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凌晨一點半了。
我整理了一下床鋪,刷了刷牙。正準備關掉電腦的螢幕。
一封ICQ的訊息在螢幕中跳出。
這麼晚了?而且我記得我的ICQ應該是一直在「長期隱居」的狀態。誰這時會call我呢?
螢幕上閃著這通新的訊息。
『老友:
再過兩天我便要回美國了。真的很高興在這段時間能夠見到面,聊聊彼此成長的心情以及分享回憶,真的很珍惜再聚的緣份。
凡事要好好保重;同時也希望你的感情生活能有好的消息.......加油喔!』
一陣暖暖的感動湧上心頭。
看著R稍來的信息,我不禁坐了下來回想我們長久以來的友誼。
我的個性中一直都有著叛逆的性格因子吧。
從小我就是個不喜歡按照規矩來的人。不喜歡乖乖坐在幼稚園的小板凳上,所以「很敢」的翹課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小學時因為討厭某個老師,硬是豎起了課本躲在書本後面睡覺。國中時,為了補習的問題跟老師爭來爭去,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高中、大學;我都已經習以為常的跟老師鬥嘴、跟老師爭論。從小到大,我一直都不是一個乖乖的學生,總是不能習慣那即定的規範,總會跟老師吵架,一找到機會就一定要跟老師作對。
所以,那種所謂的好學生很少會跟我走在一起吧。
但,總還是會有幾個例外。
R是我國中的同學,他沈穩、文靜的個性就像他的外表一樣,永遠乾乾淨淨、永遠整整齊齊,在一群不太安分、胡吵瞎鬧的國中小男生中,你可能會忽略他。因為他這樣安穩沈靜,安穩的好像一點個性都沒有。但你只要把眼光放久一點,又不得不會注意到他,因為他的安靜在眾人之間是顯得這麼特殊。
也許吧,這樣的個性難免會被正在青春期、過於好動的大家譏笑,而我,卻沒來由地對這個當時看起來有點娘娘腔的傢伙莫名有點好感。而他,也很自然的老是跟我走在一起。他真是把自己的個性隱藏的很好;他總是靜靜在在旁邊看著我,從不跟著我一起胡鬧,偶而我鬧過頭了,他會拉我一把;偶而我受不了他的拘謹,也會硬要他跟我去做一些傻事。我們總要在這樣的拉鋸中去獲得自己的平衡點。他永遠是乖寶寶,永遠很難生氣,總是斯斯文文地去對待周遭所有的人。而我?總是亂七八糟的隨心所欲、總是直來直往不會去妥協;也許表面上我們是兩個完全不同個性的人;但其實我們卻也擁有相似的地方;是那內心情感的細膩、是那情感上的感受總是比別人強些吧。也許,我們彼此的隱藏性格在我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已經交互地需要著。他羨慕我的隨性大膽,而我也在他的性格中尋找自己所缺憾的那一個部分。
年少無知的叛逆裡所要隱藏的可能只是自己內心的脆弱;也許因為內心裡的我總是畏怯,而總是習以用蠻不在乎的態度去努力掩飾內心的不安全感。而在R小心的舉措行止下,他亦有著不肯安服的心。只是,這所有一切都得等到走過青澀年少後,才能對自己有些更深的省悟。
多年後的R寫信告訴我:『以前的我;就像你所描述的,是一個循規蹈矩的斯文小孩。但你知道嗎?當我逐漸長大時,我開始了解,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樣的我,因為我也有自己的情緒及想法,也有我很邋遢及隨便的一面,也有我想要擺脫拘謹的渴望。
但是,其實已經太晚;晚到不知也不敢改變父母及外人眼中既存的乖寶寶印象;而從小到大,父母一直希望他們有個斯文的兒子,而他們便以這樣的期待來教育我,疼愛我;我並不埋怨他們這樣的教育方式,但只是覺得我到現在還是在做他們期望的樣子,而不是我自己。
而你,其實在我生命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及影響;因為你的勇於做自己的個性,一直是我想做而沒勇氣做的。』
其實R啊,你在我身上所尋找的,也是我內心所一直追尋、所一直不能停止的渴望啊。我的叛逆,是對我自己的控訴,我的隨性,只是為了讓自己的苦悶能找到一個出口。也許我們的不自由只是因為我們的情感太多,也許我們的限制都是自己在面對自己時,所不能放下的責任。
因為就是這樣接近吧,因為我們這樣一路走來。在我們彼此的內心裡,總有一塊安安靜靜地的地方讓我們交會、讓我們記掛著這樣的朋友…
回憶孟浪少年,我感謝R;回首塵往,能與他這樣交心的話說從頭,這真的讓我感動。許許多多人在生命中過往留影,是朋友,但也許只在生命中佔有一個時段。而與R的交情,卻在斷斷續續的聯繫中未曾阻絕。是我們在彼此的生命裡烙印下這種種的記憶,也是我們這麼珍惜對於彼此的回憶,才讓我們多年來再講起話來,沒有一絲的陌生與疏離。
回憶永遠是不夠的。
我會記得R第一次來我家我們一起玩的〝Ulrima V〞,那個古老的電腦Game。我會記得在卓越補習班,玩耍胡鬧的時間永遠比唸書多。還有距離高中聯考前半年的早晨,我們發了瘋似地在凌晨四點爬起來去慢跑,就這樣從仁愛路圓環一路跑到士林。我永遠記得聯考前的那一段日子,說是為了唸書而蹺課跑到行天宮圖書館去,結果發現在環亞百貨打電動的時間反而比唸書的時間還多…太多、太多了…我們彼此所擁有的記憶是這樣重疊、這樣熟悉。
R這樣告訴我:『很奇怪的,從來記不得別人生日的我,卻記得你的生日,甚至你家的電話;我在想,可能當時有發生一些事讓我強迫記得它吧!』
多年後的R依然還記得我;多年後的我們在朋友的轉寄文章中找到彼此的mail address。這樣的交集讓我詫異,更讓我感動。沒有遺忘,沒有生疏,只因我們都還記得這樣的一個朋友,都還記掛著對方。
多年後的相見,R已經不再有著年少的青澀;R已經不再是那個溫和安靜的小男生了。我們在言談中驗證著過往那樣不成熟的自己,不禁啞然失笑。年輕果真是太好的一件事…只是,短暫的會面後,R又要回到美國去了。在分手道別時,我不禁嘆道:再相見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了。
ICQ的這通訊息在螢幕上閃著、閃著,腦海中的歲月痕跡就像是一幕幕的電影場景,也在眼前閃著,不斷地過去、不斷地過去…
謝謝你,R,謝謝你的短訊。保重,總會再相見的,我親愛的朋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