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7 22:04:23| 人氣5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孩子不是成人的照顧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身為家長的我們,除了用心地做個好父母,以讚美取代過去父母那輩所慣用的斥責,但我們是否曾經注意到自己是如何在別人面前誇獎自己的孩子?即便到現在,我自己還是會從身為父母的個人利益與既定期望,構築出無意識且缺乏創意的讚美,我甚至懷疑自己在讚美中投射出自己的匱乏,或甚至是填滿自己內在空洞的心理伎倆。

  前陣子生病,六歲的大女兒展現了超齡的成熟,在我身旁噓寒問暖,有時還得忍著眼淚安慰有著極深死亡恐懼的我,我承認,自己在處理生命實相的態度是非常不成熟的,甚至現在想來,我都不知如何論述甚至是負愧。在自己恐懼又哀聲嘆息的形象中,我彷彿看見自己的母親,我驚訝,自己竟復刻了母親的一舉一動,即便我們的人生際遇是如此的不同。

  記得自小我的母親總是在父親家暴過後,病厭厭地躺在床上,或者愁容滿面地唉聲歎氣,讓我擔心地只能隨恃在旁,深怕母親會就此死去,或者拋下我們離家出走,於是我被迫成為母親的照顧者,或者以自己的未來承諾,作為交換母親留在我們身旁的條件,尤其在父親情緒缺乏控管,與無法實行丈夫責任與父親親職的困境裡,身為老大的我,無言挑起那個維持家庭恐怖平衡的槓桿。

  我幾乎是被迫捲入父母之間的戰爭與糾葛之中,我必須以優異的成績試圖將父母的衝突轉移,或者在母親暴力血腥的親密關係中,成為填補她空虛感與失落感的工具,我取代了父親成為她未來終老的保障,更是她足以在親友間驕傲立足的工具,甚至我得討好每一位親友,重拾母親在親族間的地位。

  成為一名照顧成人的孩子,這壓力似乎太沉重了,我失去的童年的天真浪漫,被迫提早成熟與擔負未來茫然不可知的責任。從我有記憶以來,我似乎都像在瘋狂地贖罪、補償父親加諸於母親身上的不義,我努力用功唸書、沉默寡言,甚至大學半工半讀賺取金錢,無非是想要維持父母之間的暴力平衡,記得大二時每天下課趕公車到廣告公司工讀,但十點多才回宿舍,真的疲累不堪,母親節前夕我竟為了籌措買昂貴禮物給母親,而焦慮地痛哭,室友驚訝我的想法,拼命搶錢的行為竟然只是為了彌補對於母親的負欠,我希望給母親最好、最多,因為我心底的恐懼仍提醒著我,母親過著非人的日子,也唯有我無所不用其極的努力才能平衡。

  我的母親無法在自己糾結的婚姻關係走出來,她僅僅是自怨自艾地悔恨自己的人生,以及懷恨別人(父親、媒人、娘家的兄長…),她根本無法顧及孩子也是有感受的,甚至在我成年之後的一次對過往暴力的回憶,母親也會嗤之以鼻地說,我們根本無權談及此事,因為是她自己人承擔了所有的苦難,母親就是這樣的忽視,讓我們早年在共生依附的孺慕關係階段,我無法在母親的眼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我只瞧見她本身雞蛋裡挑骨頭的欠缺,與全天下只有她最悲慘的哀怨,我的感知與理解被她怒氣沖沖地拒絕與斷然否認,於是,基於求生的本能,我將自己的神奇內在之我,調頻到配合母親的律動,我長成了一個放棄自己需求,去取悅討好母親的獨特孩子,我只是反映出母親在絕望婚姻中的特殊需求,完全無法依照自己自由意志,去發展屬於自己的性格。

  在我成年的生活,依然是一套的樣板,我始終扮演著照顧者的角色,還搞不清楚自己的所愛與所欲,就一碌骨地埋進一段失衡的關係裡長達六年,甚至在許多明顯且極端的訊息中,選擇否定自己的感受與知覺,例如對方的母親老是與他勾肩搭臂地行走,甚至還回頭意有所指地對我冷笑,情人節他總是得陪母親逛街吃飯,每年幾次出國遊玩都是她與母親兩人,還有我還得微笑地看著他母親展示出遊照片,以及同行有哪位女孩的顯赫家世足以與他兒子匹配…,至今想來自己都不願相信,為何自己能夠如此徹底地不相信自己的感覺。自小我們從父母的否認之中,學會不再信任自己的本能感官,但可怕的是,少了感官的資料,我們就難以活在現實當中。

  其實,做為一個照顧成人的孩子而言,他們已經學會將思考與情感完全分開,也就是不去思考這些感受,以及不願感受這些思想,我們到了成人階段會發展出以思考來作為逃避痛苦情感的方式,我們專注地用頭腦去思考然後做出應對的方案,而這些行動往往是自責與自虐的,就是一種苦行僧似的自我折磨與贖罪,我以一種有毒的羞恥心,認為正因為自己沒有可取之處,面對別人質疑時,自己更應該敦促己身、完滿心性,因為我的過度克制,也造就成過度適應的一個人,自我實現地應了母親經常說的一句話:「天底下的男人都一樣,女然不過是忍耐就過去了!」

  尤有甚者,我養成了一種取悅與照顧他人的癮癖,因為唯有如此貢獻心力,包括付出我自己地照料他人,我才能發現自我的存在,甚至是一丁點立足於地球上的位置與重量。

  揭露自己的成長歷程所印刻的傷痕,以及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發展與自我探索的艱辛,更讓自己體會到在孩子引領教養上,更應該時刻洞見、覺察自我的內在恐懼,在無明與投射的慣性啟動前,能以柔軟的敞開來消融所有的心理遊戲與伎倆。

  孩子不是成人的照顧者,更不應該是父母未完成夢想的替代性參與,也絕非父母未竟人生的完成與填補,他們只是他們自己。在與孩子共生依附的時期,我們要做的應該是無私的照料與信任、愛的給予,讓他們可以看見自己的豐足與獨特,進而在人生路途上,發展屬於自己的調性。至於父母的傷痕與內在坑洞,就留給我們誠實、敞開的覺知,讓內在的探索慢慢紓裡所有的鬱結。

台長: 京都子
人氣(5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親子 |
此分類下一篇:用孩子懂得的語言處罰他
此分類上一篇:在獎勵之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