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媽媽」是描寫一隻小兔子在星期天的清晨,因為賴床的媽媽沒有起身做早餐讓他挨餓,就開始小腦袋衍生許多對媽媽小題大作的抱怨:媽媽一直看連續劇卻不讓他看漫畫、媽媽動不動就生氣、不時催促他要點吃飯、上學途中推他快走,但媽媽自己卻在路上跟三姑六婆聊開而忘了時間、襪子忘了幫他洗、等小孩長大又不跟小孩結婚…,於是,小兔子決定離家出走……
才生氣出走的小兔子,30分鐘後就又轉身回到媽媽的房間,而兔媽媽也醒過來了,給自己台階下的小兔子反問媽媽:「又能看到我,你開不開心」,不等媽媽回答:「當然開心呀!」小兔子已經飛奔到媽媽懷裡撒嬌著。
其實,這本日本繪本書文字部分非常少,往往在一頁插圖裡,只是短短的口語一句:「我覺得媽媽…」結果翻到下一頁竟是三個粗體的大字:「很討厭!」插圖是小兔子很倔強地把頭偏向一邊,並把嘴巴嘟得好高!在唸這本書給兩個小妞聽時,我知道旁白少的書我得唱作俱佳地加入許多誇張的表情,果然,馬上讓她們爆笑出來,我猜,她們大概很驚奇竟然有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吧!尤其明明對媽媽生氣,但又找不到最暢通的抒發方式時,我的小妞們總是習慣淚眼婆娑地如泣如訴:「媽媽,你不愛我了!」但這還僅僅是曲折又被動的情緒發洩語氣,不若直接控訴媽媽來得乾脆,「我覺得媽媽很討厭」這句話,小孩變成了有自由意志的主詞,而媽媽變成被批評的受詞,簡潔有力!根本就是心裡不滿當下的直接想法。小妞們聽著我一字一字牛脾氣似地拗著說出「很討厭!」這三個字時,暢快地忘情拍拍手起來,我猜,她們好像那啞巴吃黃蓮,或者是講話不順暢的大舌頭,終於由旁人代勞地一口說出心事般,就這麼鬱結全消地心頭舒暢了起來。
果然,在我念完這本書之後,兩個小妞還使輪番上陣,學起小兔子的蠻勁,大聲說著:「我覺得媽媽………很—討—厭—」,讓我乍聽之下有點惱,心想:「你們造反了呀!我剛剛才念完繪本書給你們聽,竟然得了便宜又賣乖起來呀!」
「媽媽,每次早上叫我起床時,都是一直重複快快快,好煩喔!」清晨要趕校車上學的Rebecca首先發難。
「媽媽每次在人家不想吃完麵麵時,都會有像巫婆的恐怖聲音,大聲叫我們吃完,好可怕喔!」Isabella馬上跟進羅列媽媽的不是。
「對呀!人家有時只是忘記帶作業到學校,媽媽就要託人家到陽台罰站,真是討厭!」神經線有點大條的Rebecca馬上想到自己昨天下午的受難記。
「人家不小心偷尿尿在床上,媽媽也會很用力地罵我是懶骨頭,害我很傷心」Isabella咬牙切齒地說著。
這時,我越聽越火,原本唸繪本書的好心情,竟然被小妞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批判聲,搞得火冒三丈起來!「真的世界要反了嗎?」我這句話已經在我喉間要爆開了,可就在瞬間我看到兩個小妞偏著頭,眼睛咕嚕轉地繼續想著討厭媽媽的理由時,那種專注又認真的呆頭鵝模樣,的確讓像被人自背脊倒下一整桶冰塊般,冷不防地打個寒顫,頓時一陣水火交攻的熱氣迷濛蒸騰,我根本無心醞釀火氣了。
我調整一下身體的姿勢,輕身地將自己從火線拉開,站在一個制高點,柔軟地決定看她們如何繼續邊派我的不是,果不其然,小妞們越講越沒電,有時還心虛地吐吐小舌頭,自認理虧地越講越小聲,有時姐妹還會彼此糾正,像糾察隊一樣找出對方的不是。
「姐姐,你自己真的是懶惰蟲耶!你會什麼不自己起床?」
「妹妹,那你為什麼半夜不起床尿尿,媽媽這樣洗床單、鋪被子很累耶!」
「姐姐,你的頭放在哪裡呀?你為什麼自己忘記帶作業?」
「討厭」戰火從媽媽竟然延燒到兩個姐妹身上,眼下兩人快變成人身攻擊與肢體暴力了,我連忙將他們拉開,這時候,她們竟然一咕嚕地全賴在我的懷裡了,「媽咪,其實你也沒那麼討厭啦!」講話會牽絲的Isabella,準備用盤絲洞包裹住我的心,姐姐見狀也立即使出愛的大力擁抱並說:「媽咪,我很喜歡你啦!」我們三個又開始愛的女子摔跤,肉搏戰似地緊貼彼此,幾乎都要不能喘氣了!
其實,有時孩子是需要情緒發抒管道的,尤其是對於父母的負面情緒,他們更是應該在被尊重與開放的空間,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我的小妞們透過繪本裡的耍脾氣小兔,找到了一個負面情緒的出口,從過往敏感、脆弱的受害者情結之中,以及萎縮蜷曲的肢體中,開始任性地放開手腳,睜大眼睛去瞧,並且大聲說出自己的不滿。並學習在情緒發現之後,慢慢去整理心情,真正去觀看事件的原由始末。我認為,發脾氣是好的,批評別人也是可以被理解與尊重的,這比起一味地自責或自恨,或者屈於現實權力結構落差,而產生的壓抑與隱忍,甚至表相的寬容與無所謂,都是相對較健康的,只是,不管孩子與成人都該學習,在情緒發洩與批評之後,願意成實無諱地面對實相,以及還原真相的勇氣。
這本書之於母親如我,也是另一個學習的課題,在被孩子批評的當下,我是否能夠不以「威權」作為抵抗的武器,反而是放空自己,去自我省察批評我言是否如實,以及欣賞整個被批評的製造過程,尤其,看著孩子言之成理的思考經過,不正是另一種觀看孩子的角度嗎?
「我討厭媽媽」文圖作者酒井駒子,台北市立圖書館索書號J861.59 3571 c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