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憶可以計算與衡量,究竟會是多麼龐大的重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當困惑疲倦的時候,我都習慣性的,像催眠般的對自己訴說著,只有自己才知曉的秘密咒語。咒語總是這樣開頭的:「從今以後……」。
從今以後,要幸福快樂。
從今以後,眼淚會離的很遠,而微笑是唯一標誌。
從今以後,我將擁有連綿的,永不停歇的,恆久的歌聲。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生活中,突然多了許多這樣的造句。
因為當時的我,對於許多事物,都是忐忑不安的。
曾經,我用稚嫩的年齡信仰著永恆,堅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相信這就是不變的真理。
然而,在不久的後來,十八歲的我,攀扶在世界的懸崖邊,面對許多價值觀的傾頹,旁觀著那麼多我曾經以為,合該是天長地久的事物,以無法預知的速度快速崩毀,不禁惶惑起來,不知道究竟該用什麼樣的姿態面對世界?
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我接觸了這本,由卡勒德.胡賽尼所寫的《追風箏的孩子》。
故事以阿富汗做背景,從阿米爾與哈山間的友情開始。然而,一場追風箏大賽,一條陰冷的暗巷,一段彷彿黑夜提早降臨的,凝滯不動的時光。就此成了他們友情的轉捩點。
闔上書,心中百感交集。我同情哈山的遭遇,然而,我更同情阿米爾。
在那樣的環境中,在周遭價值觀的影響下,讓他對於父親,既畏懼卻又渴望親近;對於哈山的情感,更是複雜而矛盾。
儘管他背叛了哈山,卻也承受著極大的痛苦,那是終其一生揮之不去的惡夢。看完這段後,每當閉上眼,腦海中彷彿能浮現一個小男孩,驚恐而慌亂的,奔出長巷的孤獨身影。
我揣想著,有沒有這樣一個人,會溫柔的牽住阿米爾的手,輕聲的慰撫著:「嘿!別怕了喔!都過去了。」是的,都過去了。傷害已然造成,既然無法彌補,那就用原諒寬容對待。畢竟,那時的他,還只是個孩子。一個羞怯、渴望得到關愛,努力想證明自己的孩子。不該背負這沉重記憶的。就像阿米爾接受莎拉雅的過去,也承認他父親所發生的事,以及始終溫和的哈山,毫無保留的承擔阿米爾加諸於他的一切般,寬和的姿態,才能結痂歲月的傷。正因為生命的負擔是如此令人難以承受,更應該用溫柔悄然擁抱,用微笑輕柔釋懷。
至於哈山,我始終覺得,他純淨得不像真實存活的角色。雖然對他的遭遇感到不捨,我仍慶幸著,慶幸他直到最後仍不知曉他的身世,仍不明白命運加諸在他身上的不公平,因此憤怒與迷惑從未侵擾過他。
我相信這是作者的仁慈。
讓哈山自始至終,都保有一雙乾淨的、澄澈的眼睛。一如他義無反顧的靈魂。
細觀全書,會發現書中每個角色都擁有苦澀的,難以吞嚥的秘密:阿米爾始終疼痛的保有對哈山的愧疚;莎拉雅存著年少時青澀瘋狂的記憶;拉辛汗替別人保守著巨大的過去;至於阿米爾的父親,則有著不斷被道德與良知譴責的曾經。這些秘密經過歲月不斷的風乾,逐漸沉澱為無法釋懷的過往。始終溫柔而又疼痛的,在腦海中幽微的浮現,不斷提醒著每個人,究竟有過什麼樣的經歷。
如果回憶有重量,我相信那會是二十一公克--靈魂的重量。
二十一公克,該是多麼輕微的重量?
然而,當我們霜髮覆額,當我們的腳步逐漸踏上許多滄桑,因為雙眼看了許許多多的聚散與離合,承擔了太多的負荷,因此背脊逐漸被壓彎而下沉了。這重量也將我們密密纏繞,溫柔的縛住幾欲前行的腳步。於是,二十一公克,因著這極輕微的重量,我們反而無法前行。
阿米爾為了彌補過往,重新回到了阿富汗,法里卻要他學會「忘記」,理由是--為了活下去。
只要將記憶分割,就能拋棄一切,重新開始。
當然,即使是最高明的外科醫師,也無法將之分割。
昨天已經悄悄的追上來了,追得那樣急,而明天卻又離的很遠。現在構築於回憶,因此我們無法加以否定,即使這過去是如此龐大而沉重。據說,金魚的記憶只有三秒,所以將永遠只記得餵食時的一貫動作,卻學不會辨識主人。可是,我們不是金魚,所以我們的悲傷不僅強烈,而且會拖得很長很長。眼淚將不斷的漸層,成了過往唯一的色彩。
當我們越來越大,快樂越來越少,悲傷卻逐漸增加。然而,我們都是貪心的,固執的只要快樂,卻不肯輕易流淚。因此我們安慰性的用諾言催眠自己:「總有一天會忘掉的。總有一天。」
因為只有假裝遺忘,我們才能更堅強。
然而我們終究不能忘卻。
書中的角色也面臨相同的難題。因此,他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贖罪的過程。阿米爾的父親疼愛哈山更甚於阿米爾,不僅如此,更做了難以計數的慈善事業;拉辛汗在垂危之際,找到主角,也吐露了隱藏多年的秘密;阿米爾在得知哈山的死訊後,啟程前往他睽違的土地,為的是找到哈山的兒子,彌補所有令他悔恨的一切。他們都曾被龐大的過去所困阨,但直到最後,也在一次次的贖罪中獲得釋放,學會原諒。
曾經發生過的一切不會忘記,也沒有重來的可能。所幸,生命仍是慈悲的。不斷的給予暗示和提醒,讓人們有機會用僅剩的時間彌補一切,獲得療傷與釋放。要一直到最後我們才會明瞭,那些曾經徬徨、執著不肯鬆手的事物,都將在這過程中,回歸雲淡風輕。
「不管開始或結束,勝利或失敗,危機或轉機,生命永遠像步履緩慢、風塵僕僕往山區去的游牧商旅不斷前進。」
書裡有個觀念不斷被提及:日子總要過下去。
這是阿富汗人對命運的妥協,也是掙扎。卻也頗能對照著現今我們所處的一切。
是的。我其實明白,一直都明白,生命中那些挫折與悲傷,都是難免的。
不僅僅是曾經有過,甚至在將來的長長的一生裡,也仍會持續的經歷著。
然而我們仍前行。生命有它自己的路要走。因此不管再悲傷的日子,我都不會低下頭走路。
要坦率而歡欣的,在自己的道路上,熱烈的啟程。
有許多事情,要經過時間的淬鍊才能領悟。於是,有那麼一天,隔著越來越遠的距離,我們忍不住向過去,深深的回頭了。看著自己一路行經的,惶惑的腳印,才驚覺過去那些隱密的、無法承受的失去,都是我們活過的證明。真真切切。
即使書中描繪了許多人性的陰暗及醜惡,我卻始終認為,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我在恨之中看見愛,在絕處中看見希望。而書中用我們向來陌生的阿富汗做背景,改變了許多過往的偏見,也讓我們清楚的看見,戰亂下人民長期的不安。
我猶記得在哈山寫給阿米爾的信中,曾提到他的夢:「我夢見花朵再次開遍喀布爾的街道,雷巴布琴的音樂再次迴盪在茶屋,風箏再次翱翔在天空。」
語氣中充滿著對將來歡欣的期待,讓這一段每每令我泫然。而我恆常這麼祈求--希望只是和平的手在阿富汗這塊土地上,不小心的做了一個關於戰爭的夢。等它自惡夢中驚醒後,會驚喜的發現陰影已遠,血腥已遠,而戰亂從未發生。
從今以後,花朵將開遍喀布爾的街道;
從今以後,雷巴布琴的音樂將迴盪在茶屋;
從今以後,風箏自在的翱翔於天空。
十八歲的我,在體悟書中表達的道理後,究竟該用什麼樣的姿態面對世界?
也許該以書寫,以最柔軟的姿態,進行一個人的喃喃自語,趨於永恆。
從今以後,也許不一定快樂,可是,我將努力保持微笑。
是的,從今以後。
文章定位:
人氣(879) | 回應(2)|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