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5-01 20:10:50| 人氣2,17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詩人周夢蝶走了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壇苦行僧周夢蝶辭世 享年93歲







周夢蝶2






周夢蝶






周夢蝶


周夢蝶 《十月》

奢侈怎樣固執地偏愛著我啊
居然一年我有兩次春天

第一陣寒流猶去未遠
第二陣颱風又冷森森地
撲了過來 ; 潑辣地溫柔啊!

過來的人們說,命運是一疊牌
一葉葉地穿插著快樂與悲哀
你若願,你將遇著
你若不,你仍須遇著
一如晝之追逐著夜
夜之偎傍著冷黑
一如冬之後有春
夏與秋之後仍是春
一如那離絕,那不可抗拒的「必」-----

聯合副刊48.10. 23


 

 

鯉魚潭14.jpg  

 

「孤獨國」國王、詩壇苦行僧周夢蝶今天下午2時48分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1921年生於河南省淅川縣。1948年隨國軍撤退來台,退役後擺書攤維生。60-70年代,他是台灣最重要的人文風景之一。當年台灣的文藝青年必定造訪的聖地是墨客騷人雲集的明星咖啡屋,不可或缺的要角就是在咖啡屋騎樓擺書攤的周夢蝶。直到1980年,周夢蝶因胃疾、割除3/4個胃,才結束了21載的擺攤人生。

38歲那年,周夢蝶出版生平第1本詩集「孤獨國」。他在首頁寫道:「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詩人余光中形容周夢蝶是「大傷心人」,「他寫詩像鍊石補天,補心中的遺憾。」余光中在紀錄片「化城再來人」中形容,周夢蝶充滿了矛盾、嚮往、不滿足,都從詩裡得到補償。「他在現實世界很拘謹、很不自由。想像世界則是逍遙遊、孤獨國」。

政大教授陳芳明分析,周夢蝶受「紅樓夢」影響甚巨,他擅長在「情」與「不情」之間游移流動。他也延伸了中國禪詩的精神,將「意在言外」的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其詩集「孤獨國」與「還魂草」,已是台灣現代詩的經典。他是融鑄傳統與現代的最佳典範。他的詩行充滿留白,可以容許讀者填補大量想像。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作家周夢蝶今天下午2時於新店慈濟醫院辭世,享年93歲。

周夢蝶1921年生於河南省淅川縣,1947年加入青年軍,隨國軍部隊來台,1952年開始發表新詩,並加入藍星詩社。1959年起在臺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出版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終日默坐繁華街頭,成為台北「風景」與文壇「傳奇」。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即時報導】

著名文學家周夢蝶今下午逝世於台北慈濟醫院,享壽95歲。他日前因膽道結石到台北慈濟就醫開刀後,住進加護病房,今天下午病況惡化,心肺衰竭逝世。

 

【2014/05/01 聯合報】http://udn.com/


大紀元51

 

詩人作家周夢蝶今天病逝,享壽94歲。台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館下的周夢蝶書攤,在1970年代曾是台北文壇一景。他是詩壇苦行僧,好友眼中多情的「周公」,也是詩友形容「淡泊而堅卓的狷者」。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1921年生於河南省淅川縣。在6070年代,他是台北重要的「文化風景」。當年台灣各地的文藝青年北上,必定造訪的聖地就是騷人墨客聚集的明星咖啡店,當中要角就是在騎樓擺書攤賣詩集的周夢蝶。直到1980年,周夢蝶因胃疾才結束了21年的擺攤人生。 

擺攤賣書期間,周夢蝶晚上在廟裡聽經,常參加南懷瑾的佛學講堂。他的詩富含禪味、儒味,外界喻為「以禪入詩」。著名的詩作包括「孤獨國」、「還魂草」、「風耳樓逸稿」、「有一種鳥或人」等。曾獲第一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等殊榮,創作生涯超過半世紀。 
文化部長龍應台先前為撰寫「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曾訪問周夢蝶。龍應台回憶,惜言如金的周夢蝶和她暢談在師範學校畢業前夕遭遇國共戰亂,如何跪別寡母離鄉、加入青年軍;在離開大陸時,他已育有二男一女,當時沒想到是一輩子的分離。 導演陳傳興曾執導周夢蝶紀錄片「化城再來人」。「化城」出自「法華經」,意為幻化之城;「再來人」既是周夢蝶詩篇之名,也是佛教用語指乘願再來之人。 

周夢蝶在片中透露,那時每天一早坐第一班車到武昌街擺攤。他形容這個「孤獨國」只有「4個榻榻米大、421本書」,每天淨賺30元就可「pass」了。 擺攤時,周夢蝶看似默坐,其實是在心中「作詩」。對周夢蝶來說,寫詩就是修行。周夢蝶在片中回憶,武昌街時期的他是在「沸騰狀態下」寫詩,「這首詩還沒寫完,下首已完成」,然而也有「一寫四十年」才完成的詩,顯現多情的一面。 在畫家筆下與鏡頭前,周夢蝶常是雙手環胸、如老僧入定般的禪者。有國外雜誌將他比喻為「峨眉街上的先知」,詩友則形容他是「淡泊而堅卓的狷者」。總統馬英九20102月探望時,周夢蝶還特別請馬總統過目「九行二首」詩作,勉勵馬總統要成為大事業的改革者,需耐得住長久的孤寂。

台長: 荷塘詩韻

(悄悄話)
2014-05-03 09:12:33
聯合報有關周夢蝶的消息晴也看到了 或許他的那個年代晴不是很了解 但從報導上可以想見他是很為人稱許的詩人

^_^
2014-05-14 10:25:22
版主回應
我真的很對不起。這麼久才看見留言。腦袋都不知在糊塗些什麼。

老詩人清苦一生,卻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始終知足感恩,讓人佩服他物質生活如是艱困,精神生活卻如是豐盈。協助提供住處的曾進豐教授說他「寄身紅塵濁流,甘於簡樸,涵泳於藝,澹泊世情,孤峭卓絕,巍然如一座山峰。其人格行誼鮮明地保持了讀書人久被遺忘的嶙峋風骨,傲岸情操。

欣賞作者一首小詩 < 澤畔乍見螢火>

何其愁慘而微弱的閃爍
有火還似無火
儘依草遶籬而飛
卻總飛不到陶隱居的眼底


< 火與雪 >

急驟而幽微的剝啄聲
自廈徂冬,惱斷人腸子的
我欲奪門而出,閃避
這攣生的兩姊妹。
2014-05-24 10:04:05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