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21 10:53:10| 人氣1,1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好文分享【自戀新世代 反了】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戀的下一代」在倫敦暴動後,整個呈現在英國大眾前,自戀者(narcissist)年紀輕輕,卻活在自我陶醉的世界裡,覺得自己比一般人更優秀、更獨特、更有魅力也更聰明,所以也更應該「享有更好的對待」......

 

倫敦八月的青少年街頭抗議,從新聞最初的「騷亂」報導,擴散成英國各大城市的「連環暴動」,震驚全社會。

令警察手軟的原因之一,在於暴動者年紀下探到七、八歲之輕,完全將搶劫燒店當成暑假的一場街頭遊戲。英國的下一代怎麼了?引發家長、call in節目、社會學家以及政府高層的連月激論,整個檢討相當值得台灣家長與社會注意。

首先,此次暴動最引起媒體注意的焦點是3C產品高居被搶的最愛,衣物等日用品也毫不留情地被瓜分,卻僅有書店唯一倖免,很明顯的,書籍在各種商品中被評價最低,輸給了高價牛仔褲及數位商品。

暴民的「選擇性掠奪」已經顯示出現代年輕人的「價值指標」,引爆出被各界激論的一種「自戀」現象,也就是年輕孩子們要的都是「有關自己的產品」,自己可以用、可以穿、可以轉賣。



<新世代特色>年紀輕輕 自我感覺超好

「自戀的下一代」在倫敦暴動後,整個呈現在英國大眾前,自戀者(narcissist)年紀輕輕,卻活在自我陶醉的世界裡,覺得自己比一般人更優秀、更獨特、更有魅力也更聰明,所以也更應該「享有更好的對待」。而「更好的對待」通常指的就是物質,不管代價有多高,即使偷搶都值得。

這些孩子覺得自己「有權」快樂、富有跟成功;他們普遍缺乏熱誠,不願耐心維持任何長久的人際關係,所以「網路人際」正是最好的應世產品,即使與現實脫節也沒關係。這些孩子將網上的連結當成一種社交,一種以「我」當中心的關懷,延伸出來的正是「一個完全自戀的世代」。

這個自戀世代不只存在於英國,根據Twenge跟Campbell的報告在美國也逐漸成型。

美國大學生在2006年對自我良好的評估,有2/3遠高於1979年的大學生。也就是約20年的時間而已,就有高達30%的成長率。另一份資料也顯示出,1951年美國青少年覺得「我是個重要人物」的問卷,回答是的只有12%,到了1989年居然衝高到80%!

 

<成人該檢討>給得過多 助長自戀

可惜的是,成人並沒有導正這個自戀的現象,反而在許多地方繼續助長,尤其是用許多假象來滿足虛榮的鼓勵,充斥在整個西方媒體上。

像是以物慾來滿足「富裕」的假象,事實上是用卡債堆積起來的。長得不滿意,就用美容手術來修整,建立起一種「美麗的假象」。要當名流也不必有什麼真本事,混進實境秀就可能一夜成名,當起排名在Z字列的「假名流」。要朋友呢,上臉書去,最快的方式是掛上一張半裸的自拍,馬上就有孩子得意地告訴你,我有上千個「朋友」喔,裡頭卻有九百多個完全沒見過面,路上擦身而過也不知道對方是誰!

其實,該檢討的是父母師長構成的整個成人世界,所謂正面鼓勵是否做過了頭?沒有節制跟界線的讚美,讓孩子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實力,虛張的信念不是真正可以抵擋外在挑戰的自信。

過度吹捧自我也在廣告上頻現,老是有最新產品告訴你「必須擁有它」或「你值得享用它」,完全不在乎銀行裡有多少存款,想要就用信用卡裡的「假錢」去刷。就算未來信用破產還不起,至少你也用過最新款的設計,可以在臉書上說說,不會在「朋友」之間丟臉啦。

這些新世代的父母群,很多就是你我約五、六年級的這一群,很可能是大家生得少又生得晚,願意也能給孩子的都更多,因此想把自己過去沒得到的都提供給孩子。這樣的心理並沒有錯,錯只錯在是否「給得過多」,而忘了要孩子知道珍惜,並辨識出虛幻所鋪張出來的假歡樂,只是一時而已。


 ▲沒有節制跟界線的讚美,讓孩子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實力,虛張的信念不是真正可以抵擋外在挑戰的自信

 

<自戀後果>只求速食 不管後果

英國自戀世代的虛張信心在各處表現無疑,股市跟房市就都有他們年輕卻血淚斑斑的足跡,理由正是過度樂觀跟太高估自己,敢借敢買敢賭運氣。

不少人才剛上大學就買房子,銀行也是看科系就貸款給你;結果景氣一不好,大學念不完或是念完了找不到工作,付不起房貸就只好走上法拍之路。一堆醫學院的孩子書還沒念完,學費、生活費、房貸、車貸加起來,就背起了接下來30年都可能付不完的債務。

這整個循環造就出今日的新世代,所有的東西都是速食,包括感情與人際。像是打電動玩具一般,很快達到輸贏的高峰,再來就是關掉電源睡覺去,誰也不理後續的處理。而偏偏人生的最高境界通常都在後續處理,就像是熱戀之後的沉澱,才看得出感情的真諦。讓我們告訴孩子,父母愛你也支持你,不管你是否優秀、獨特、有魅力或聰明,活著就是拚長跑,要「享有更好的對待」就要踏實努力去爭取,不是虛張聲勢又錯估時勢,最後不但自己沒有贏,還成為社會的負擔。

 


▲「自戀的下一代」活在自我陶醉的世界裡,認為應該「享有更好的對待」

 

 

 


<本文轉載自由時報-駐歐特派記者胡蕙寧/英國報導>

台長: 敏公主
人氣(1,130)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轉貼‧分享好文》 |
此分類下一篇:分享好文【常洗手 不揉眼 小孩不長針眼】
此分類上一篇:好文分享《生長痛 好發3至12歲孩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