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ecca晚上睡覺前,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儀式性行為,就是窩在我的懷裡當寶貝,然後天南地北地跟我聊上一氣。
6/28我們的話題聊到愛究竟是什麼感覺,然後如何辨識呢?
當然我們的對談,並沒有真正的議題設定,我們不過東拉西扯地隨話鋒漫遊,而以下的整理,也只是梗概現見後的歸納。
Rebecca捧著我的臉,困惑地說:「好多人都說我長得跟你一樣美麗耶!他們說這要我以後會有很多男生追,可是我不想有男朋友,更不想結婚,我想跟你永遠住在一起。」
被孩子的轉述恭維了一下,竟稍微恍神迷醉地差點忘了她的疑惑。人呦!還是竟挑甜軟的入口。
孩子不過七歲,但是在校園生活裡,已經開始發展性別意識,經常跟我提到自己覺對單身並與父母同住的主張,我個人是表示歡迎,提醒她,如果她自己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我並未有其他異議。
只是,在選擇之前,我們可不可以認真思考一下,究竟是什麼被我們捨棄了?自己在取捨之間,有何精微的內在感受呢?我能不能在選擇的侷限之外,以開闊的覺知同在呢?
「我覺得跟男生在一起很奇怪!」孩子雙手交叉在前,斬釘截鐵地說著。
首先,我跟她說明,結婚不一定只跟男生,女生跟女生一樣可以結婚呀!再則,我試著導引她那份奇怪的感覺,究竟是什麼呢?是否在粗糙的概念之,還有更細緻化的感受陳述,比如是生理表徵的症狀,或者是心裡的某種反應。我嘗試以自己為例,向孩子解釋如何更細微化地表達自己的真正感受,或者在言說的同時,帶著覺知進入,自我歸納整理。孩子聽得津津有味,原來感覺可以如此豐富與生動,當然,我的演技與肢體語言也頗為精采。
「那種奇怪的感覺,就是肚子會有轉來轉去,而且癢癢的感覺耶~」孩子把雙手放在原滾滾的腹部,像兩條小魚般地逃來竄去,翻攪、拍動著,臉上有一種羞怯、不安,以及詞窮的窘困。
「因為你不知道那是什麼,所以覺得奇怪,與感到陌生的害怕,應該不是種不舒服的感覺吧!」我進一步地解析著。
她點點頭,表示同意,而臉上的緊繃線條舒放了不少。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陌生的人、事、物,對吧?而且感受到陌生的不安,以極想逃跑,似乎也是正常的反應,是不是呢?但這又與感覺很糟或不舒服,又有點那麼不太一樣,對不?」透過一連串的問題,我希望孩子引發對自己的好奇。
我跟孩子分享,在人類演化裡,本來就遺傳了對於未知恐懼的基因,這樣才能讓我們免除於肉眼不可見的危難,保障生存的機率,但是,過與不及都是錯誤,過度的逃避未知,人類就無法發現身心靈的新大陸,那麼遷移交流、心理學發展與宗教的細微化,都不可能發生。
就像我們去石牌的小方甜蜜屋喝小甜湯時,孩子老固著湯圓、青蛙蛋這兩樣甜料,某次請她嘗試看起來像毛毛蟲的椰果時,竟然呼天搶地大叫:「不要!好難吃喔~」但被我央求,用舌尖輕嚐,再以門牙細啄咬下一小塊咀嚼後,竟然神奇地發現,這椰果還挺好吃呢!
陌生,是一只魔術寶盒,本身沒有好與壞的問題,反而是裡頭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才是玄妙的所在,如果,我們都不願意去打開,那麼就只有疑惑與不安。
Rebecca點點頭,「對耶!肚子的感覺只是陌生,但不是不好,所以我要再仔細觀察。」
正是如此!我提醒她,就像自己吃椰果一樣,媽媽是無法跟她形容那滋味的,絕對要她自己親自趕,還有問問自己的喜好。
「你在學校時,是所有男生都讓你有肚子癢癢的感覺嗎?」我提問,並一一唱名我所認識小男生的名字,希望釐清這是普遍性或是單一個案。
孩子點點頭。
「你不是常常跟我提到你都會跟Lukas搞笑,還有玩藏東西的遊戲嗎?那時候你的感覺如何呢?」
「喔~Lukas每次都會跟我做鬼臉,然後我們就一起開始找,究竟對方把自己的鉛筆藏在什麼地方,我們找到之後就會哈哈大笑,然後腦袋繼續想著,下次到底應該藏在哪裡,才不那麼容易被找到。」
孩子提到當他們遊戲時,自己感到好快樂,有一種有時光是輪流做鬼臉,腦袋都會爆掉,臉也會變得好酸,但是他們都是從頭笑到尾。
「那你什麼時候,才會對Lukas有那種肚子癢癢的感覺呢?」
「就是當女生與男生分開來玩,或者女生們一起聊天時,他突然走過來,還有當我腦袋塞滿很多奇怪的東西時。反正,當我們一停止遊戲,看到他我好像就會有肚子癢癢的感覺了。」孩子偏頭歪腦地邊想邊說。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這麼說,當你沒有遊戲的快樂,或者感覺到自己是女生,而Lukas是男生時,你就會有肚子癢癢的奇怪感覺。」
孩子點點頭,眼睛圓滾溜丟地轉著,大概腦袋裡也在思考著什麼。我告訴她,這就是她自己要慢慢做的功課,慢慢去觀看奇怪的感覺從何而來,而那樣的情境又是如何形塑的。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種靜修冥想。
我自己也沒有答案,並且也還是個努力學習,並且老實做功課的學生。但我的確是能讓自己處在沒有答案的不確定情況下,不用現成好或壞的概念去論斷,或者按照絕大多數人的方式去選擇,我只是讓自己感覺一切,尤其是自己內在的聲音。
我正打開一個個陌生的寶盒。而孩子我玩寶盒遊戲的同伴。
「媽咪,可是我覺得要跟男生接吻好奇怪,而且有點噁心喔~」孩子打開另一個寶盒說著。
我反問她,跟媽媽、爸爸與妹妹接吻,就像我們平時玩親親那樣,自己的感覺如何。她回答說,很快樂甜蜜呀!
「所以囉,接吻本身是不會有噁心的感覺,而是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情,以及跟誰、為了什麼而接吻。」我分享一個凡事由心造的心得。
當我們能夠開放地了解一個人,把自己的身心靈全部打開,與另一個人對話,我們就能消解那份陌生的不安,而不論接吻、擁抱,都不是頭腦思考的問題,而是一種愛的融合。
我與孩子私密地分享,自己成長旅程裡,那些對愛與被愛的不確定與探索,以及一直到今天仍然不懈地作著覺察的功課。孩子聽了一些我被人追求的故事,以及單戀某人的慌張心情,哈哈大笑地完全忘了先前的皺眉困惑。
故事,太多了,而且是現在進行式。孩子跟我勾勾手,要我答應她,常常跟她講我自己的糗事與觀察心得。我笑著回答,當然沒問題囉,而且我也很期待她的成長心情。
一段床前的廝磨,又是許下一輩子共同做功課的願望,我們這對母女,也是同學的陪伴。
愛,如何辨識?
這是沒有教戰守策,與按表操課的條列方法,甚至也不是某種破釜沉舟的動作。那是取決於自己的身心靈願意有多開放,而自己能否挑戰自己的生存安全慣性,安忍在不確定當中,真正在覺知觀察裡迎向未知的虛空。
於是,愛的辨識不過只是一種回歸人性的生活態度與實踐,而辨識更是自然地照見,不過是轉瞬之間的一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