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並非隱藏恐懼,而是帶著恐懼迎向前去。
(Courage is not the absence of fear. It is acting in spite of it.)
週日帶孩子去科技館看IMAX球幕電影-阿爾卑斯:自然的巨人,講述約翰•哈林三世(John Harlin)如何在父親山難的四十年後,帶著勇氣走入這一心靈創傷的黑暗角落,以征服艾格峰(Eiger)北壁垂直路線,來獻給當年斷線墜落的父親,他不僅走進自己年幼九歲時就失去父親的陰影,也在勇氣穿越之中,看見自己力量的所在,並以此傳遞給她的女兒席娜(Siena)。
http://www.alpsfilm.com/en/frame.cfm
約翰•哈林三世(John Harlin)在九歲告別父親之後,就跟著母親與姊姊離開瑞士這塊傷心地搬回美國,儘管他已是有名的極限運動者,以及美國阿爾卑斯山期刊的主編(American Alpine Journal),他對艾格峰總有理不清的迷惑與不解:“如果爸爸沒有從艾格峰上掉下來,他就可以回家來陪我了!"
艾格峰成為約翰•哈林三世(John Harlin)陰鬱與恐懼的所在,卻又抑扼不住那強迫性的「如果」思考,他感覺自己的某個部分,被鎖在九歲的微小瘦弱與無助的身體裡,而這九歲的小男孩正是1966年站在父親那座老鷹墓碑前,迷茫哭泣的自己。
約翰•哈林三世(John Harlin)在導演Stephen Judson的力勸下,並看著自己的女兒竟與當年失去父親的自己同齡,終於決定在四十九歲這一年,踏上回家的路,帶著妻子與女兒回到他童年居住的瑞士,並且直面挑戰父親曾高空墜落身亡的地方,踩著父親的一步一腳印,他要完成父親剩下的路途。
他要帶著恐懼迎向前去,因為他想知道父親到底在艾格峰北壁上,秘密埋下了什麼勇氣法寶給他,他得帶著傷忍著痛地走上去,因為他想帶回這份勇氣,送給他的女兒,讓她無畏地迎向自己的人生。
約翰•哈林三世(John Harlin)的太太阿德蕾(Adele)在這場冒險旅程裡,給予他最大的撐持,即便她是寢食難安與揪結的,但她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先生要越過的不只是眼前的山峰,更是籠罩囚禁他四十年的創傷陰影,那一場來不及的告別與突如其來的失親,這是自己愛人這輩子一定得越過的坎。
於是,她含淚帶著女兒送先生到入山口,並在山下以望遠鏡揪心地注視著先生的每一個動態。
她知道,當年一位記者正是在同樣的地點,以望遠鏡全程目睹她公公墜落的悲劇,她緊捏著失去摯愛的恐懼,但卻也放開手成全先生的身心跨越旅程,於是,她放空顫抖的手只能雙手祈禱。影片中,有一幕是她看著先生失足滑落幾公尺的畫面,雖然有確保繩的固定,但是她自述說到當下全身竟然斷電,整個人都急凍僵硬,而猛烈的心跳聲,像是大榔頭,幾乎可以把自己敲成碎冰。
或許,目睹到這一畫面,她更能理解自己的先生,為何在人生的許多階段,總是肌肉僵硬般地跌跌撞撞,四十年漫長的失親創傷,總是像魑魅魍魎般地將人內在的發電廠給瞬間切斷。
約翰•哈林三世(John Harlin)在兩位專業冰攀登山者的陪同下,花了三天三夜,途中經歷幾次致命的暴風雪與冰雪滑落的危機,終於站在山頂上。
那一刻,約翰•哈林三世(John Harlin)終於能直面自己向來的恐懼與陰暗,原來同時也是勇氣與光明的來源。
下山後,他帶著妻兒來到父親的墓碑前,那位曾經悲傷困惑著父親離去的九歲小男孩,終於變成了一位成功登頂的勇者,並且為自己的女兒,帶來一份無畏的智慧。
我幾乎是從頭哭到尾,淚水像故鄉古都夏日午後的西北雨,來不及擦拭的讓人心情都淹起水來。
然而這熱淚盈眶不只是因為影片裡感人的劇情,與貼近心裡柔軟的口白,卻也是我的創傷療癒之旅,讓我知道這內在工作也像攀登艾格峰北壁垂直路線,父母曾經關係失足與面對家暴的困頓之處,固然是我創傷鬱結的所在,卻也是我無可規避的道途,我得沿著他們的步履走過一片艱險,在那看似過不去的坎,更要用萬全的準備與耐力來越過,因為我想以此榮耀父母,更將那份面對生命的勇氣與智慧,帶回來給我的女兒們。
我知道唯有這份面對家暴的勇氣與智慧,才能真正讓我的女兒更有覺察地創造平權世界,並且活得更適性與自在。
如同這影片宣傳文案的這段話:“勇氣-並非隱藏恐懼,而是帶著恐懼迎向前去。"面對過往創傷,並非得以壓抑與否認痛苦與恐懼,才能證明自己的勇敢,相反的,承認傷口還會疼,直面自己是害怕的事實,我們才能將這份恐懼當成是保命護身符,相信帶著它就能夠穿過恐懼的表象,真正進入勇氣的所在。
帶著傷的療癒者,一直是我給自己的角色定位。
因為傷,所以我得主動尋找療癒的方法與實踐。
因為怕,所以我得來到恐懼的根源處去訪劍屠龍。
我的父母可能在面對家暴時,無限地陷落在施暴者與受害人的角色認同裡,而走不出關係的揪結與生命困境,這絕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或怠惰,而是人時地利人和的限制,但是他們已經在能力所及裡,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如同約翰•哈林三世的父親當年在簡陋的攀登工具,以及被惡劣的暴風雪圍困兩星期,在前無退路之下,只能冒險地用破損的繩索繼續向前。
即便是看似不太和諧的家庭關係與人生,父母終究是因陋就簡地咬著牙,營像生活的殘酷面去。
我不能就此轉身,因為那父母的關係鬱結之處,一定是伏藏了許多的勇氣與祝福,我得老實地踩著步履去取,然後完成他們的未竟!
在球幕電影院裡,我哭到只能掀起領口整面地擦臉,因為這一刻我才覺悟到,自己也在攀登艾格峰北壁垂直路線。
很感謝自己,也很珍惜自己的難得,願意帶著恐懼前行,為了這現在過去與未來的生命,決心要帶回生命的寶物。
當下,我也很感激Jeny、如如、譚老媽、MINI媽、奶雞的生命故事分享,彷彿我們是一起攀登艾格峰北壁垂直路線,各自在父母人世失足的所在,發現智慧與勇氣,希望在穿越之後的解脫,完全榮耀父母,更將此傳承給孩子們。
不容易之處,卻更見證我們帶著恐懼迎向前去的勇氣。
非常謝謝大家的無私敞開,我們都是彼此的陪伴者,身上繫著一根確保繩,我們承諾在對方一不小心滑落時,不會讓她無助地墜落,這就是我們在讀書會裡學習成為陪伴者的目的喔。
文章定位:
人氣(11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