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08 09:27:00| 人氣3,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首部老人學 簡媜:滿65應通過老年基測 (轉)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首部老人學 簡媜:滿65應通過老年基測

作家簡媜費五年心力,完成廿六萬字的老人之書「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記者黃義書/攝影
「學會面對死亡,其價值不亞於學會其他任何技能。」作家簡媜費五年心力,完成廿六萬字的老人之書「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該書以文學筆法探索安養、喪葬、遺產等「老病死」議題,堪稱華文世界首部全方位探索「老人學」的文學作品。

數年前,簡媜在街頭遇見一名盛裝打扮的老婦。好奇心驅使簡媜跟隨,發覺她獨居、自己打理生活,因此隨時「把壽衣穿在身上」。

「什麼樣的社會,會讓老人獨自老著、病著、活著?」簡媜驚覺台灣對老人的冷漠,「老與病,是考驗一個社會文明與否,最具鑑別度的題目」,寫「老人之書」的念頭因此誕生。

「老,是一門高深奧妙的學問,必須學習。」簡媜說,我們將三歲幼童送到幼稚園、七歲進小學,「卻從不認為滿六十五歲的人也應到老年學校報名,學習如何面對緊接而來的老病死聯合課程,且每年應通過一次老年基測。」

寫書期間,簡媜遭逢公公、祖母等四位至親離世,六位友人罹患重病,「他們是我進『老人學校』的老師、學長,帶我修習生死學分與寫下疾病筆記」。書成時正逢祖母百日,簡媜把書放在靈桌上,希望不識字的祖母,從此可用自由的靈魂進入她文字的世界。

簡媜十三歲時父親過世,母親和祖母背上「剋夫剋子」罪名、她和弟弟備受欺凌。她邊寫邊挖掘童年陰影,發現傳統文化對孤兒寡婦的歧視、喪家的禁忌,皆源於對死亡的恐懼。唯有勇敢面對死亡,才能釐清這些深藏歧視的禁忌。

台灣步入「老年共和國」,老年政策卻剛起步,社會重擔全落在五十至六十五歲這一代人身上。簡媜分析,「他們身上有三副重擔,一是侍奉老病父母,一是協助甫成家立業或不成家也不立業的子女,最後一副是準備面對自己的老年。」他們沒有奧援、只能孤軍奮戰。

簡媜今年五十一歲。她表示,這本書既想「安慰這一代人的辛勞」,也想引領他們以理智面對「老」這個無所逃避的人生課題;「一個毫不準備的人是不負責任的,他把問題留給家人及社會。」

【2013/03/08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首部老人學 簡媜:滿65應通過老年基測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744740.shtml#ixzz2MuIjGd19
Power By udn.com

台長: 荷塘詩韻
人氣(3,11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佳文轉載 |
此分類下一篇:晚秋絮語 寫給晚年的自己 作者:簡媜
此分類上一篇:無夢 ---作者:蔣勳 (美學系列)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