你的氣卻不知往哪裡發洩。
多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會發現自己最有問題。彷彿什麼都是自己的錯。
當然也有例外。有時候「站在對方的角度」,會得出「大家都沒有問題」的怪結論。
(那麼最初到底有何問題﹖)
「站在對方角度看」以後仍然覺得自己正確的話,又會惹來批評。
(「你這個人太主觀了﹗太自我中心了﹗應該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看﹗」)
所以,「站在對方角度」的最不利處,乃在於「你永遠不對」。

後來我發明了一種新方法來解決這個「思考危機」。
我不只站在對方的角度看,更要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
大家都說「旁觀者清」。
於是將自己一分為三(divided yourself into three parts),亦即自我複製兩次。
人的想像空間很大,大腦容得下幾十個自己。我只複製兩次,算少了。
我嘗試抽離地看問題。
相信一般人思考時只會用「我」跟「你」,我則會用上「他」。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經驗,譬如有時候大腦跟你說:「你是時候睡覺了。」
用的是「你」。
有時則會想:「我要睡覺了。」用的是「我」。
當然,兩者表示的意思都一樣。
你喜歡的話,也可以用A和B,或X及Y來代替。
我不清楚大腦什麼時候會用「我」、什麼時候會用「你」。
看起來分別不大,
只是我總覺得「你是時候睡覺了」帶種命令式的語氣,感覺上較「我要睡覺了」有「說服力」得多。
這或許是一種自我催眠。

反省的時候,就更明顯了。
「我真的太懶惰了。」和「你這個人真是太懶惰了﹗」於自己的感覺很不同。
有時要再加上「XXX(你的名字),你這個人真是太懶惰了﹗」
於是你刻骨銘心,以後不敢再犯。

我將這種「一分為二」的「我」和「你」,理解為兩個不同的「我」,
一個可稱「自我」,一個可稱「超我」。
(不是我提出的,只是從心理學上借來)
一般而言,「自我」是「第一身」,通常擔當被「插」的角色。
「超我」表示「第二身」,是「插」人的角色。
每當「自我」反省的時候,「超我」就彷彿成了「天使」,滿口仁義道德,將「自我」「插」個不亦樂乎。
當「自我」被「插足」以後,「超我」就完成了他的功能,
於是「自我」覺得自己錯了,也反省過了,那問題就解決了,可以心安理得了。
所以我總覺得,所謂「反省」,為的只是「解脫」而已。

上述都是我「一分為三」前的想法。
「一分為三」後,我的思想又起了變化。
除了「自我」與「超我」,我再複製一個「超超我」(這個就是自創的)出來。
「超超我」扮演「第三身」,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自我」和「超我」。
當「自我」與「超我」爭執的時候(亦即所謂思想上的激盪),
「超超我」就會站在一旁,雙手橫抱,冷眼旁觀事態發展。
當「自我」與「超我」的爭辯到了白熱化階段之時,
「超超我」通常會驀然發現,前兩者都幼稚可笑、不值一哂。
既然不值一哂,那就自然不了了之。
「超超我」的勝利,代表「不需要理會這個問題」。
他會這樣對「自我」與「超我」說明:「你們都想得太多了。」
從「第三身」口中道出,問題彷彿立即變得客觀起來﹗

你可能要問:「這有什麼意思﹖複製自己意義何在﹖」
意義就大了。
當「超超我」在你心裡所佔的位置愈重,你便愈擺脫「自我」。
前述「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其實不能真正擺脫「自我」,
於是創造一個「超超我」來自我輕賤一番,成功使「自我」的地位愈益下跌。
這比「超我」的說教有用多了。
而且,自我複製有意外的好處。
譬如要讚美自己吧—「我這個人真有意思」就比不上「你這個人真有意思」。
如能用上「他這個人真有意思」就更好了,因為經過層層過濾,連「超超我」都這樣說了,還會有假的嗎﹖
當你從思緒中跳出來,想像自己站在自己的背後審視後說:「他這個人真有意思﹗」
不是客觀得多嗎﹖
於是你更滿足了。

或曰:「太複雜了。」
其實不很複雜,如果你習慣這種思考模式。
我不清楚精神分裂者的想法,只希望他們的精神分裂不是由這樣開始。
有點阿Q又不很阿Q,
有點自欺又不太自欺的這種思考方式,
就是我「作息無序」的主要原因。
因為,當你看到這篇文章,那表示「我又失眠了」。
想太多的人,大概不受周公歡迎吧﹖

零五年九月廿七日凌晨三時半

圖片說明:羅丹的「沉思者」塑像

台長: 曹墉=倫爺
人氣(7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胡思亂想 |
此分類下一篇:〈隨感錄〉廿六至卅二
此分類上一篇:〈隨感錄〉十九至廿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