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留言,建議在之前的「人之初」這篇文章裡加上《佛說入胎經》的經文作為對照,這個主意還不錯,於是我就去找,但為了方便大家容易閱讀起見,我就貼上《佛說入胎經今釋》這本書的部份內文,寫得非常詳細,真不禁令人讚嘆釋迦佛講得比當今所知的科學研究還清楚。建議你們不妨將這前後兩篇對照來看,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
在《佛說胞胎經》裡,一開始佛就解釋為何會受生與不受生,由於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人的誕生」,因此我擷取佛對「受生」這方面解釋:
「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淨、
不離父母不淨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
譬如,阿難!
因小麥出虫,虫不出小麥亦不離小麥,
因小麥為緣而得生虫,因是和合自然生虫。如是,
阿難!不從父母不淨、不離父母不淨成身,
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
依此而言,人的受生是屬因緣合和,就如燭與火的薪火相傳的關係,這根蠟燭的燭火引到另一個燭火,這兩個火的關係除了是前後因果,還有助緣,如果後面的燭火沒有具足本身的蠟燭,有火也點不出來。所以說,當我們帶著自己的業而受生他處時,接下來,就是受生的經過,請看《佛說入胎經今釋》的部份內文:
《佛說入胎經今釋》
南懷瑾 指導 李淑君 編譯
胚芽的發展 (第1周至第3周)
第一個七天
初七日時,胎居母腹,如榍如癰,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名羯羅藍。
狀如粥汁,或如酪漿,于七日中,內熱煎煮。地界堅性,水界濕性,火界暖性,風界動性,方始現前。
第一個七天當中,胚胎在母親肚子裏,就好像一片小木榍,又好像一個小肉瘡,躺在氣味惡臭的血肉堆裏。它整個身子,乃至精神意識,就在這一小滴半透明的胚芽裏。好像悶在一個不透氣的熱鍋裏,非常痛苦的受著煎熬。
這個階段的小生命,就叫「羯羅藍」。外表看起來,好像一滴粥,又好像一滴乳漿。
這七天裏,生理方面,地、水、火、風這四大的「性」、「質」,開始逐漸發育。
現在讓我們看看,西醫胚胎學對這個階段所觀察的結果:
第一天:精子與卵子混合成一個[合子」。這時仍然是單細胞。細胞核內形成二十三對染色體。(見圖一)(圖暫闕)
第二天:精子進入卵子三十個小時後,「合子」分裂成兩個細胞。(見圖二)再四個小時後,「合子」分裂成四個細胞。(見圖三)
第三天:「合子」已成為一個十六個細胞的卵裂球。輪廓像一粒桑椹,所以又叫做[桑椹胚」。體積和單細胞的「合子」相等,而且還被「透明帶」圍繞著。(見圖四)
第四天:「桑椹胚」抵達子宮內腔,腔內的液體滲透過「透明帶」。「桑椹胚」的空隙逐漸變成一個泡,叫[胚泡」。(見圖五) 很快的,[透明帶]消失,胚泡的外表形成「滋養層」,泡內腔有一小塊增厚區,叫「胚胎細胞群]。(見圖六)
第五——第六天:「胚胎細胞滋養層」粘著子宮,形成了最初的胎盤,日後逐漸發展為胚胎。(見圖七)
卵子受精第一周變化示意簡圖
把西醫胚胎學對這個階段的研究,作了一點概括的介紹之後,我們再回過頭,把釋迦牟尼佛對這一階段的介紹,拿來作個比對。
對於這個受精卵的外觀方面,他說:「如榍如癰,臥在糞穢,如處鍋中。」
質地方面,他說:「狀如粥汁,或如酪漿。]
至於內部成分方面,他就用「地界堅性,水界濕性,火界暖性,風界動性」來概括。
如果用現代醫學的語言來說,那就是,受精卵的染色體,已經蘊涵了日後生長出骨骼、毛髮、肌肉、器官、血液、荷爾蒙,乃至強壯與否等的所有基因。
當然,釋迦牟尼佛所說,不如現代醫學經過精密儀器實驗,所觀察的,來得細密,但卻不失簡要、中肯。而且,對兩千五百年前,當時人們所能接受的概念來說,充其量也只能說到這個地步了。
至於[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涉及到內心世界的部分,則有待各人的內證,以及日後科學的努力了。
第二個七天
難陀,第二七日,胎居母腹,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
於母腹中,有風自起,名為遍觸。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額部陀。狀如稠酪,或如凝酥。于七日中,內熱煎煮,四界現前。
這一段前面的「胎居母腹,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和第一個七天的描述一樣,這裏不再重複。
再下面的敍述,不同了。「於母腹中,有風自起,名為遍觸,從先業生。」
現在問題來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有風自起]?和前面「風界動性」那個風大的「風」,同還是不同呢?「從先業生],又是什麼意思?為了對這段的語意掌握得更明確,我們參考一下《佛為阿難說處胎會》。這本經是對阿難說的,主要內容也是介紹胎兒在母體裏的變化。也有說,這兩者是同一經本,但由翻譯 的不同,而有差別。不論如何叫《佛為阿難說處胎會》對我們解讀《入胎經》是很有説明的。
在《佛為阿難說處胎會》這本經裏,講到「第二七日」的時候,它的文字記載是:
所感業風名為遍滿,其風微細,吹母左脅及以右脅,今歌羅邏(即羯羅藍)身相漸現,狀如稠酪,或似凝酥。內熱煎煮,便即轉為安浮陀身。如是四大,漸漸成就。
綜合兩部經對於這第二個七天的敍述,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要點:
(1)這股風是「自起」,有別于父母的遺傳而來。怎麼「自起」的呢?《入胎經》上說,「從先業生」,是中陰身的阿賴耶識所帶來的種子。混合了前面父精母卵所具備的風大,但又不限於那個風大。
(2)這個「有風自起」的風,具備了「遍觸」、「遍滿」的特質,「令歌羅邏身相漸現」,能夠使這個小小的胚芽逐漸生長。因此,「有風自起」這個「風」,主要是股生命能,也就是道家、中醫所謂「人有三寶,神與氣、精」的「氣」。這是生命的精華,也是生命的原動力,是生命能的一個主要成分。
因此,道家有「食氣者壽」的說法。而佛家則基於同樣的認識,有「安那般那」(注1)的修法,後來又發展出天臺宗的數息、隨息、止息等「六妙門」(注2)的修證。至於密宗,則普遍的著重於「氣」、「脈」的修煉。這本經典,基於同等的認識,每七天的變化、成長,都由不同作用的「風」來主導。這個「風」,也就是「氣」的代名詞。
(注1)為釋迦牟尼佛所傳授,注意出入息的修法。
(注2)天臺止觀的修持法門,歸納為六個步驟:一數(數息),二隨(隨息),三止(止息 ),四觀(慧觀),五還(返本歸元),六淨(清淨圓滿)。
(3)參考了《佛為阿難說處胎會》這本經,我們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句子,「吹母左脅及以右脅」。
「脅」,是指胸部靠近兩臂的部位。這一小片胚芽和母體胸部兩側的部位,建立了聯繫。這句話又怎麼理解呢?
從中醫來說,肝經的分佈,正好聯繫了生殖器官與兩脅部位。在五行屬性上,肝屬木。
母體一旦受精,卵巢立即分泌孕酮(黃體素荷爾蒙),這是水大。水生木,於是肝經起了變化。在中醫來說,肝藏血。肝屬木,木能生火。火又屬心,心主血脈,於是又帶動血液迴圈。
因此,「其風微細,吹母左脅及以右脅。」可以說就包含了上面這一連串的生理反應。
用現代醫學語言來說,就是胚胎與母體建立了血液迴圈的脈道。開始由母體的血液輸入氧氣,以及其他的養分;同時把胚胎內部新陳代謝後的廢氣及其他剩 餘物,經由血液流入母體排出。
第二個七天
也就是第二個週期的胚胎,在佛經裏就叫「額部陀」。看起來,比第一個禮拜黏稠,所以說「狀如稠酪」,「或如凝酥」。這七天裏,附著在胚胎上面的神識,仍然是痛苦的,「內熱煎煮」,好像悶在熱鍋裏那樣,受著煎熬。
現在讓我們再看看,西醫對這七天作了那些觀察?
第八天:部分「胚泡」進人子宮內膜。「胚胎細胞群」增長成雙層「胚芽盤」。(見圖九)
第九天:胚泡深入子宮內膜。開始入侵時的損口已由血纖維凝塊蓋起來。這時,[滋養層」出現一些小泡,互相溶合擴充,成為一網路系統(滋養層腔隙網路)。母體子宮內壁也起變化,細胞腫脹,細胞漿積聚大量積原和脂質,細微血管充血、擴張,形成了「血竇]。(見圖十)
到第十二天左右,毛細血管破裂,母體血液流入「滋養層腔隙網]。此時,胚體本身的血管尚未形成,但是經由滲透作用,由母體的血液中獲得所需的養分。胎盤由此與母體的血循環建立了交流。(見圖十一)
第十三天:發展出「絨毛]、「絨毛腔」。
「胚芽盤」首端出現「徵心基板」,日後發展為心臟;尾端連接「結締組織柄」。
這短短的七天裏,真是變化得多彩多姿。概要來說,這片小小的胚芽,的確和母體的血循環建立了交流。也可以說是水大、人大、風大而致於地大的綜合性的重要發展。
在佛經上,就簡單的用「四界現前」來概括。
經過這些變化,當然,這時候的「胚芽」就不再是半透明的「狀如粥汁」,「或如酪漿」了。這時候它已經進入子宮內壁,看起來差不多如佛經所說,[狀如稠酪」。「地大」逐漸發展,凝結攏來,固定一處,所以又說「或如凝酥」。
當然,佛經上的敍述比現代醫學簡略得多。但是關鍵性的變化,譬如這個週期裏,和母體血液迴圈所建立的聯繫,經典中就用「其風微細,吹母左脅及以右脅,令歌羅邏身相漸現。」來概括。用現代醫學觀點來說,這段敍述實在太攏侗。但是,如果綜合中醫的臟腑、經絡,以及五行生克的的觀點;再配合西醫性荷爾蒙的變 化、胚胎與母體血循環的聯繫;融匯貫通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經典上的這句話,那就不免要歎為觀止的發出會心的一笑了。
第三個七天
難陀,第三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刀鞘口,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曰閉戶。狀如鐵箸,或如蚯蚓。于七日中,四界現前。
第三個七天,在前面成長的基礎上,又有一股風,叫「刀鞘口」。同樣,也是胚芽所蘊涵的一股生命能。
胚芽這個時候,叫做「閉戶」,好像一把鐵筷子,又好像只蚯蚓。地、水、火、風四大仍不斷的成長著。
現在讓我們看看西醫的研究成果:
第三周時候,雙層的「胚芽盤」變成三層。(圖十二)
第十八天前後,中胚層裏發展出脊索。
隨著脊索的增長,胚芽盤逐漸變成長形。從縱剖面來看,它內部的結構,恰好如經典所說,「狀如鐵箸,或如蚯蚓。](見圖十三)
胚芽發展到第三周,胚前期的發育完成。
從第四周開始,進入了胚胎期。
胚胎的變化 (第4周至第9周 )
三個胚層各自分化,形成特定的組織和器官。
各器官系統初步形成。
第四個七天
難陀,第四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為內門,從先業生,吹擊胎箭,名為健南。狀如鞋楥,或如溫石。于七日中,四界現前。
難陀,這第四個七天,就如同前面所說,在各種條件的配合下,胚胎繼續發展著。這個七天裏面,發展著一股叫「內門」的生命能。在這股生命能的作用下,胚胎的形狀發育得好像一隻鞋楥(注),又好像塊溫石。這個階段又叫「健南」。
(注)修補鞋子或縫製鞋子時,用來做底襯的木制腳模。
現在讓我們看一下,西醫胚胎學對這個週期的觀察結果。
第二十二——第二十四天:
1 發展出中空,兩端開口的神經管。大約兩天后,第二十四天左右,首尾兩端管口封閉,成為一個密管組織。(見圖十四)
2 生長出脊髓,中樞神經系統開始萌芽。
3 體節開始生長,每天大約增長三節。同時發育出生骨節細胞、生皮節細胞,以及生肌節細胞。
第二十五天:(見圖十五)
發展出鰓弓、腦泡、心泡,以及甲狀腺、肺、肝、胰、中腎小管等的原基。開始了血循環和心博動。
第二十六天——二十八天:
出現眼基板(日後發展為眼)、耳基板(日後發展為耳)、手肢芽、腳肢芽。(見圖十六)
總之,從第四周開始,由三層的胚芽盤,各別生長分化成各類組織和器官。也就是細胞由多潛能化,趨向個別特殊性。因此,也可以說是,「內」部組織個別化,分「門」別類的各自發展。而經典中,則把這第四周的業風(氣機),命名為「內門」。
第五個七天
難陀,第五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攝持。此風觸胎,有五相現,所謂兩臂、兩〔月坒 〕及頭。譬如春時,天降甘雨,樹林鬱茂,增長枝條。此亦如是,五相顯現。
難陀,到了第五個七天的時候,胚胎繼續發展著。
這個時期的生命能,叫做「攝待」,使得胚胎長出「五相」——兩臂、兩〔月坒〕(大腿連著臀部的部位)和頭。就好像春天時候,經過春雨的滋潤,樹木增長出一些枝條。這個階段就是這樣,外觀上,發展出了這五種生理現相。
現在我們看西醫的胚胎學,第五周時候的變化,大體也是如此。
外型方面,頸曲加深,中腦曲出現。
除了外型的特徵外,內部的結構方面,腦、下丘腦、上丘腦的區域出現局部細胞增殖;中腎管、輸尿管芽、生殖結節等都在發育中。
第六個七天
難陀,第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廣大,此風觸胎,有四相現,謂兩肘、兩膝。如春降雨,蓋草生枝,此亦如是,四相顯現。
難陀,第六個七天的氣機,把它訂名為「廣大」。這段期間,胚胎生長出兩肘、兩膝。這個階段,就好像經過春雨的滋潤,草木生出枝條。四肢就如此發展出來。
從西醫的觀察,這個時期除了兩肘、兩膝之外,同時長出了兩手、兩腳;甚至十個手指、腳指也隱約可見。(見圖十七)
第七、第八個七天
難陀,第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為旋轉。此風觸胎,有四相現,謂兩手兩腳,猶如聚沫,或如水苔,有此四相。
難陀,第八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翻轉。此風觸胎,有二十相現,謂手足十指。從此初生,猶如新雨,樹根始生。
在西醫的胚胎學裏,手腳的發育成長,比起這本《入胎經》略早幾天。或許經過兩千五百年的時間,胚胎在母體裏的部分發育,略為提前。譬如現在的兒童,身心雙方都比四、五十年前來得早熟。
用現代知識來說,隨著自然生態、物質條件的種種改變,人體也就相對應的作著調整、變化。從佛家的思想觀念來說,隨著眾生共業的不同,人類的正報——諸如平均壽命、身高、體重,乃至其他各種生理機制,也都跟著變化。
譬如佛家的劫數觀念,有大劫、中劫、小劫。而小劫裏又分為增劫、減劫。佛經上說,人類最開始的時候,壽命是八萬四千歲。後來由於放逸、散漫,沒有保持正念、善行,於是每一百年,人的壽命就減少一歲。
越到後來,人心越為險惡。眾生共業所感,除了本身的正報之外,連帶的依報也受到影響。自然環境越來越差,人為災害、自然災害也越來越多,人的壽命就越來越短。到末法時代的後期,據佛經上記載,人類的平均壽命就只有十歲了。從八萬四千歲到十歲這一段漫長的歷程,就是「減劫」。
由於長時期以來,各種災害的磨難,後來人類開始懺悔,回心向善,於是每一百年又增加一歲。到後來,人的壽命又回到八萬四千歲。這段歷程就是「增劫]。
照佛經上所說,我們現在正在減劫中,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在逐漸減少。可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整個地球人類平均壽命的長期統計資料,還無法對佛經這一論點提出資料性的證明。
但是,據中國歷史的記載,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等,都活了一百多歲。相比之下,人的壽命是減少了。
雖然物質文明不斷的進步,醫藥科技又不斷的突飛猛進,但是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自然生態的破壞,乃至病毒頑強怪異的翻新、變化,所以人類所面臨的死亡威脅,不但沒有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減少,甚至有更趨增加的跡象。或許這就如佛經所說,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果報吧!
以此類推,兩千五百年後,如果這本佛經仍然存在,那麼經典中的記述,比照當時胚胎的成長,很可能有著更多的差異。
講到這裏,我們不要忘了,這本經典的緣起,是由沉迷欲樂的難陀而來。為了使他迷途知返,使他領悟到生命的苦、空、無常、無我,釋迦牟尼佛施展了各種方便,帶他上了天堂,同時又帶他下到地獄。然後再不厭其煩的為他講說「入胎」的過程、變化。主要目的,在於點出生命現象的變化,沒有一個永恆的歸宿,也沒有 一個真實的幸福。同時寓意了「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小乘修證的中心。因此,這本《佛為難陀說出家入胎經》的重點,並不在於「胚胎學」的介紹和探討。只不過,在釋迦牟尼怫的接引方便中,我們對於佛陀的權巧智慧,又多了一層認識。
也因此,從第九個七天開始,我們不再一項項與西醫作精詳的比對。我們只在個別的關鍵處,借用現代醫學為類比說明。否則,一路像西醫胚胎學似的詳細介紹下去,恐怕讀者們看了,也要覺得頭大而乏味的。
第九個七天
第九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日分散。此風觸胎,有九種相現。謂二眼、二耳、二鼻,並口,及下二穴。
這九種相就是九竅。兩眼、兩耳、兩鼻孔、嘴巴這七竅,加上下面的肛門、尿道,一共是九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